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市树市花配置 凸显地域景观特色
2014-02-15张晨赵丹何小弟
文·图 ◎ 张晨 赵丹 何小弟
张 晨 扬州绿地生态农林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
赵 丹 扬州市何园管理处工程师。
何小弟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市树、市花是城市品格的精神象征,是城市文化的内涵彰显,是城市形象的景观标志,也是城市和谐的生态象征。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目前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市树、市花,代表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中国约700座城市中的200多城市颁布有特定的市树、市花,如:以国槐为市树的有北京、辽阳、兰州、西安、太原、长冶、济宁等,以梅花为市花的有武汉、南京、无锡、丹江口、鄂州、梅州、南投等,江苏扬州更是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双市树(银杏、垂柳)、双市花(琼花、芍药)的城市。
弘扬市树、市花的品格象征,满足市民大众的精神需求
市树、市花通常是经一个城市的居民投票选举,并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而决定的,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其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的文明标志和文化象征,如:上海市花白玉兰,亭亭玉立、繁花满树,象征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玉兰树形高大、花朵素丽,盛花时节如雪涛云海、气势壮观。
1.上海市花白玉兰,亭亭玉立、繁花满树
2.玉兰树形高大、花朵素丽,盛花时节如雪涛云海、气势壮观
4.木棉树花硕如杯、色红如血,春花盛开季节极有气势,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
广州市花木棉,高标出众、热情似火,演绎如火如荼的生机活力;“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华开。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又似魏宫万炬环高台。复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清·陈恭尹《木棉花歌》)因此木棉树又被誉称为“英雄树”、木棉花也就成了“英雄花”。台湾高雄、台中和四川攀枝花,都以木棉花为市花,南方航空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也都以木棉花作为标识,以其鲜艳似火的色彩比喻奋发向上的英雄精神。木棉树形高大、雄壮魁梧,花硕如杯、色红如血,是优良的行道树、庭荫树和风景树:春花盛开季节极有气势,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唯因其落花和飞絮问题,不是闹市区的理想行道树树种,可以选择在车流量不大的路段或较宽阔的安全岛上有代表性地种植。
演绎市树、市花的历史渊源,赋予城市浓郁的文化气息
梅花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干古朴苍劲、枝倩影扶疏,花暗香浮动、意韵味无穷,自古至今深得所宠。古人说的“梅花报春”就因为它是二十四番花信中的第一名,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又常被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最宜植于庭前、宅旁,孤植、丛植均美。
5.南京市梅花山每当早春时节,万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使数十万海内外踏青赏梅的游人沉醉其中,留连往返
6.无锡梅园、苏州劝尉和南京梅花山成为江苏三大赏梅胜地,在国内外颇具盛名
南京地区种植、观赏梅花的记载始自南朝。《金陵志》载东郊灵谷寺在明朝就有个著名的“梅花坞”:“梅花之盛无如灵谷坞中,金一坞之梅,参差错落不下千株。”南京中山陵园梅花山自1929年成立植物园,种植梅花60余种,此后与苏州劝尉、无锡梅园成为江苏三大赏梅胜地,在国内外颇具盛名。每当早春时节,万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使数十万海内外踏青赏梅的游人沉醉其中,留连往返。1958年以后从国内外引进100余个梅花品种于梅花山,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梅花为南京市花的决议,掀起植梅高潮,出现了“梅花路”(北京西路)、“梅海凝云”(浦口珍珠泉风景区)、“梅花岭”(古林公园)、“梅花品种园”(中山陵园)、“梅园”(花神庙)等赏梅胜地。1992年底,梅花山东辟新园后达26.7公顷,栽植梅花品种200余个、1.3万余株。盛花之时,繁花满山、香飘数里,配植的樱花、合欢、池杉等树木又弥补了季节变化而造成的空白。南京梅花山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人,逐渐成为全国的梅文化中心,在南京完成国际登录的梅花品种也达到了110余个。此外,利用溧水县已有的傅家边千亩果梅园,改造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赏梅景区,并成为近年来南京市梅花节的分会场。
