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思考
2014-02-13苗凤华
苗凤华
[摘要]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是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目标,而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是师范教育的根本。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利用自身资源和特色优势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高师范生的就业和从业能力,从而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水平和竞争力,推动高等师范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师范生 教学技能 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150-04
一、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功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主要是指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根据教学理论,考量学科知识,结合教学经验,运用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习得基本技能,受到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的总和。对于教师来说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是做好教学的前提,尤其对于师范生来说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是开展教育实习、走上教学岗位的前提条件。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在掌握教学技能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技能的分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搞好教育实习、胜任未来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体现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体现在教学的所有环节,是教学理念的最直接体现,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教学风格的前提。教学技能强,教学效果就会好,教学氛围就好,教学目标达成的就好。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技能,才能使得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教学技能的运用旨在实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本科教学不受重视、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授不愿上本科生课程等现象仍然存在。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均“非常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就清楚了。事实证明许多名牌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教学效果差,上课乱作一团:或讲解思路不清,或课堂设计思路陈旧,或教态拘谨,或板书凌乱,或语言不标准,或提问问题及目的不明确等。之所以出现以上的不足,主要是因为师范院校课程设计有问题:重理论轻实践,观念陈旧,对师范教育特殊性的认识及投入不足。比如实际教学安排课时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资金投入过少,不重视教师培养等。
2 课程的实践性长期被忽视
由于时间及资金等条件的限制,许多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的实践性长期被忽视,课堂教学缺少对教学现场的模拟和体验,课外的教学观摩和教学实习更是流于形式,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导致师范生难以将所学的书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效联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基本技能欠缺、把握不住教学过程、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当、组织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就业后师范生无法较快融入正常的教学工作,往往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去调整和适应。
3 缺乏对教材研究能力的培养
中学新课程改革删减了很多以往教材中偏、难、繁的内容,增加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总体上知识难度下降了,能力要求提高了。但是在师范院校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师范生教材研究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教材内容不熟悉,不能很快进入角色,难以描述到位,讲不深、讲不透。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备课写教案只是仿写教材,不参考名师教案,不请教老教师,不去了解学生,不研究教学大纲,不掌握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不突出重点,不突破难点。甚至还有一些人不会备课写教案,虽借鉴已有的优秀教案却不能领会这些教案的编写意图,结果用好教案却教不出好效果。
4 把握教学过程技能的训练不到位
在目前的师范院校教学过程中,对把握教学过程技能的训练普遍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很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教学时间把控不准,授课语速过快,学生难以接受;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简单或者故弄玄虚,导致准备内容不够讲或者讲不完,教学目标很难达成;还有部分师范生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去估量学生的知识容量,认为某某内容很简单,根本不需要讲,导致无内容可讲。二是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欠佳,对教学语言如何把握并不清楚,不能根据授课对象、课程性质、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讲课缺乏启发性、吸引力和适度的幽默感,缺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语言啰嗦,习惯性口头语过多,提问语及演示语等欠准确。三是教态不自然,缺乏自信,教学呆板缺乏激情,教学过程比较被动缺少活力,低头教学表情单一,缺乏教师应有的威信和感染力;四是过于散漫,不注意仪表,双肘撑在讲台上,毫无教师修养。五是缺乏教学机智,教学应变能力欠缺,讲课时依赖教案、教参,理论和实践脱节,不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按教案设计进行教学,对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问或与自己教学设计预期不同的回答,往往不理会或无所适从,不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火花,不能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
还有些刚刚毕业的师范生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演示,与学生缺少基本的语言交流;板书基本技能薄弱,书写不流畅,写错别字,字体不规范,板面设计不合理,重点不突出,不能充分体现授课的中心和关键等;缺乏教育工作的基本训练,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较差,害怕担任班主任,不会组织学生活动,不能有效控制活动进程或局面,不能达到开展活动的真正目的等等。
三、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
1 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意识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教师教育专业体系,使得高师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改变办学思路,更新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已经成为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落脚点是课堂,而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实践证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形成,除了掌握教学技能的相关原理外,更多经验的获得来自训练,只有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使师范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熟悉教学规律。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主动研究师范教育专业的特点,改变师范教育专业特点被弱化或被“湮没”的现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运作应照顾到师范教育的技能性和实践性,加强师范生专业思想教育,规范师范生行为,改善师范生知识结构,在学校的宏观管理制度中体现师范生技能教育和技能训练环节,化解通识性课程设置与师范教育特殊性的矛盾,提高师范性专业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教育实习,中学教材分析等)占整个课程的百分率,还原高等师范院校办学思路中本应具有的师范性特色,改变因所受教育理论和实践课时限制导致师范生教学技能不强的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应把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营造适合师范生全面发展教学技能的环境。高等师范院校要率先从教学技能训练最薄弱的地方做起,从教学一线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扎扎实实抓好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完成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优秀教师的使命和职责,为高等师范教育内涵式发展做贡献。
