APP下载

论习近平的改革思想

2014-02-17唐任伍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改革方法全面深化改革改革路径

唐任伍

摘要: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对改革的意义、目标、路径选择、过程控制、改革内容及要处理好的各种关系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构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并主持召开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改革思想为我国未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习近平;改革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路径;改革方法;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1-0001-05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肩负起率领这个具有8 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和13亿多人口的大国走向新的征程的历史重任。上任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出台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并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成功召开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构建了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蓝图。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改革”成为习近平强调最多、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1],新华网对习近平一年来的讲话进行梳理,其中“改革”是他提得最多的。[2]总结梳理习近平的改革思想,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改革思路和“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习近平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1995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国确定了市场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35年来,中国走上了工业化道路,经济以平均每年9.8%的增长率高速发展,GDP总量由1978年的3 645.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519 322亿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为8.2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2012年超过6 000美元,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5.0%上升到2012年的9.5%,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

但是,由1978年启动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在推动了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中国在发展道路上潜伏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3]两极分化严重,腐败现象日益猖獗,社会矛盾多发,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催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制度变迁的原生动力,即改革红利已经消耗殆尽,30多年制度创新的动力已经惯性疲劳,“改革”已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质变”进入“量变”,小打小闹的“改良”再也无法激起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无法创造出“红利”,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渐进式”改革路径使得改革边际成本日益增加,边际收益日益降低。

习近平作为新一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深知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和艰难。他居安思危,以极大的勇气和胆量,用改革的思维治国理政。2013年8月22日习近平在接见牙买加总理辛普森·米勒时所说,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搞建设,很不容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正是在不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中向前迈进。[4]9月17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5]他在一系列讲话中,对改革的目标、路径、过程、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性、规律性、整体性的战略思考,力图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获得发展的“红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2013年11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以改革红利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召开保障中国经济升级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启动中国全方位的改革,明确指出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6]

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改革目标模式设定能够凝聚人心,明确方向,激起人们为之奋斗的热情和力量。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正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7],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国家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也是这场改革的目标。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招。[8]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 000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早在自秦汉就进入盛世,疆域版图辽阔,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巨大,独领风骚达1 500年之久。近代中国由于思想和制度远远落后于世界制度文明的潮流,由盛转衰,饱受欺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怀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经过90多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终于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设想,并将其确定为中国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模式,意义重大。endprint

习近平对改革的本质和任务作了具体阐述。习近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完善。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实现改革新突破。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国制度,重树中国制度文明,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基石。

习近平认为,推进改革,要以国际视角和思维方式,着眼世界基本态势和时代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与世界大势的互动中,从世界大国不同道路和制度模式的竞争中,研究中国改革战略,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实现中国梦,要让全体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必须建立“包容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稳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9]

改革路径选择:立足国情与汲取人类成功经验有机融合,走中国改革创新之路

改革目标确定以后,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开始,是一个事关改革成败的大问题。习近平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制度的形成带着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历史的深刻烙印,特别是在有深厚文化传承的国家,制度演变更是如此。正如诺斯在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演讲时指出,离开了非正式规则的土壤,将成功的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正式政治经济规则搬到第三世界和东欧,就不再是取得良好的经济实绩的充分条件。世界上绝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制度形态,有多少国家就有多少现代化发展模式,每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其正式制度形态都与不同国家历史传统、发展水平、文化环境、价值信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有机结合,铸造出人类发展的典范。中国漫长动荡史带给社会对国情的理解和对稳定的珍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浪漫的愿望不等于现实,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是对改革的干扰。习近平指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艰难困苦,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探索找到的,深深植根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牢牢立足于本国的国情。[10]因此,改革必须立足本国国情,不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照搬照抄没有出路。但是,立足国情并不等于封闭死板,固步自封,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向前发展,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因此,中国的改革,既不会削足适履,也不会照抄照搬。要像卡尔·马克思引用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习近平认为,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因此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11]我们将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但是,改革光有人民群众的热情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正确的引导。习近平认为,理性引导改革潮流,探索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是政治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世界历史上堪称最伟大的中国改革,是人类历史上涉及人数最多、经济改革当量最大、全球影响最强的巨大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如何顺利达到胜利的彼岸,其中所蕴含的逻辑与规律亟待更深入的认识。必须充分认识改革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增强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上来。

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模板,必须在学习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既要不断改革,更要不断创新。根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中国改革的路径,一要坚持自主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须是自主创造的,是战胜并超越自我。如果改革创新所导致的结果是丧失自我,便不是改革创新,而是自我毁灭。二要坚持首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具有“第一次”特征,虽然要借鉴学习别人的东西,但其结果绝不能与任何已有成果雷同。因此,照搬照抄即使行得通,也不是改革创新,而是生搬硬套、拙劣模仿。三是注重先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应符合世界文明潮流、体现时代脉搏,能够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开创未来,而不是历史倒退。中华民族具有海纳百川、改革创新的传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创新,学习他国的成功经验和制度模式对很多国家来说是一条捷径,但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简单的移植政治构架、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等宏观的制度大多是不适宜的。

改革方法:处理好五大关系[12]

改革是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事情,涉及到各方利益,必然遭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反对,因此设计好方法,做好顶层设计,才能保障改革按照既定的目标,不走弯路、歪路和邪路,才能应对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了科学概括,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这些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改革论”,既着眼宏观全局又涉及具体工作,既有很强的思想性又有明确的针对性,非常符合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这是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定位导航,是为开拓新局面指明了方向。endprint

