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的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学模式研究

2014-02-12刘晓春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唐山京津冀区域

刘晓春

(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基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的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学模式研究

刘晓春

(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经济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主要专业课,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对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研究和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重复、实践环节薄弱、课程更新迟缓等问题。经济地理教学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原则,实施案例教学,探讨教学改革的新途经。

经济地理学;服务地方经济;教学模式;唐山师范学院

经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经济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1],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专业介绍》,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3个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2]。同时一些规划类专业及财经类院校相关专业也开设经济地理学课程[3]。经济地理学在高校的教育中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学习经济地理基本方法的任务,以提高学生分析经济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区域地理的学习以及为培养相关人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4]。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需要和满足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专业要求,推进经济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对于提高相关专业学生对经济地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利用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1 经济地理学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学在理论上主要是回答各个国家或者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各个产业最佳区位选择和最佳结构问题。在实践上,主要是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途径,提出各种类型区域的发展战略。因此经济地理学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困扰人类社会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贫富差异、区域冲突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地理学在研究这些问题上具有特殊作用。从我国来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国家经济建设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东中西区域格局的划分;沿海开放、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国家宏观经济战略以及许多省市区域发展规划等。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还遇到许多发展问题,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各地区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如何相适应;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如何缩小;京津冀、长三角等大都市经济区如何发展;全国功能区的划分和发展,城市化如何发展等等。很显然,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平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以其独有的综合性能够为这些事关全局的重大宏观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和对策。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方向也得到进一步加强,研究方法进一步革新,在面对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生态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挑战,经济地理学所固有的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使经济地理学研究十分活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学科地位不断加强[2,3],与此同时经济地理学课程作为高等学校地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地位不断巩固。

2 京津冀区域发展对地方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提出新要求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地理学教学要紧紧结合这一趋势。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以前的单个城市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或大都市圈的竞争。京津冀三地也在积极加快经济整合,增强其辐射和集聚功能,使其成为环渤海地区的核心经济区。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区域合作意识不强;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缺乏区域层面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争资源等矛盾突出;产业合作十分有限,区域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环京津巨大的贫困带等等。这些障碍严重制约和影响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京津冀一体化就必须解决这些障碍,诸如京津冀如何建立强有力的区域协调管理机制;怎样设计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如何解决内部悬殊的产业发展差距;三地产业如何错位发展;河北如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怎样协调天津港和曹妃甸港口之间的竞争;河北省打造沿海经济强省的意义及对策;首钢搬迁曹妃甸对北京和河北的经济影响;唐山市如何实施产业结构转型;京津冀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等等。经济地理学一方面将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另一方面这些现实问题也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在京津冀一体化宏观背景下,京津冀地方高等院校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既要着眼于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长远需要,又要紧密结合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直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这样经济地理学才有根基和立足点,学科建设的成果才能直接应用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培育的人才才有就业市场,科技成果才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只有与地方经济建设直接紧密结合,才能确定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基地,确立学科项目,学科建设才能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3 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唐山师范学院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就开设经济地理学课程,在教学中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

3.1 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经济地理学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的方式,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环节,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两重两轻”现象;整个教学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由于经费、安全等各种原因,实践教学无论从课时还是质量方面均不同程度的被轻视。

3.2 教学内容重复

经济地理的基本内容在经济地理学课程中讲授,在区域分析与规划等课程中也有讲授,在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相关课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复,而这些课程是由不同教师讲授,难免会造成重复学习的情况发生,这样就造成学生学生兴趣下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课程更新迟缓

2004年以前,唐山师范学院采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主编的《经济地理学导论》,之后用的是李小健主编的《经济地理学》。前者对经济地理学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不够,后者重视欧美研究,在传统经济地理理论方面相对较弱。并且这两部教材均重视经典理论,与京津冀经济区位实践结合不是很密切,部分内容跟不上现代经济区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形势,并且教材更新很慢,平均8、9年才更新一版,资料比较陈旧。

3.4 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唐山师范学院没有独立的经济地理课程实践,一般附属于自然地理或者人文地理实习,并且实践教学任务不明确、内容不系统、不稳定,没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考核中也难以就实践内容进行具体考核,实践考察实际上变相成了旅游性质,根本不能达到经济地理学实践的目的。

4 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学的原则

4.1 立足京津冀,服务地方经济

京津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中心区域之一,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扮演着无法替代的核心角色。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立足唐山市,面向京津冀,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任务,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服务,为唐山市产业结构转型、生产力向沿海转移等重大经济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在课程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结合京津冀实际,以京津冀的区位特征、资源状况、人口交通、城乡建设、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等内容为素材,结合首钢搬迁、曹妃甸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唐山钢铁、煤炭、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特点,设计富有特色的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经济地理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服务京津冀区域建设的本领。

4.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中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联系最紧密的分支之一。教学活动必须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本知识,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一是要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与任务,落实到课程建设环节中;二是要有固定的实践考察基地;三是要有必要的时间和经费保障;四是要有严格的实践考评机制。结合唐山市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布局、公司、社区调查研究,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保持课程专业特色

