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

2014-02-17简新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中国化经济学

简新华

摘要: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存在过分强调国际化,轻思想重技术甚至玩方法、技巧、模型的两种偏差。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应该是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即中国化为本、国际化为用,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洋为中用,或者说国际化为中国化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应该是技术性为思想性服务,努力实现两者科学的统一。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范式;中国化;国际化;思想性;技术性;数量化;模型化;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1-0013-02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经济学领域不能例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中也应该处于指导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能够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又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怎样才能真正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存在值得注意的两种偏差:一是在经济学的中国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上,存在片面强调国际化的偏差;二是在经济学的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上,存在轻思想重技术甚至玩方法、技巧、模型的偏差。那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学的国际化与中国化、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呢?这是目前在理论认识上存在重大分歧、在实践上存在严重偏差、特别需要深入探讨和正确澄清的重要问题。否则中国经济学可能步入歧途,更不可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中国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学的国际化与中国化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国际化和中国化的内涵和外延。

什么是学问、思想、理论(包括经济学)的中国化(本土化)?笔者认为,中国化就是符合中国实际、有中国特色、能有效解决中国问题、更有利于中国发展。

什么是学问、思想、理论(包括经济学)的国际化?笔者认为,国际化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学习、引进、吸收、跟上国外先进、发达的学问、思想、理论,同国外先进、发达的学问、思想、理论接轨,向国外先进、发达的学问、思想、理论看齐;二是使自己的学问、思想、理论得到国际承认,成为具有国际性的学问、思想、理论,向国外宣传,为人类文明作贡献。

中国化与国际化什么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两化”都重要,两者不可偏废。既不能重中国化、轻国际化,也不能重国际化、轻中国化,两者应该并重。因为仅有中国化,就不能吸收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跟上世界先进文明发展的潮流和更好地完善、发展本国的文明,也不能使本国先进的文明向世界普及、为人类文明作贡献;仅有国际化,则可能丢掉本国文明的特点和优势,还可能水土不服、损害本国文明,也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只有中国化和国际化两者协调并重,才能既保持和发展本国文明的特色和优势,又能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跟上世界先进文明发展的潮流、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本国的文明,也能使本国先进的文明向国际普及和为人类文明作贡献。

在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方面,现在存在的不良倾向是:忽视文科与理工科的区别,偏重国际化,过分强调与国际接轨、向国外看齐,更加看重在SCI、SSCI上发表文章、得到外国承认、获得国际奖励。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在SCI上发表的文章,不分质量优劣、创新与否,一律给予重奖,一篇文章最高奖金高达数万元。

实际上,在国际化方面,文科与理工科是存在重大差别的。一般来说,理工科的理论和方法本身没有阶级性、意识形态性、政治性,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大多数比中国先进。在这方面,中国越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越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看齐,越是得到国际承认,越是国际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越小,对中国就越有利,中国的理工科也就越先进、发达。因此,在理工科特别强调国际化,有利无害。当然,也不能完全丢掉中国化。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是不是也应该像理工科一样特别强调国际化呢?笔者认为不能。如果人文社会科学也像理工科一样特别强调国际化,不仅不是“有利无害”,甚至可能是“有害无利”!因为,人文社会科学是有阶级性、利益立场、意识形态、政治差别的。比如,同一种经济社会现象,穷人和富人的看法可能完全相反、结论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家没有剥削雇佣工人、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虽然不同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条件下的意识形态、人文社会科学会存在一些共同的东西,即所谓“共同价值”或“普世价值”(这里所说的“普世价值”,不是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种内涵、不是专指西方经济、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与西方世界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本质差别,即使是属于“共同价值”或“普世价值”的东西,对其具体的内涵、表现形式的认识或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说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善良、公平、正义、和平,等等,中国与美国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和实际要求就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很大。

如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也要强调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必须与国际接轨、向国外看齐、得到外国承认、获得国际奖励,那就难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社会主义的方向。因为,现在在国际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而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是否定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成果是不可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肯定、表彰的,如果硬要与西方接轨、看齐,中国就必须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社会主义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社会主义的方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党的领导,国际上普遍赞同吗?西方国家认可吗?实际上,西方国家可能不仅不认同,甚至可能是否定、反对。中国要创建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如果片面强调国际化,把国际化理解为与西方接轨、看齐,能做到吗?能够得到西方主导的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的认同吗?很难!endprint

