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工业化研究综述
——以贵州省为例

2014-02-12曾春花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工业化指标体系贵州

曾春花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新型工业化研究综述
——以贵州省为例

曾春花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目前,对新型工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工业化内涵与特征、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性、新型工业化路径和新型工业化评价等方面。这种研究思路较单一,缺乏对区域新型工业化针对性的道路选择研究,此外,对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区域新型工业化问题的独特性决定了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应当具有较强针对性,生态产业集群能成为贵州新型工业化合理发展的路径。

新型工业化;内涵;路径;评价;生态产业集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的转变”,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和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研究贵州省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有必要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有效梳理,追踪新型工业化研究前沿,趋势以及不足,这有助于把握新型工业化的研究方向。关于新型工业化研究,研究者们主要集中于新型工业化内涵及特征、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性、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与新型工业化的评价等方面。

关于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目前只有极少量的直接学术研究成果。贵州大学黄晓云在《走适合贵州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文中阐述了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贵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及其战略选择[1]。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研究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可谓众说纷纭。李江等研究者对工业化一般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工业化进行比照,指出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新型工业化是又一轮经济“飞跃式”增长[2]。新型工业化除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外,与传统工业化的区别在于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资源节约以及环境友好和人力资源价值的提升[3]。王新天等研究者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界定为:高速度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4]。曲格平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实现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5]。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中应当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特别应当强调信息化对工业化的贡献[6]。李荣融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应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中国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7]。与此同时,以科技进步为依托,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8]。

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其一,实现工业化是在全球化条件之下,资源配置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其二,实现工业化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其三,实现工业化是在跨越式的发展之中,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进而缩短工业化历程[9]。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可概括为“高、好、低、少、优、适、序”,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可为“一个前提和一个适度”,即在保持生态平衡,避免环境污染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10]。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在消耗较少资源,带来较少环境污染条件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并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11]。新型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领域,还包括商业、服务行业、环保行业等重要领域[12]。“新”还体现为:工业化实现过程中要重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13]。陈佳贵等学者对中国大陆所有省级区域的工业化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工业、就业、空间结构等方面。他们认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所体现出的地区性差异较大,中国东部比其他地区速度要快得多。工业化进程的地区性差距会进一步增加,总体上有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发展的趋势[14]。

二、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性及其路径

关于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性,国内研究者的意见基本达成了一致。中国在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下,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这种发展方式是以惊人的资源消耗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如日益减少的矿产资源以及日益严重的雾霾等恶劣气候。今天,新型技术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全球化,粗放型发展方式必将为新型工业化所取代。新型工业化成为中国现阶段和将来一段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简新华教授和余江教授对形成新的比较完整的中国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论述[15]。对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的一种重要载体[3]。知识发展落后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落后的根源。中西部地区知识发展战略的具体途径应该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6]。中国西部工业化水平长期远远落后于东部,其落后的主要因素就在于传统工业化技术以及西部地区的特殊区位。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克服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区位劣势,实现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17]。在运用高新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中,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在于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作为培育有利于新型工业化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主导,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18]。王岳平还提出了六种模式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19]。基于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史的视角分析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成功道路,应该从新技术革命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切入,以民族产业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依托,构建中国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20]。

三、新型工业化的评价

目前关于新型工业化的评价体系可谓纷繁复杂,众说纷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型工业化进行评价指标的分解。学界对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概括为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的评价指标,以及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评指标。

在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的评价指标研究方面,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差异较大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对新型工业化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分解出来的评价指标大相庭径,由此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就具有较大差异。李建认为新型工业化风险指标体系包括机会成本指标、边际成本指标、产品寿命周期指标、国际竞争力成本指标等[21]。李同宁则根据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将工业化水平、集约化水平、信息化、全球化、科技教育水平等作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22]。赵国鸿将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概括为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信息化与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市场化、外贸结构、社会等九大指标体系[23]。杨杰等学者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科技贡献、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改善、人力资源发挥等作为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将各分指标赋予权重,据此计算新型工业化指数[24]。

