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场与营造——同济大学景观设计教学实践探索

2014-02-15刘悦来

园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同济毕业设计学分

文·图 ◎ 刘悦来

风景园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同济风景园林景观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工科背景,受学校历来重视实践教学的学风影响,教学培养中特别强调工程实践以及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1.第八届同济大学建造节

2.第八届同济大学建造节:学生建桥

3.考察基地

实践类课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济景观的实践类课程一直维持在30个学分/30周左右的水平。2008年为配合学校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修改后的实践课程数目由7门增加到13门,学分由原来的29增加到39;学时亦相应增加。增加的科目,主要是配合设计类和工程类的课程。

实践课程主要采取集中实习类、课程实践类和创新拓展类三种方式。

集中实习类

集中实习类占到了实践课程的80%以上,一般在暑假集中安排,计算是按照“周”进行的。通常实习地点在校外,大部分是上海市内;有一部分如艺术造型实习,一般是外省市。

集中实习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带队教师现场跟进指导,随时解决问题,这种形式比例达90%以上;另一种是实习基地实习,如“景观规划设计综合实践”,通常在签订合作协议的设计单位进行,采取校外导师和校内联络导师双轨制,共同指导,做出成绩鉴定。

课程实践类

指在正常学期内,结合设计类课程的课外实践。目前同济景观共设有5门该类别的实习如景观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程所讲授的内容,采取自行或者由教师带队的方式,进行参观访问、现场调研、材料认知、案例分析等内容,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场地感和社会性。经过近几年的实习开展,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及时的课外消化,对课堂的知识有了直接快速的感知,效果良好。

创新拓展类

指通过设置“创新能力拓展项目”,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各类实验室、教学基地、创新实践基地的活动。目前同济景观学生已经以SITP、挑战杯等高等级竞赛的方式参与,学分的确认方式正在研拟中。

从上述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来看,同济景观的该类课程已经实现了学分获取的多渠道化,其中的近年来配合卓越工程师校企联盟的广泛建立,已经有效解决了实习场地、指导教师、过程控制和安全防范等困扰实践类教学的诸多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践类课程应承前启后,融合贯通理论类课程(诸如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学概论、景观资源学、景观游憩学、景观生态学等等)与设计类课程(景观设计、景观详细规划、景观总体规划、种植设计等),并以复合物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的实验手法,注重设计的验证性,更使学生全方位地体验和理解现场。

设计课及相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设计课教学注重与场地的关系,通常均为真实的基地。近几年均立足上海,学生可以很好地进行观测。在设计课中,有意通过趣味性的活动组织,使学生能够对基地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融入基地环境与人文,全方位的体验和设想未来之使用。

4.学生灯光艺术秀

5.设计评图

6.设计现场活动

7.校园落叶艺术

8.9.10.毕业设计-现场营造

毕业设计更是要求指导教师必须进行现场教学,师生比严格控制在1∶6以上。近年的毕业设计中特别强调项目的可实施性,如本人指导的湖北佛宝山景区设计,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现场测绘与搭建,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场地意识;而为社区小学搭建读书亭的项目则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济景观已经建立了设计、施工运营等几个层面的社会实践基地,也开展了以认知、设计为主的实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时期将继续建立现场及实验类教学基地。在校内,强调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验证类实践活动,如数字景观、园林景观工程与材料、园林植物、景观生态技术等系列实验室;在校外,强调现场类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现场实务操作,使得同济景观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善。

猜你喜欢

同济毕业设计学分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