凸显市树、市花的景观应用,描绘精彩绝伦的城市名片
银杏是江苏省扬州市、泰州市和泰兴市(县)的市树,泰兴是名闻遐迩的“银杏之乡”,古银杏、银杏定植数以及银杏产量、银杏品质均居全国之冠。2006年银杏被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为省树,也是国树评选中得票最多的树种。银杏为中国特有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孑遗植物,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之一。存量于世的古树是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苍劲挺拔、风姿卓绝,或镶嵌在历史踪迹中独成一景,或成为重要的景观组成与园林主景融为一体,景观价值突出,扬州城区文昌中路/淮海路的中心绿岛中雄踞着一株1 200余年的唐代银杏,主干虽曾遭雷击开裂为二,但在园林部门精心细致的管理养护下,树冠苍翠挺拔、傲首苍穹;衬卫静座西侧的千年石塔,博怀迎宾、谦礼送客,成为旅游名城的特色街景。著名诗人艾煊评价“它是扬州城市的载体,它是扬州文化的灵魂,它是一座有生命的扬州城的城标”,特别是深秋季节金冠灿烂,更引游人交口赞叹。
7.唐代古银杏秋叶变黄,成为城市的生命地标
8.史可法纪念馆内两株古银杏,满城尽是黄金甲的诗情画意被赞为江苏最美秋景
9.江都引江闸内的行道树配置,金光大道的特色景观更成为争相一睹的震撼杰作
银杏主干通直、冠形健美,独特、古雅的扇形叶深秋溢满金光、极具观赏性,既是优秀的行道树,也是著名的庭荫树、园景树。史可法纪念馆内两株古银杏,满城尽是黄金甲的诗情画意被赞为江苏最美秋景。江都引江闸内的行道树配置,金光大道的特色景观更成为争相一睹的震撼杰作。作行道树应用时多选择雄株、自然式生长,以求高耸挺拔的树姿。现代栽培应用中有用高枝嫁接、开心树冠的规则式整形,3~5叉不等,雄健壮美、入景入画。
注重市树、市花的地域特色,打造魅力特有的生态韵味
扬州以垂柳为市树,不但因其“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风光,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更有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名句,持续了人间的不尽风流。杨州属江南水乡,最宜植柳,故名“杨柳”;隋炀帝开挖运河、筑隋堤、广植柳,并赐柳姓扬,是为“扬柳”,所以扬州因柳而名——“多情最是扬州柳”:树体痴肥臃肿,斜倚水面倾倒碧波风光,枝条纤巧如丝,风拂水抚更见情致飞扬。近代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说园》载:“苏南后期园林中,杨柳几乎绝迹,然在扬州园中却常能见到。”其后在《说园续》中更断语:“高柳侵云,长条拂水,柔情万千,别饶风姿,为园林生色不少。”苏州、杭州虽也有以柳为名的景点,但无论从柳树的数量或是与建筑的组景上看,均远不及扬州园林中来得密、来得有气势,特别在瘦西湖风景区万千柳树群植有极好的表现:三十里河堤上遍植的柳树,烘染出了“一水回环杨柳外,画船来往藕花天”的诗情画意,成为集景式湖上园林的典型代表。烟花三月信步长堤,呼吸着湖面吹来的清新空气、感受着柳絮如烟的漫天情怀,正如“长堤春柳”亭联所书“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人行其中必然有“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愉悦之感。
垂柳体态轻盈白居易有“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春软于丝”的名句,倒映满幅水波倩影,多植于河、湖、池畔,常与碧桃配植,桃红柳绿一派明媚春光;作园景树栽植多倚亭榭、傍山石,刚柔相济更显婀娜妩媚、别有风致。在城区及人群密集区应用时多选择雄株,以免雌株春季大量产生柳絮,导致部分人群呼吸道过敏。此外,垂柳对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二氧化硫,故也适用于工厂区绿化和近郊人流量稀疏处作行道树栽植。
10.柳绦万千
11.桃红柳绿
12.水天影幻
13.漫天情怀
市树、市花的确定,不仅能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对带动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城市建设的决策者、环境营造的设计者有必要认真审视检讨,使市树、市花充分融合到当地的绿化环境建设中,更加凸显品牌独特的地域景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