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美术类课程中美学形象思维培养的基本模式

2014-09-15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美育美学课程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0)

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美育、体育、智育四育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方面,四育中德育是基础,智育是主线,能力是结果,互为支撑、相互交织,短板效应终会在人生不确定的某个节点暴露;美育对于完善人格,奠定基础素质,决定终身成长起着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信息技术时代开启了运用计算机进行美育,进而开展专业教学的新路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率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技术的重大进步。

一、计算机美术类课程教育的基本状况与主要问题

计算机美术类课程在技术进步与社会需求的强力带动下,日新月异不断丰富和发展,应用专业或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特色显著。但受理念、师资、技术、经验、基础等方面的影响,课程教学与社会发展,与学生成长之间差距显见,成效和问题鲜明,清晰的认识这一状况是推动教学发展关键主线。

1.计算机美术类课程的课标要求与现实差距。课程标准体系指标主要涵盖五个方面,一是规定了师资条件标准,专业经验双师等;二是教学设备标准,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三是资料库标准,主要是案例等资源;四是校企合作标准,提供实践实训条件;五是辅助材料标准,器具与教学环境。与标准要求存在的主要差距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师偏重一个方面,学美术专业的教师计算机水平是弱项,学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任美术能力差,两者能力均衡的教师不足;更重要的是教师基本没有产业经验,这是造成专业教学质量不高的首要原因。二是计算机软件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更新不及时,往往有几代差距,多年使用一套教学软件,使师生对社会技术进步的直接感知滞后,对产业的认识模糊,观念和手段与主流技术差距大。三是社会专业实习实训岗位少,无论是企业或社会提供师生参与的项目渠道不畅通,使外界对专业技术的状况不了解,师生始终局限于院校教学。

2.美学思维与其他主要思维教育比较与差距。智力教育始终居于教育的主体地位,这是教育本质决定的应该如此,这种教育体系并非证明美育是弱项教育,而是要求在教育教学计划中充分发挥时间空间效率提高教学效果,转变与其他教学项目争课时长短的意识,将建设精品课作为改进的基本方向,做足精、短、实主线功课。美术教学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术轻道,或虽知道的重要性,但囿于道的内涵厚重与挖掘积淀非一日之功往往弃道用术,直接教给一种技法和能力,讲解表现手段,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要领,但蕴含的美学思想文化往往成为可有可无、可重可轻、有无两可、不便考核的内容。二是还没有建立起美学思想与美学技术之间便捷表现渠道,美学思想的抽象性给教师提出了知识门类宽泛性与思想深刻性的要求,这会经常带来新问题的思考;将学生中蕴含的美育萌芽,通过美育予以焕发和培育还须借鉴德育、体育、智育成熟方式不断改进,在教学将美学思想的传导赋予美术表现手段之中。

3.抽象忽略性教学观念与存在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队伍对美育的认识差别很大,在客观上、实现路径上、资源投入上、教师能力提高上往往随意性会左右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手段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更愿意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教学项目推给一个计算机软件包去完成,更依赖于一个演示型课件去展示,将教师不自觉的定位为“软件引导操作手”的角色,这对于院校美育教学是最大的教学思想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一是,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体现和落实,核心是对学生美育的熏陶效果在短期内不便检验,而教学检查又是在短期内衡量的硬性指标,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重进度数量轻内涵挖掘和使用。二是,没有从心理充分焕发出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既有基础条件的因素,也有教学目标的因素,还有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法问题,往往把课程学习简单理解为谋生的要求,学习的目标直接瞄准未来就业岗位,以外界的要求作为学习的动力,没有上升到人格素质的层面,对美的接受仍然是个不自觉的状况。

二、美学思想在计算机美术类课程中的设计与实验

美育文化在课程中的指导地位是一条潜行的主线,主要遵循借鉴与结合的引入路径,一是从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德育的契合点;二是借鉴西方科技文化的先进元素,结合实证精神的重要性;三是当代流行文化元素,结合快餐文化潮流的合理性。在教学素材资料的准备中做足功课,摒弃资源使用的随意性。