习近平认为,改革要处理好的第一大关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就会僵化,思想僵化,就会教条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工作就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才能既警惕“右”又防止“左”。当然,解放思想必须立足实际,科学地研究新情况,灵活地解决新问题,绝不能头脑发热、空想蛮干,更不能“打擦边球”,“闯红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关系的思想,是与邓小平思想一脉相承的。

改革要处理好的第二个关系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一方面,要通过试点摸清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规划。在坚持正确方向、充分论证方案后,就要敢于打攻坚战,整体推进,就像习总书记提出的“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突破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方面取得突破。

改革要处理好的第三大关系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习近平认为,只有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才能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因此,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不断推进改革,不断加强宏观思考、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改革要处理好的第四大关系是“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习近平认为,只有处理好这一关系,改革才能事半功倍。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敢于试验,敢冒风险,开拓前进。就像邓小平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步子要稳,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具体步骤上要循序渐进,谨慎从事,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时机,及时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避免犯大的错误。习近平的这一论断,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才能使改革发展大踏步前进。

改革要处理好的第五大关系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认为,只有处理好这一关系,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就是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具体地讲,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目标、最高检验标准。通过改革发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正如习近平在2013年10月在印尼召开的APEC会议指出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改革之路从无坦途,都要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13]习近平关于“改革五大关系论”的思想,是新一轮改革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关键时刻,“改革五大关系”的思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过程控制:讲政治、讲科学、讲艺术

习近平对改革过程的有效控制提出了很好的设想,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他认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14]

第一,改革要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遇到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找准改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确保改革取得成功,最终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路。[15]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16]

第二,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我们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17]改革是要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来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从总结经验、顺应时代潮流中看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全面深化改革,不但要做好顶层设计,更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18]习近平认为,加强改革过程控制,既发挥基层首创“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权威的改革组织协调,做好顶层设计,化解阻力、凝聚共识、积聚正能量,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endprint

第三,讲究改革艺术。改革过程控制既要讲政治,讲制度,顶层改革设计的科学技术细节还要讲艺术。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中国渐进式改革战略,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采用“一刀切”的形式,不作急功近利的承诺。利益矛盾的协调不是靠道德说教,根本手段是要靠社会整合和制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同时完成、一蹴而就,多领域同时爆发的改革会强化选择与后果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使理性的设计变得困难。因此,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规划,有序推进,把握好新与旧、破与立、废与建、稳与乱、动与静、快与慢等的均衡和力度,处理好战略和战术、政策和策略、节奏和分寸、手段和技巧、有为与无为等关系,这既需要激情,更需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只有巧妙地运用改革的艺术,针对今天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抓住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进行动态调整,实事求是解决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改革施行过程中不断调整最初的设想。在看不准的情况下,宁可采取相对温和缓慢的改革步伐,尽可能地减少改革带来的阻力和震荡,同时也给不断调整改革结果提供时间、空间。

第四,抓住关键环节。改革过程控制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良法、实施机制和动态纠偏反馈机制。加快法律制度建设是改革的突破口,良法是改革的基础,要建立与中国发展和治理相适宜的法律制度体系。实施机制是改革的关键,法律如果不加以实施,无异于纸老虎,不足为惧。没有罚则的制度是无效的,没有激励的制度是低效的。建立动态反馈纠偏机制,重点要防止歪嘴和尚念经。治大国若烹小鲜,真正有序的改革也许是静悄悄的。[19]

改革内容: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伟大革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走过了35年极不平凡的历程。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下大功夫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下大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习近平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20],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1]《决定》凝聚着习近平的改革思想精髓。

第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22]正如习近平指出,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3]

第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24]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再一次强调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但同时也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25]

第三,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26]习近平指出,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7]

第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28]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达到这些目标,就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确保国家安全。[29]

第五,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习近平指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30]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31]endprint

第六,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32]党的坚强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将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到改革的全过程,中央专门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33]

习近平担任党的总书记一年多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雷厉风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取得进展,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反腐败赢得了民心、党心,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高,改革的“红利”逐渐显现。这一切,与习近平的改革思维和思想密切相关。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才刚刚开始,研究习近平的改革思想,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改革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习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这些[J].人民论坛,2013,(14).

[2]习近平圈点经济关键词盘点:改革转型创新民生[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3-11-12/130428688425.shtml.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会见辛普森·米勒[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3-08-22/192128021859.shtm.

[5][14][16][17]习近平.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N].新京报,2013-11-14.

[6][21][22][25][26][29][31][3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

[7]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A].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06.

[8]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3-07-24.

[9][11][20][23][24][27][28][30][32]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 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N].人民日报,2013-07-24.

[10]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会谈[N].人民日报,2013-08-27.

[12]深化改革要处理好五大关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7-24.

[13]储信艳.习近平:做好为改革付出成本的准备[N].新京报,2013-10-08.

[15]全面深化改革会遇到思想观念束缚[N].浙江日报,2013-11-13.

[18]习近平.增强改革系统性,改革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2.

[19]徐晓冬.习总书记改革论述蕴含的战略新思维[J].人民论坛,2013,(7).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方法全面深化改革改革路径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法
对高职院校教改的几点思考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微生物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探索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