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2014-02-12
(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30)
学校文化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企业文化强调与生产、管理、经营相结合、突出实践性,其目标是激励职工以企业为家,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服务、生产、经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齐享福、共患难,不断创新、进取、创造最高的效益。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实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入相应的职业文化教育。高职院校的主体是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教授为主力队伍的教师和以职业素质、技能、知识为学习内容的学生。在其双方相辅相成的共同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然也必须形成具备职业特质的学校文化。
一.高职教育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定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客观需要
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益严峻,高职学生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抢占市场就业份额,就需要自身潜力的提高,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
2.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需要
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理念。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还需要具备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还不懂得学历与职业之间经常不对称的关系。当你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传统的校园文化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要了。
3.是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的需要
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步较晚,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加之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关注不够,因此,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缺少品牌院校。这既是问题,但无形中也为一些职业学校从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有利时机,抓住这个时机,广泛引入企业文化,树立高职院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借鉴企业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的专业视觉综合设计,能让师生员工有耳目一新,朝气蓬勃的感觉,激发师生员工的士气,增加学校内部的凝聚力,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形象。另外,引入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招生、就业工作。职业教育是以招生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如何做到“出口畅,进口旺”,除了学校要苦练内功,提高办学质量外,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形象,强化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和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同时,高职院校在引入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时必须依靠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成果,而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又必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的主要内容分析
企业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作为与企业对接发展的高职院校来说,必须有针对性的融合企业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具体从四个方面分析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内容。
1.环境文化融合发展
企业环境文化建设是生产一流产品的基础。环境决定人的行为取向。环境文化包括硬件环境和人文环境文化。整洁、融洽、和谐、向上,充满活力的环境,可以满足职工的满意动机,从而乐于在企业中生产工作;反之,则影响职工正能量的发挥。高职院校从企业借鉴的硬件环境主要是与专业对口的实训硬件及相应环境布置。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一个组织潜移默化长期积淀的无形环境文化。企业人文环境文化要素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以及价值观、人才观、发展观等。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到好的习惯。如果一个人身处良好的环境,那么他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发展。可以说,环境影响人,环境创造人,环境造就人才。现代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素就是要看企业是否具有超强的创造力,其具体表现主要体现为企业文化的先导性、人才的群体性以及创新的持续性以及运行的经济性。而持之以恒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基础。高职学校在校园文化的积淀与发展中要广泛吸收来自企业的优质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人才发展理念等。
2.行为文化方面融入发展
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促进文明、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行为文化是文化层次理论结构要素之一。企业行为文化即企业文化的行为层,是指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管理、学校风气(校风、教风、学风)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折射。学校行为文化主要包括管理文化、教学文化、学习文化和学校传统等方面。
现代企业比较看重从业者的职业技能行为、职业奉献行为、职业协作行为、创新行为和职业竞争行为。所以,学校行为文化的研究、开发与积淀应该着重从这五个方面入手。职业技能行为的核心是专业操作能力,即平时强调的学生动手能力。动手能力不仅仅是会做,而是要做得非常熟练、做得质量很高。在职业教育国家级的技能比赛中,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水准很高,也充分体现出其职业技能行为的文化特质。现实中,企业看到学生娴熟的技能操作展示的时候,总是能够给予很高的评价,甚至争相签约。由此看来,职业技能行为文化的发展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内容。职业奉献行为是职业奉献意识长期行为化,形成一种行为习惯的行为表现。职业奉献行为落实到高职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奉献意识,并通过在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比赛、其他各种学校活动中不断渗透奉献意识,将奉献意识行为化、习惯化,最终成为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协作行为是指通过协作完成的企业过程行为。企业过程是指组织结构和人员,遵循管理原则,运用管理信息、技术和方法来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过程。企业活动过程由大大小小的企业过程组成。在每个企业过程的活动中,协作无处不在。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可以说,任何企业过程都是通过协作劳动完成的。所以协作能力是对从业者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要求,针对这一点,高职教育应广泛渗透协作教育,或者说,协作教育是高职学生能力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协作行为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师生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之间协作完成作业项目、协作完成毕业实践、协作完成文体等其他活动等。
3.规则文化融合发展