1.美学形象思维教学内容的三模块。要用具体的方法将美学思想予以附着,作为载体传达。首先是色彩。从基本元色素、多彩过渡色、个性调制色三个色彩层级向学生全面展示和讲解,讲区别、讲共性、讲分类、讲属性,讲色彩的演变进化,讲色彩的植物、动物、矿物成分构成,在课程的开始阶段给学生强烈的色彩冲击,受到全面的色彩知识教育,提出并讲授:“没有色彩就没有世界”的观念。其次是线条。是构图的基本方法,是产生视觉美的重要条件,线条的比例决定美感思维,民族的、西方的、当代的,在并列中找同异,在比较中学会选择和运用;色彩之间的差别是线条存在的形式,在线条讲解中逐步引入色彩使两项内容逐步融合。最后是形状。重点是比例关系,线条之间、色彩之间、物体之间都用量化的教具标识,适度的数值与和谐是客观的就会产生主观美感,在不同的美学作品展示中,说明各类美学思想的共性和差异;阐述一个道理——多样性是美的,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真的是美的,人性和谐本质——善的是美的。

2.美学形象思维培育方法的三规则。首先是传授。建立了多种元素的美术资料库,在讲解某一类文化元素时,例证充分、作品丰富、说服力强,避免单一例证的孤证现象,引导学生感受各类文化元素学会基本鉴赏,享受丰富的艺术氛围熏陶,在思想的漫游中为吸纳文化元素奠定基础。其次是模仿。将美育文化教育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突出实训学习,提供一个标准范本,便于学生模拟借鉴,在描摹中相互观摩学习体会掌握,60-70%的课时用于企业形象设计等具体项目,多种类型同时表现同一文化要求,有难度、有深度,对文化的感受直观具体。最后是创作。从单一作品到系列作品,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想象力不受拘束的构思,对自己的作品用美学原理进行讲解,说明创新点与构思过程,说出创作过程中作品对身心的影响,并相互借鉴交流学习。教师起的作用是,指点不指导,意见不强制,挖掘合理性,不评定缺陷点,这对培育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

3.美学形象思维认知培养的三阶段。运用案例教学的反推法,选择一个基层职业群体工作生活的典型状况,突出说明美学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从中分析得出三个培育阶段的基本规律。一是,知美。艺术美、思想美、行为美、职业美四者统一,缺一不可互为连带,有内在的、有外在的、有生活的、有工作的,在案例教学中养成美学正能量;在反向教育中知道基本的正反界定和行为边界,同时起到德育、法制、专业等课程教育作用。二是,审美。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观等相交织,在这一阶段产生主观上美的尺度,已经由概念过渡到量化标准,所有符合这一标准的才能被接受和使用,初步掌握取舍、甄别、比较、喜好的原则,反之将予以拒绝。三是,求美。体现在实训实践教学活动中,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运用美学意识,每年在学校文化活动中参与和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创意项目,还在校园日常活动中指导规范行为举止,运用管理机制培育学生追求表彰荣誉的心理。

三、美学形象思维对促进师生综合素养与潜在影响

美学形象思维的浸润对教师思维人格与道德修养的影响深刻而长远,美与德互为促进,师德修养自觉自信,问题意识、责任意识成为改进工作的主动力;在教研活动和学校师资培养时讲解相关课程,教学能力上更丰富、更主动、更全面。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了就业能力,对思想行为的追求更健全、更高尚、更远大,潜移默化的种子已深深植入头脑。

1.对教师团队价值观追求与教学能力的影响。在教学教研活动中交流美学文化知识,使教师更重视形象、语言、行为、课件等美学内涵的表现形式,丰富美学修养。使教师运用美学文化与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更自觉,拓宽了教学表现手段,还注重形象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风采,养成微笑习惯提高亲和力,表现灵动多彩的职业形象。近5年,每年担任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在全国和市级文明风采两项竞赛活动中获得奖项10余个,创作了学校logo标识,指导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参与国示范《矢量图绘画》教学资源项目,参与编写《平面设计师岗位实训》教材,负责市示范形象识别系统项目。教师团队整体美学文化追求不断提升,形象思维在提高综合素质中发挥了支撑作用。