2 以微格教学为平台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又称为“微观教学”、“微型教学”、“小型教学”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实现了师资培训的科学化,现代化。微格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教育思想和方法,使其不断系统化,教学目标的制定日臻完善,教学技能的训练和划分更加科学,教学设计的思想性逐渐增强。尤其是摄像机、电子计算机等教育新媒体的运用,为受训师范生教学行为的跟踪记录和教学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由于微格教学具有手段先进、班额小、针对性强、可以跟踪记录等优点,目前许多国家不仅把微格教学列为高等师范院校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必修课程,而且还将其运用于其他教育类别的技能训练中,如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医学、军事、体育、游戏、舞蹈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微格教学开始传入我国,从此,微格教学在我国全面推广开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电化教育的重新崛起,微格教学在国内开始受到重视,十几年来,我国的微格教学理论更完善,实践更深入,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专业化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微格教学在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的优势,各高等师范院校就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第一,利用分训和总训相结合的方法。各个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以微格教学为依托,利用微格教学可以逐一培养学生每项教学技能的优势,对师范生的各项教学技能进行分别训练和培养,使师范生每个教学技能都得到优化,然后再训练师范生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的能力,进而优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第二,充分利用微格教学可以为受训者提供教学示范的优势。在利用微格教学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师范生提供多种风格的教学示范,在教学技能播放前、后及播放中,指导教师应视情况辅以对各种教学技能的解释和说明,使得受训师范生有直接的感受和模仿的样板,从试听两个方面作用于被训师范生的感官,用试听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和示范能够大大增加受训师范生接受信息量,进而更好地感知被训练的教学技能。第三,微格教学符合心理学中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微格教学是通过讲解、角色扮演、录像示范等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进行分解和分别训练。师范生可以通过观察对教学技能进行感知,形成表象,在准备教学和实训中进行各种语言的心智活动,按照掌握各项技能阶段、初步掌握完整教学技能阶段、协调和完善运用教学技能阶段等,分技能,分阶段进行逐步训练,当每种技能都已经掌握好了再把它们综合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技能,这种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符合心理学中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第四,充分利用微格教学的直接反馈技能。微格教学可以在师范生受训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和反馈,从而准确及时的反馈师范生受训效果,引起受训师范生注意,并立即改正,从而形成较好的教学技能。实现以微格教学为平台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进而促进高等师范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3 依托导师及学友传帮带制度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
有些高等师范院校已经开始实行导师制:即学生入学就分配在职一线教师负责指导他们讲课,在备课技能、设计课技能、阅读大纲技能、研究教材技能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提问技能、组织演示技能、结束技能等方面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指导,这样师范生从入学就获得专业指导。第一,导师制和学友制可以影响刚入学师范生的教学情感与态度。实践证明师范生在师德高尚、师品优良的导师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自强自立、成绩优异的学友的带领下,能够更快转变角色,更乐于主动训练教学技能,他们彼此之间更愿意谈论教学技能训练话题,在导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学友的影响和带领下能够独立克服困难和主动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导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师范生认识到教学技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帮助师范生树立练好教学技能的自信心,使得师范生进入大学伊始就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技能的观摩,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坚定师范生从训练、观摩和教学示范中练就自己较强的教学技能的信念。第二,导师制和学友制使得师范生能够及时了解中小学教学内容要求的改变。随着中小学课程的改革,许多教学内容已经发生改变,师范生对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改变动向的把握需要导师的指导和学友的带领。第三,导师制和学友制促进了教师本身和带学弟学妹的师范生自身的成长。常言说给别人一桶水自己应该拥有一片海洋。在导师指导和学友传帮带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师范生为了完成自身的使命会主动提高教学技能,完善自己的各项知识,发展自身能力,完美自我人格,提升自身教学魅力,在客观上促进了指导教师和有传帮带任务的师范生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导师制和学友制符合十八大提出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依靠各个高校自身潜能和优势的要求。
4 以教育实习见习为依托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
鉴于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必修课程,高等师范院校可以利用课程设置优势以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为契机,让学生走进中小学课堂,体验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感受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人的情感、精神、价值观,领略教学过程中所充满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懂得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知道中小学课程改革呼唤着创造型的教师,新的教育形势要求自己成为优秀教师。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通过走进课堂或走上讲台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恰到好处的互动,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技巧。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的试教会使其真正明白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部教材、一份教案、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师范生会切身感受到由于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前无法预料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在课堂上都会随时出现,教师只有放下架子、摆正心态、敞开心扉,把自己和学生置于同一起跑线上,树立终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完善自身教学技能,重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能,提高教学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对师范生的各项教学技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总之,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以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为契机,抓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工作,把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作为检验教法教学和考验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手段,真正发挥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的优势,把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