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现场管理之我见
2014-02-12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 300131)
我校向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大型电子企业输送300余人,进行工学结合实习。企业向学生提供每月1000元补助、工作日一餐的餐补、免费提供社会化公寓住宿及公寓与企业间往来班车。有老师进厂跟踪管理,现场解决问题,是现场管理的实施者。工学结合现场管理由此而生。
一、工学结合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工学结合现场管理引申于企业管理中的现场管理。
工学结合现场管理:用科学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的服务态度对工学结合现场各要素如学生、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化单位等要素的要求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实用专业知识、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受企业欢迎人才的目的。
工学结合现场管理活动中,无论在学生、企业、院校、社会化单位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工学结合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在开始时也许还不是那么严重,但是随着生产进程,问题就会变的越来越突出,甚至学生大面积出现辞职、被辞现象。从而使整个工学结合工作陷于瘫痪。所以,要维持工学结合工作的正常运作,就必须使所有的要素处于良好的、平衡的结合状态,加强现场管理,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教学成果。无论我们走进企业的哪一个工学结合现场,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知道该职业院校的工学结合管理水平,从而知道该院校的教学水平,这是因为工学结合现场是职业院校管理活动的缩影,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活动成果都是在企业现场体现的,以下几个方面就体现其重要性:
工学结合现场能提供大量的信息。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间接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要想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只有到现场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工学结合活动现场是问题萌芽产生的场所,是第一线。无论什么问题,都是直接来自现场,出现问题时如不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放任自流而任其发展,向着坏的方面发展的概率要比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概率要大得多。
现场最能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动态。人是有感情、有思维的,学生个体所做的不一定是他认为的最理想、最顺心的工作。如果他感到不称心,心理就可能别扭而意气用事。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会反映到他的工作上,都是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和生产效率。随即传导到企业员工对学生的看法,之后又传导到企业对院校的看法,最终对院校的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形成不良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总之,到了现场才能清楚地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一个职业院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就看其现场管理是否完成总的教学管理目标,是否很好地引导工学结合现场各要素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及实习工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完成课堂教学和实习目标。
二、工学结合现场管理内容
1.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由校长、就业办、学生科、教务科、班主任、跟踪管理老师参与的管理框架。其次建立工学结合学生的联系网,由学校就业办、班主任、跟踪管理老师、单位部门领导、单位指导师傅、家长、学生组成的联系网。做到三明确。明确带队老师的责任,明确实习单位的责任,明确对家长的要求。如遇到突发情况,就要求做到及时沟通、联系,并在24小时内,由单位、学校、家长共同落实具体的解决办法。带队老师每天认真填写工学结合跟踪管理日志,并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第二天当班的带队老师,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学校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已有了一套较适应工学结合管理的制度与方法。企业能配合校方安排稳定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认真地研讨各个阶段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方法,不断地改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完整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和文件体系。具体如包括:《实习大纲》、《带队教师跟踪管理跟踪的有关规定》、《校企合作协议书》、《参加工学结合学生家长信》、《学生工学结合实习管理制度》等等。有了科学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做保障,现场管理执行中即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处理问题时的随意性、无序性。
2.建立有效的沟通
(1)与企业的沟通
职校学生的年龄在16-18岁之间,由于沟通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吃苦精神、心理反差、就业期望值偏高、不成熟的思想状态,易受他人的鼓动等方面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刚进入单位时角色转变不过来,总是以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加之企业对成人式的管理。学生感到对工作岗位不适应出现思想波动,甚至主动辞职或被辞退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让学生三思而行,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与企业不同的部门说明情况,进行反复的沟通,不厌其烦的讲解被辞同学的优点,希望再给同学一次机会。企业管理人员往往被老师的这种敬业精神所感动,为同学争取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学生毕竟不是企业的职工,有个适应过程,如果企业单位和学校之间沟通好了,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与社会化单位的沟通
住宿是企业为学生租住的公寓,发现公寓设施不完善、安全问题马上向公寓管理者反映,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给予解决。社会化公寓的管理与学校宿舍管理是有区别的,根据住宿人员的变化经常进行宿舍调整,不同企业员工、社会人员混住一屋,如果这样会给我们的管理增加难度。我们要求尽量将我们的同学集中在同一楼层、同一宿舍,即便这样同学们长期同住一屋有了感情都不愿分开。调整方案在与公寓管理者充分协商后,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和我们的管理需要,配合完成宿舍调整工作,在我们与公寓管理人员协调沟通下难度要小于其他学校,得到好评。
3.“以人为本”秉承服务宗旨
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会在三个月以上,衣食住行以及其他工作都是带队老师需要考虑的,需要带队老师关心、帮助。如:学生急躁情绪,心理落差,工作辛苦疲劳,以及生活、操作安全,工种调换等等,都是需要带队老师及时提供沟通、协调服务的,这些问题在校内是由多个部门完成的,但在这里只有带队老师面对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如能有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就可稳定同学们实习情绪,有助于完成实习教学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带队老师,他们的工作效果决定了这只实习队伍能否稳定,因此需要老师更多的付出。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从学生的思维出发,让学生乐于与老师接近。因此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让同学深知跟踪管理带队老师是为同学服务的,不是约束他们的。这样他们减少了抵触情绪,愿意与老师交谈。例如,白班中午吃饭时的点名签到,是个很好的与同学沟通服务的时间,可以把学校的精神传递给同学,同学也可以向老师反映问题、诉说。由于生产班制的性质,长时间的工作会使他们的精神压力加大。他们十分乐于把自己的苦恼向老师倾诉。老师倾听、劝说、解决问题。在师生交流中,老师把管理偶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完成管理。
4.维护学生权益
依法维护学生在实习中的合法权益,对确保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很重要。由于参加实习的职业学校学生都属于在校学生,加上其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还处于发展时期,学校有责任依法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成长进行保护。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上班期间的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但企业管理人员很严格,方法比较简单,拿成人的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他们很少说服教育,指责呵斥等是他们的管理主要手段。个别生产线基层管理者延长工作时间致使同学赶不上班车,针对上述情况,带队老师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要求企业科学制定实习内容,合理安排学生工相结合期间的作息时间,监督学生参加实习的岗位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与企业有分歧时反应到学校,由双方更高的管理层协商解决,从而确保了学生在企业的利益。
5.组织学习模块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实习中的学生还没有完成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的教学课时,因此还要继续理论课的学习。就业办给出学校老师到厂上课的信息后,马上与厂方的人事部门、生产部门进行沟通,确定时间、地点、器材。这一切敲定后,反馈给就业办。下一步通过到宿舍发通知、签到时候面对面的传达,确保每位同学都知道自己上课的时间、地点。出勤率得以保证,让学生在工学结合实习的同时完成理论模块教学部分的学习。由于学习的是现岗操作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非常认真,学习效果应好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由于同学们班次分散的原因,我们带队的老师也利用这难得的集中的时间,重申学校的管理事项、传达各项通知、讲解安全生产注意事项,使同学得到的信息量最大化。
三、工学结合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工学结合实习期间,是离开学校在实习单位进行工作与学习,学校固有的管理制度对工学结合实习的学生适合性减弱,地理位置的分散性导致学校一些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权威作用被削弱。但是,这并不意味,对学生实施管理不需要一种权威来保障其有效进行。如果细致的服务与有效的管理制度相结合我们的工学结合现场管理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现场管理是学生实习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管理向企业的延伸。工学结合现场管理是职业院校所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重视现场管理的职业院校终究是要没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