就我校来说,地理科学、城乡规划管理都开设经济地理学,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有侧重地讲授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案例,注重专、博的结合。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相关课程教师可通过教研活动了解和掌握不同学科中所涉及到的经济地理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重复讲授。

5 唐山师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学模式选择

针对经济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必须改革“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既喜欢学习又能学到知识和技能。

5.1 采用案例教学法

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的“概念—理论—应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说教意味浓厚,授课相对比较枯燥。案例教学采用的是“案例—理论—概念”模式,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从中学到理论知识。如中心地理论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析唐山市中心城区的唐百大楼、远洋城、八方、人购、大润发、火车站、小山等市级商业中心的布局,从而探讨中心地的分布规律,这些商业中心学生都比较熟悉,都能说出自己购物时根据所购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去选择不同的商业中心。然后探讨大学生公寓村周边商业中心和远洋城商业中心商品的种类不同的原因,之后再让学生从中归纳出中心地分布的一般规律。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学生全程参与,热情很高。

5.2 采用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就是结合教学中一些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创造思维的能力。比如,对于远洋城和人购两个大型购物中心分布在相聚不到100米的空间内,让学生调研分析这种分布合理不合理,并说出原因。还有在讲授工业区位论时,我们组织学生去曹妃甸工业区参观考察,让学生了解首钢搬迁到曹妃甸的生产现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首钢搬迁到曹妃甸有什么经济意义?对北京和唐山有什么社会、经济影响?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撰写小论文。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化深刻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不再是“教”,而转变为“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5.3 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从各自立场展开讨论,教师则通过反驳学生观点,给学生设置“障碍”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思考,最终找出更优方案[6]。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扮演”,深入“现场”,理论联系实际,在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过程中,做出是非判断,从而达到活跃思想、融汇贯通、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在进行角色扮演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角色定位,如在学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我们选择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以辩论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京、冀两地政府官员、企业家、北京市民、河北贫困带农民等角色,让学生从各自的角色出发阐述、辩论京津和河北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由于将原有的课堂改变为辩论场,学生不再满足“听热闹”,而是自己主动去“凑热闹”,在准备辩论时都积极去查找相关资料。通过辩论学生了解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怎么样才能得到最优方案。

6 新形势下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途经与对策

6.1 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培养学生主体创新精神

经济地理学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理论与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与理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思想,由传统的“授业解惑”教育观念转变到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由“教师为中心”教学轨道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轨道,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由教学为主转变为教学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科研方法,提高研究能力[7]。

6.2 充实更新筛选教学内容,及时反映学科最新进展

经济地理学研究日新月异,成果层出不穷。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及时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提前对讲授的知识进行深入加工、整理和筛选,使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拥有很高的智力价值,同时又具有基础性、理论性、结构性和适当难度,能够反映出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问题。重点是紧密结合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核心重大问题改革教学内容,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基础上,不断地用最新科研成果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力争把最优秀、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广泛收集教学资料,编写新教材,让学生直接接触这门课程的前沿问题,使学生既学会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又能掌握相应的诸多分析方法。

6.3 积极参与相关科学研究,把握经济地理前沿问题

高校的任务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通过科研活动,一方面可以不断集聚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并对已存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凝练、升华,提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活动,能够及时把握和了解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并有目的、有组织地吸收部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参与教师课题集体协作、联合攻关,以促进学生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科研的整体优势和系统合力,营造出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为案例教学提供充实的资料。

6.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并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有效性和质量。当前高校教学基本上都采用多媒体手段。经济地理学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制作CAI课件,并积极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经济地理学的最新成果。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全面展示经济地理学教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并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互动,及时回答学生问题。

6.5 改革考评模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

对现有考试评估模式进行改革[8],重点放在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核,比如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成果展示的能力;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强调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具体操作层面就是从学生课前阅读、课堂讨论、认知与探究、专题研究和卷面考试等多个环节开展全过程、多元化、发展性评估。比如,学生总成绩中课堂讨论占10%,认知与探究占25%,专题研究占25%,卷面考试占40%。这样就调动学生采用多元化方式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1]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2] 李国平.关于经济地理学教学及其改革的初步探讨[J].经济地理,2002(1):124-128.

[3] 杨英.关于经济地理教学若干问题的讨论及建议[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3):101-103.

[4] 严艳,郭振武.新时期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探讨——《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导论》的教学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4):122-125.

[5] 曾刚,孔翔.高校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48-51.

[6] 李景霞.《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 2008(4):118-119.

[7]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15-219.

[8] 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17-20.

(责任编辑、校对:王淑娟)

The Economic Geography Teaching Models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LIU Xiao-chun
(Department of Resource Management,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economic geography, backbon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geograph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in institute, has a unique perspective and method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egion economy progress.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raises new issues and requirements for economic geography research and teaching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Economic geography teaching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retard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repeated curriculum, weak practice, slow updating of curriculum, etc. The economic geography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erving the local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The teaching reform way and countermeasure are put forward.

economic geography;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teaching model;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G642.0

A

1009-9115(2014)02-0126-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2.039

唐山师范学院教改项目(2012001015)

2012-12-27

刘晓春(1968-),男,回族,甘肃平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

猜你喜欢

唐山京津冀区域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唐山香酥饹馇圈
王大根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