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机制

2014-02-12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职生责任感院校

黄 芳

(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党政办公室,湖南 长沙 410127 )

在我国高等人才教育培养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但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方位的,既要在“硬件”上有相当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在“软件”上具有优良的品德;既要有为社会奉献的能力,又要有甘于为社会奉献的态度,也就是要拥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模式功利性突出,订单式模板培养的高职生大多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缺乏社会责任感。因此,构建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机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分析

毋容置疑,从主流上看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社会上确实存在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价值观上,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大部分的高职生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都能牺牲个人利益,去成全集体利益。但是一部分高职生在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选择关键时刻,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懂“舍小家为大家”的道理。第二,在人生观上,个人理想高于社会理想。众所皆知,理想是青年人前进的动力,高职生们同样都怀有远大的个人理想,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但有一部分高职生不能将自己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结合,不懂得个人理想是建立在社会理想之上,不懂得“国兴旺才能家兴旺”的深刻道理。第三,在行为上,个人索取高于社会奉献。“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社会将拥有美好的明天”,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然而,一部分高职生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不懂得若是社会财富枯竭了,个人的索取将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道理。

一部分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更应该分析其中原由。导致一部分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弱化有诸多的因素,总而言之,可分为四个层面,即社会环境的转变、高职院校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的忽视和个人认识不足。

(一)社会环境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多元社会正在形成。所谓“多元社会 (plural society)”就是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的社会[1]。在多元社会中高职生在利益的选择上难免会重视和强化个人利益,而忽视和弱化社会利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强化了金钱的力量,崇尚“金钱至上”,人与人之间看重的是物质交换,高职生难免会受到利己主义的影响。另外,在西方自由主义浪潮下,人们强调个人权利和利益至上,对于那些还未树立正确价值观又追求自由的高职生而言,很容易走上个人本位主义的道路。

(二)高职院校教育的缺位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职生的主要阵地,不但承担着传输知识和技能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为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职责。然而,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只设置专业课,不设置德育课,根本不关心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即使有德育课,老师们也是只“教书”不“育人”,在课堂上只是一言堂地灌输一些空洞的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社会的标语,完全不结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最后使得这些缺乏说服力的德育工作成了“假、大、空”的形式主义。还有,高职院校本可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陶冶高职生的情操,提高高职生的文化素养,锻炼高职生的集体意识。而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那些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校训,若有若无的校歌,松松散散的集体文化活动,在高职生的内心深处起不了任何作用。

(三)家庭教育的忽视

在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根据一组调查的数据显示①,在思想上,父母给孩子灌输“明哲保身”、“只扫个人门前雪”、“惹不起躲得起”的比例占到40.56%。在行为上,当孩子与父母出行碰到抢劫、打劫等紧急情况时,50.29%的父母选择不让孩子参与或者立即把孩子拉走。而从孩子对父母责任教育的反馈意见来看,35.4%的孩子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少甚至没有做到身体力行。许多父母认为既然孩子作为高职生,已经在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龙成凤”了,不需要再接受道德教育。这种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理念,无形中使得孩子降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他们不会去承担家庭责任,也就更没有社会责任感。

(四)个人认识不足

现在的高职生大多是90后,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成长在改革开放成果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之下。与以前高职生相比,他们物质条件更加优越,日常生活更加富裕,并且绝大多数90后高职生从小养尊处优,在父母的疼爱和呵护之下,没有体验过世间的沧桑,也没有经历过人生的磨难,因而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不强,意志也不坚定。一部分90后高职生进入高等学府之后,没能及时地进行心理角色的转换,加上学校的环境相对轻松,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致使目标缺失,方向不明,心理空虚,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没有形成较高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抱负,也就无法产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强大精神支柱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

从上可见,当今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由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高职院校、家庭这些外部因素,也有高职生自己的内部因素。因此,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广门路、多渠道,多管齐下,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机制。

(一)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高职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但是又渴望接受高等教育。在大学录取时,他们属于第三批录取,正是由于这种差别,导致他们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自信心略显不足,自尊心尤为强烈。在这些高职生的内心中更需要别人的肯定,更需要别人不断的激励。