学术论文的引用率、转载率的确是衡量其学术水平和价值的重要指标,但是如果主要以被收录入世界三大引文索引的数量来判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因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主要是以中文发表的,世界上能看中文学术论文的外国人很少,而且坚持中国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论文也很难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同,所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在除了中国以外的世界上的引用率、转载率、收录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可能高。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经济学)的国际化,应该是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即中国化为本、国际化为用,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洋为中用,或者说国际化为中国化服务。主要不是与西方国家接轨、向西方国家看齐,主要应该是学习、引进、吸收国外先进、发达、有利的学问、思想、理论,在形成、发展、完善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同时,向世界介绍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扩大国际影响,尽可能使自己的学问、思想、理论得到国际认同,成为具有国际性的学问、思想、理论。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学的国际化不能等同于数学化、模型化,更不能是“全盘西化”。否则就会失去更为重要的中国化,使中国经济学走入歧途。

二、经济学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

前人早就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器与事的关系也就是思想与方法的关系。“工”是做学问、写文章,“事”是成果、文章,“器”是工具、方法、技巧,“善”是合理、高效出好成果,“利”是掌握、利用工具、方法。“工”“事”“器”“善”“利”到底什么关系呢?“工”的目的是“事”,首先要有“器”,但器是为事服务的。

经济学的思想性与技术性,也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方法性,做学问、写文章,两者都重要、不可缺少,应该努力实现两者科学的统一。所谓“思想性”是指经济学的研究、文章、著作、成果,必须要有思想、理论,而且思想、理论要符合实际、正确、先进、科学;所谓“技术性”是指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技巧,而且方法、技巧也要科学、先进、有效。思想性与技术性之间,也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要出好成果、写出好文章,首先要改进工具、方法,掌握、利用先进有效的工具、方法,但是思想更根本、定性更重要。因为成果、文章的实质或者核心是思想,是对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出成果、出文章,主要就是出思想、出理论。方法为思想服务,使之更准确、更严密、更科学、更好把握、更具操作性。

中国经济学现在存在轻经济理论、重数学方法的倾向,或者说轻思想、重方法,轻学术、重技术,轻定性、重定量,轻规范、重实证,更重视方法、技巧,数量化、模型化、定量分析的倾向,甚至把统计计量方法公式化(格式化),玩计量、玩模型,成为新八股、洋八股。现在做经济学研究、写经济研究论文,有一种流行的做法:先提出假设,然后照搬国外现成的模型公式,再套上中国数据资料,最后得出简单的结论(要么是大家都知道的结论,要么是与国外一致的结论,如果不同,就强调中国的特殊性),不管是否有新的经济思想、提出了新的见解、发现了新的规律、说明了或者证明了什么还没有被说明或者证明的经济道理、解决了什么经济问题。据说,此类在中国留学生中比较常用的做法和文章已经很难在美国主流刊物上发表,但是现在国内却成了时髦、潮流的方法、高水平、现代化的标志,正在流行泛滥。令人担心是这可能会把青年经济学者引入歧途!

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方法很重要,决不能轻视和否定。马克思曾经说过,一门学问如果不运用数学,就不成其为科学。马克思甚至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感觉疲倦和劳累时,把做微积分的数学题作为转换大脑注意力、消除疲劳的方法。只是主观定性分析、文字说明,空洞抽象的论述,没有图表数据、定量分析、数学证明,容易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不行,也难出准确、严密、科学的思想和理论。

为什么会存在轻思想、重技术的偏向?关键在“指挥棒”有偏差,即学术刊物的发文标准、学术评价的体系指标不合理。

什么是好文章、高水平成果?有的以多数人能不能看懂、是否能够直接应用、具有可操作性为衡量标准,也有的以是否运用计量模型、数理方法、定量分析为标准,还有的以是否做到问题导向、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方法贴切为标准,另有的以是否在SCI、SSCI、《美国经济评论》、《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上发表为标准,这些看法和做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都有片面性。正确合理的衡量标准,主要不应该是看在什么刊物发表、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多数人能够看得懂,而应该是思想和方法的科学统一和创新为根本。基本标准应该是:是否符合实际、符合逻辑,是否说明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提出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形成科学理论,是否解决了理论与实际问题。

经济学是经邦济世、经世济民的学问,其理论贡献、实践贡献的最终衡量标准,应该是成果有用,能够有效解决经济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不能像有的经济学家那样,把是否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多少文章作为主要、根本、甚至唯一标准。

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化,必须努力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上创新,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根据新变化,完善原有理论;针对新问题,创立新理论;依据新发展,形成新体系。在方法上创新,应该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之上,先实证研究,后规范研究;先个别分析,后一般概括;先分析,后综合;先调查研究,后做结论;既定性分析,又定量分析;实事求是,克服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和教条主义。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中国化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