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工职业英语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教学功能重新思考与定位
2014-02-12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11)
一、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的就是培养“无缝链接”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而当前的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则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共英语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特有的化工职业需要。
第二,化工专业英语教学不仅枯燥,词汇难度更大。
第三,本质问题是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知识结构基本满意,但对其英语技能和研究能力的评价相对较低,其结论是毕业生单一的外语模式已经不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学生严重欠缺日常交际中与化工职业英语相关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
第四,很大一部分用人单位很实际——证书不是特别重要,关键看实际化工职业应用能力。
二.对英语的实际需求
鉴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在教学中应遵循“简单原则”,循序渐进,唯有简单,才有培养兴趣的余地,才能进行大量的语言输人,才有可能由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公共英语课程是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
学生毕业后的所从事的主要的工作方向:化工企业生产一线岗位的生产工人(操作工);化工企业的质检人员(化验员,分析工)等;其它同生产相关的人员等(采购、库管,运输)。
三.职业英语课堂教学重新设计
公共英语学习邀请,电话用语,购物,面试,所以结合公共英语项目安排以及化工学生的实际需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了下面四个话题:
对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如GoogLeNet,ResNet等,当网络训练好后输入的图像尺寸必须固定。当我们希望检测或识别的图片大小不一时,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从原始图像中剪裁一部分传入网络,或者将图像缩放成需要的大小然后传入网络。这必然会导致图片信息的丢失和变形,影响图像识别和目标检测精确度。
话题一,一个“化工工业邀请”的课堂。
话题二,一个“电话连接化工购物你我他”的课堂。
话题三,一个“化工旅行”着的课堂。
话题四,一个“化工职业生涯”的课堂。
著名的外语教育学家ZOLTáN经过多年的研究,创建了动机三向度动机模式理论,并据此提出了动机激发策略的模式。他指出“making the curriculum relevant for the learners”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一条有效的途径。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各专业都使用统一教材、统一进度上课,但教师们仍然可以从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等多方面与学生的专业或未来的工作需要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
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情感激励教学法、渐进式问题解决法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性教学,将学生的眼手脑全部调动起来,设计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知识问答等环节,采用“浸润式”(Immersion Education),也就是充分利用设备,肢体语言及辅助手势和动作,配合设备上写好的英文标签以及一些重点英语提示,反复带领学生练习,全程英语环境,在完成课题过程中开展“车间式实境课堂”学习。
制定了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设置课程,以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操作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其岗位特点。专业英语教材在选材及体例上,应突出交际性原则,其设计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
以化工“车间式实境课堂”为依托英语教学,模拟化工工作中一个个真实的市场竞争环境采用项目驱动式的内容教学法(CBI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融公共英语学习和化工专业内容于一体)教学,该理论本质上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切实的语境兼顾注重学生实际工作的需求,即公共英语为化工专业服务的外语教学模式。
(一)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管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责任感。
(二)知识目标。理解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化工分析仪器说明书的英文表达法;掌握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化工分析仪器说明书的中文翻译法;掌握英文摘要及英文个人简历的写作方法;掌握典型工作岗位英语口语交流方法。
(三)职业能力目标。能够积累一定量的专业词汇,阅读并翻译化工产品说明书、分析仪器说明书,能在典型工作岗位进行简单英语交流。
四.具体安排
各个情境教室室根据英语国家文化的特点设置成典型的化工风格的各种场景:有化工生活场景,化工师傅工作环境及化工商业场景。在这些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让学生进行旅游接待、求职应聘、商务谈判、电话邀请演练等仿真训练,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到真实的与化工密切相关场景中运用。外语课程可以话题、情景、意念、功能为主线来规划教学。我们把每个项目的内容又大体上分为三个小任务。
(一)项目一,一个“化工工业邀请”的课堂。这是一节化工产品介绍会和化工流程展示会的邀请对话。通过邀请方面的英语基础语言模式与化工职业英语有机结合。
(二)项目二,一个“电话连接化工购物你我他”的课堂。