2.对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与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学生思想上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陶冶身心净化心灵,阳光心态成为主流,积极关心同学、班集体和学校,关注学习,规矩和习惯转化为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的良好态度,体现出美学思想的教学影响力。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中都要参与文化建设作为考核课结业成绩,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提出意见,全程参与工程项目,很多学生的文化修养受到企业的好评和欢迎,学校年度技能大赛设置了美育课程竞赛项目,受到奖励的学生占20%,5年全国大赛中获奖学生8名;毕业生长期跟踪调查统计中,在回答对社会生活与职业生活影响的课程时,计算机美术类课程都是受欢迎的主要课目,对学校教育培养的感恩心理强烈。

3.对形成新育人理念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美学思想的计算机美术类课程会为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提供基础条件。一是,以人的成长作为第一位,会为基础素质和拓展素质投入更多的培养资源,不局限于岗位专业技能教育,不使美学思想的传导受到忽略,享受美育氛围提高幸福感。将教学着力点不放在技能表现力,而是美学传导出的精神思想感受,从一个学科认识多学科,如美学中的度与物理学的度。二是,教育理念体现四育平衡,主项与辅项间清晰界定和认识,在总结企业经历,教学经历后对课程教学形成了基本理念:“美学育人、授技立身”。从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到一个学期的授课计划,都先找出与技能教学相关的美学思想,在思想原则的指导下编制课案,使技能传授有厚重的土壤条件,授课活动受到学生欢迎。

学习前美学认识学习后美学认识学习前美术技能学习后美术技能接近0%100%接近0%100%在校学习成绩企业实习成绩美学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影响三年跟踪反馈对课程的意见基本掌握有创意产品五个项目全面影响100%能用,98%喜欢,95%有影响。

本表的统计数据是2013年9月,2014年9月两年度各100名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会,企业走访,典型了解四方面的汇总数据。美学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影响五项目:专业、仪表、语言、行为、理想。

四、发展现代化职教计算机美术类课程主要思考点

技术的发展具有双重属性,丰富的表现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对基本功的消蚀也不容忽视,把握两方面的平衡,是发展教学能力的长期关注点。美学形象思维的隐性特点与教学标准的可衡量性之间存在着矛盾,要创造阶段性测量考评工具,考评教学效果持续改进问题。

1.建立融合性课程群,搭建二次优化的二级单元。现代职业课程体系要求更丰富、更多样、更可选择,单一模式的课程体系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始终尝试将德育课、语文课、基础课、专业课的部分章节内容引入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推进,打破了课程之间的藩篱,相近课程划分为课程群,明确课程群的分目标,确定课程之间相互融合,实行资源二次优化再配置形成课程群二级单元建制,增强课程体系建设的支撑力。

2.建立测评指标工具,量化规范隐性的教育内容。目前仍在使用问卷调查、座谈分析等方法,收集和反馈教学信息,但指标体系不完善,项目有缺失,隐性教学内容的考察方法少,教学与成果之间的必然性因果关系说服力不强;需要研究将教学活动中的思想文化传授内容用新型测量工具反应和说明,关注点是两个,一是,近期效果跟踪评价,要与其他课程合作将相关指标嵌入;二是,授课过程中的评价,要从学生、企业、专家三维度建立指标。实现单课程评价量化的完整性。

3.用课程教学为目标,引领师资教学能力的发展。将开展融合型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建设作为积极探索的重要方面,聚集相关课程建立教师组,相互明确主讲内容和引入内容,使讲授内容不重复,资源配置不浪费,教材整合、课时整合、标准整合等会对教师个体提出新的考验,不是单项能力的应对,而是一个融合课程教师组的子系统破解一个方面的问题。这又会使教师培养由个体技术性向团队系统能力型转变,要考虑将这种系统能力作为教师成长的目标和主要培训内容。

猜你喜欢

美育美学课程
论公民美育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外婆的美学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