(二)形成良好的实践机制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高职生最好的激励点。高职生相对于其他大学生而言,他们也有自己的特长,那就是在理论和实践关系上,他们更加注重实践。积极引导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使高职生将自己平时所学得以运用,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使高职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尽快地摆脱高考失利的阴影,重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同时,在参加集体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高职生会慢慢地学会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加团队意识、集体意识,他们也会渐渐地认识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进步。在高职生社会实践过程当中,给予更多的肯定,适当的激励,他们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实践当中,从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发挥高职院校社团激励机制

在高职院校里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为广大的高职生所接受。如今,高职院校社团日益成为高职生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于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2]社团活动大多都是以集体的形式举行,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很多时候一项任务都需要一个集体共同完成。高职生作为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能见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也能感受到集体给予的温暖。在这个锻炼过程中,他们不仅增长了个人才干,而且培养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四)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相结合

奖励和处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手段,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应该加以合理的运用。对那些能够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等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的高职生予以表扬和肯定;相反,给那些好逸恶劳、见利忘义、只想个人不顾集体的高职生加以批评和教育。给那些具有优良品德和行为的高职生以奖励,既能使他们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一如既往地去承担社会责任,又能激发那些对自己行为摇摆不定的高职生以他们为标杆,见贤思齐。给那些道德素质低下的学生以惩罚,既能使他们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以警醒,争取知错就改,又能使那些蠢蠢欲动的学生引以为戒,见不贤而内自省。

(五)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

每个人都会受环境的影响,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也是深受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者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3]所以,我们要对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加以教育,就要对他们所接触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加以优化,三位一体,形成科学的网络体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正能量去培养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是社会的组织细胞,是孩子最开始接受教育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孩子一辈子的精神财富。要想让孩子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父母至少可以做好以下两点: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的典范,要想让孩子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父母平时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为社会作出自己的奉献,在为人处世上心胸坦荡,言行一致,乐于助人。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深受父母的一言一行所感染,养成甘于奉献的性格。第二,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若是营造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孩子在以后会养成良好的性格,他们大多都会乐观开朗,与人为善,诚实友信,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乐于奉献。相反,那些生活在冷漠的、专制的家庭环境下的孩子,长大以后要么内向自卑、不善言谈,要么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高校是人才的中转站,它责无旁贷地为社会锻造高素质的人才,而为社会塑造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高职生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院校在吸纳道德上良莠不齐的高职生以后,还要对其一一地加以教育。提高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从自身内部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力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老师的素质。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一个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老师的人格魅力将会深深感染一群学生,一群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会激励全校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们,不仅要具备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还要具备强烈的济世安邦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可以为高职生树立鲜活的榜样。第二,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和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具备明亮的教室、优秀的老师和丰富的藏书等等教学硬件,缺乏的只是一种文化底蕴。所以,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加强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制度层面,应该创造自己特色的校训校风,完善校园规章制度,构建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在组织层面,要开展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组织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文娱活动。

社会是一个最复杂的教育场地。对于高职生而言,虽身在高职院校的象牙塔之中,但是无时无刻不接受着社会风气的影响。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水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在媒体舆论、网络上应该为高职生传播更多的正能量,讲述那些感人肺腑的平凡人事迹,传播那些舍己为人的英雄故事,让高职生从中受到启发。另外,社会应该为高职生营造一个健全的就业机制,现如今面对如此大的社会就业竞争压力,许多高职生甘于奉献社会,但是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也会面对空有能力但是却“报国无门”的尴尬境地。对此,社会应该完善就业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职生,或者倡导高职生自主创业。

总而言之,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机制是一个极其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社会责任感是高职生走进社会必备的一种素养,其意义巨大,而培养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职生,任重而道远。本文对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的探讨,希望能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启示。

注 释:

① 源于《通过“哈丁的公地悲剧”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对于其社会责任感确实的影响》的问卷调查,杜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 .海南师范大学, 2012.

[1] 王剑.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7).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

[3]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高职生责任感院校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