规则文化是规则意识、规则行为、规则维护等规则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规则运行状况的文化表现。规则文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制度文化,但比制度文化关注的因素更多,更加强调有关规定在运行中的执行情况。在现代企业中,规则文化更能促进协作、打造学习型的组织,有助于锻造员工素养,使个人更加专业、更加职业,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使工作卓越、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高职院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规则文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意识的核心是尊重并遵守规则,在遵守之前,首先要学会尊重规则。要学会仰视规则。因为规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集体或组织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制定的规定。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其次,让学生熟悉与自己专业相对应的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特别是专业操作方面的规则要求。熟悉作为一个职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规则要求,比如,在出勤方面、在安全生产方面等。了解相关行业的企业制度。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再次,引导学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企业制度文化。最好以案例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方面,具体分析某一个企业的制度与规则,甚至走进企业,实际体验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对制度文化的直观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第四,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则的建设。特别是对于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团活动、宿舍活动、班级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制度。
4.职业素养文化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态度、职业心理等方面。职业素养文化是职业素养状况的文化表现。优质的企业文化一定包含着优质的职业素养文化。职业素养上身到文化的高度,一定是强调职工作为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强调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高职院校作为企业人才的提供者,应该顺应企业需要和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优质的学校职业素养文化。就职业素养文化的要素而言,和职业行为文化有重叠的成分,比如,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在职业行为文化中也有体现。这并不矛盾。在此,重点对其他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职业道德文化因素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态度。业态度系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职业态度的养成亦是学校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特别是职业院校,学校应实行职业试探及职业辅导的工作,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试探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职业辅导则是协助个人了解自己及各种职业数据,并从事选择职业、准备职业技能、进入某种职业,并使其在职业上求发展的一种历程,所以,职业辅导对职业态度的养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职业心理。职业心理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性特征。同人一样,职业也有拟人化的心理和性格,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性格特质。在职业心理中,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一定性格的人适于从事一定性格特质的职业;同时,不同的职业对人也有不同的性格要求。在求职的路上,清晰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性格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心理,首先必须有科学的职业心理测试,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测试活动中来,通过科学的测试掌握学生职业心理状况,其次,让学生熟悉职场法则,用职场法则调整个人心理。比如,法则1:不管你身处何处、何种外部环境,都不能没有目标!法则二:无论你身边的环境如何,你只要用心做事,就一定可以影响它!如果你真是个能人,那就改变它!法则三:这个世界能真正给你自尊的人,只有你自己!真正懂得珍惜自己的人也只有你自己。法则4: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人和人的不同是通过如何利用业余时间来分别开的。对这些法则的心理认同有利于职场健康心态的养成。再次,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打工,或进行专业社会实践,或参加招聘会等,了解职场,体验职场带给人的心理变化,在实践中让学生的心理变得更加强大。
三.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校企之间文化融合是深层次的相互合作关系、相互作用关系,不能留于肤浅的形式层面
目前一些职业学校之所以出现校企合作发展的效果不够显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合作不够深入。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学校文化,文化层面的因素一般都更多的体现为价值观、理念、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要素,更多的体现为精神财富。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实实在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高职院校不断要广泛了解企业文化,更要有针对性地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和学生的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紧密结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和专业理论和基础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和学生的校内外活动紧密结合,并坚持结合的长期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发展。
2.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建设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思想层面、管理层面、操作层面一系列问题。引进企业文化,丰富与发展学校文化,不只是理论层面的探讨,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尝试与操作。这需要一定的基础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的素质建设、实训设施的硬件建设、社会实践的成本投入、学校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教学方式、学生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等。这些方面的建设如果不能做好,校企文化融合发展只能是空谈。但如果职业教育忽视校企文化发展,最终是脱离企业,远离“用户”,在未来激烈的职业教育行业中很难立足。
3.校企文化融合发展 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一个组织中优质的文化一定体现“以人文本”。以人文本在企业体现为以职工为本,在学校体现为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主要表现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不管是企业人,还是学校人,应该都体现为发展中的人。高职院校为了学生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教职工的发展,一定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提倡平等互助、互相关心、互相信任,加强感情沟通,关心学生,使其感到一种亲情、一种体恤、一种依托、一种归宿。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就业后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创业意识将直接体现所在企业的文化状况,决定企业的发展动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可将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就业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玲,戴景民.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2]张利庠,庞连义.职业教育制度变迁中的校企合作[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3]潘春胜,钱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