这是一堂电话购买化工产品的课程,先介绍与电话交流相关的句子,背景和文化,随后把英语课堂办成了“化工超市”。化工工作人员与超市工作人员电话交流,让大家说出电话交流及在超市常会出现哪些常用的词句,让学生们在模拟的化工专业场景中反复使用、在购物中交流使用,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大量有关“购物化工产品”的常用词句。
1.通过老师的提示使学生感觉能够入手,然后再通过将此情境的不断修改、扩充,引导学生参与到使用英语开展专业活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再将学生所作的与专业有关的英语展示,能识别仪器关键部分的名称,顺利的启动仪器并进行基本的操作(如 开机——预热——设定条件——进样——测定)。
2. 会简单的使用仪器自带的工作站和图谱的基本的表示方法. 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而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这样的结果学生学习英语有针对性,有目的并且有实际参照物,手脑并用,多方面刺激,效果事半功倍,与此同时教师记录学生表现。
(三)项目三,一个“化工旅行”着的课堂。
生产工艺流程(选取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几个大型化工企业的典型工段的生产流程。包括天津大乙烯,天津碱厂,大沽化工厂等,每个任务中设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这是一堂主题为“化工旅游”的课,先把有关旅游的常用语、目的地导游词等展示给学生,实训车间,实训基地,实训长廊或者几个大型化工企业的典型工段的生产流程。同学们用跟老师学的句型将学校内的楼宇分别设置为不同的旅游景点,随时教给学生临时出现的新词句及更好的表达方法。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非常自然地进入一个“英语世界”,开始迫不及待的学着“说”。同时把把工艺流程上各个节点,仪器,主要的生产设备,阀门,物料线设计成旅游点。通过一个情景的多种内容的设计,有效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为“主体”,教师扮演“主导”角色。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在过程中使训练者的专业英语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感觉置身于真实生产环境。
(四)项目四,一个“化工职业生涯”的课堂。求职是大学生们最为关心的话题,这节课学生们跃跃欲试,共同找来世界500强常问的问题,在化工领域,如何展示自己的长项,如何解释自己的不足,如何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自己具备的技能等等。比如电话介绍、面试前的见面,求职信书写,电梯内短暂交谈等许多不同的围绕化工进行的语言交流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表达,并一次次修饰和润色自己的表达。依托以上工作环境引入化工单元操作。
在每一个项目完成后,设计真实实践环境,模拟分配工作,安排操作机器设备等进行讨论,以巩固所学成果。
五.考核办法
过程考核结合项目知识点考核,各占总成绩的70%和30%。
在每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根据组建团队,提交项目设计文案以及PPT,重点描绘团队内小组分工,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部分占50%,小组自评占10%,提交到网上进行组组互评占10%。
项目知识点考核是针对每个项目重难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可以采用游戏形式。
六.主要创新点及特点
其一,在公共英语情景学习之后增加向化工职业语言情景学习的转化过程,最终实现语言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这在化工职业教育领域还未曾有人涉及。
其二,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和适合自主学习的语言环境。
其三,教室设计成情景实训室、设计成车间并称之为 “车间式实境课堂”。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模拟真实的化工职业市场竞争环境,使学生在具体化工职业情景中亲身体验问题和挫折,提高英语能力,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适应社会能力。
其四,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重视过程评价。化工职业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化学工业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使我们的课程同我们的职业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项目的选择上进一步突出企业工作任务,与未来就业岗位紧密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经我院化工专业14级学生的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参与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把化工专业与公共英语有机结合,以化工职业英语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改革满足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上海:外语界。2004,(05):14-15.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5-50.
[3]刘宇红.化学化工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0-25.
[4]符德学.化学化工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5-43.
[5]束定芳 庄智向 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30.
[6]徐中意.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途径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96.
[7]刘育锋.从澳大利亚培训包看我国职教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3,(13):63-66.
[8]ZOLTáN DöRNYEI.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81-97.
[9]H.D.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