关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评,学者们亦是构建了各自迥异的测评指标体系。张伟等学者运用因子分析法所得因子得分测定中国各省份新型工业化的程度,建立了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5]。汪晓昀等学者认为新型工业化的综合评价是对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有效测度,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反映了工业化的质量、协调性及其可持续性[26]。王中亚构建了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中国四大区域十五个省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各个区域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7]。孙智君则根据欠发达地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赋权法对湖北省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了测度,测评结果显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水平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整体水平较低[28]。

四、贵州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生态产业集群

学界前辈在新型工业化研究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在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必要性方面基本达成一致。对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以及中国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方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真知灼见,为今天从事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积累了诸多有益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理所应当从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中汲取养料,为我所用,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关于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并日益活跃,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相对权威的学术界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学者们多从技术经济角度对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思想维度相对单向,流于“放之四海而皆准”,对区域经济体新型工业化有针对性的道路选择研究相对缺乏。仅仅从一般性技术经济角度得出的政策建议远远不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如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在实施新型工业化在路径选择上就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区域新型工业化问题的独特性决定了今天解决区域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选择理所应当因地制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发展生态产业集群是贵州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合理路径。新型工业化发展对改变贵州经济欠发达的现状,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从六个方面进行构建——工业化基本情况指标、产业结构指标、新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指标、工业效益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和人民生活水平指标。据此,对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应从这六个方面进行。在运用指标体系对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之上,找到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生态产业集群。一方面,产业集群聚沙成塔、聚小成大,可以产生聚集效应和放大效应,产生规模效益,与贵州工业化实施载体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现状相匹配。产业集群为推进贵州新型工业化进程创造了更加可行的空间。另一方面,要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必须有强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生态产业集群”有两层涵义:一是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既具有内部经济性,又具有外部经济性;既追求利润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能有效实现集群自身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二是产业集群致力于发展生态产品或服务,从事绿色生产或绿色服务。集群的生产活动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生态经济林果和生态茶叶的种植等。因此,发展生态产业集群是贵州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1]黄晓云.走适合贵州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贵州社会科学,2006,(7):47-49.

[2]李江,赵秀芳.论“新型工业化”的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32-37.

[3]商薇.山东省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3,(1):31-35.

[4]王新天,周振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跨越式发展[J].求是,2003,(9):29-31.

[5]曲格平.探索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环境与保护,2003,(1):3-4.

[6]魏礼群.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N].经济日报,2002-12-30.

[7]李荣融.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国家经贸委综合司.专家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吕政.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讨[N].经济日报,2003-01-15.

[9]史清琪.中国产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A]//国家经贸委综合司.专家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0]李悦.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抉择[A].国家经贸委综合司.专家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1]胡鞍钢.新型工业化与发展[A].国家经贸委综合司.专家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2]张志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序)[A].国家经贸委综合司.专家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3]任才方.新兴工业化指标体系[A].国家经贸委综合司.专家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4]陈佳贵,黄群慧.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6):4-15.

[15]简新华,余江.中国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16]毕正华.简论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7,(8):147-150.

[17]邢振东,胡应骁.探索有西部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江西社会科学,2006,(3):154-157.

[18]李松龄,杜彦瑾.论推进和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与政府作为[J].现代财经,2007,(7):3-7.

[19]王岳平,宋小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六种模式[J].中国经贸导刊,2006,(9):30-31.

[20]贾根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思维[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43-52.

[21]李建,周继红.试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兰州学刊,2003,(4):72-74.

[22]李同宁.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与监测标准探讨[J].前沿,2005,(1):4-52.

[23]赵国鸿.新型工业化的量度指标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05,(1):18-22.

[24]杨杰,罗志恒,张春元.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124-129.

[25]张伟,周鲁柱.区域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基础、水平测度与促进措施[J].求索,2006,(6):6-9.

[26]汪晓昀,吴纪宁.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11):122-124.

[27]王中亚.我国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3,(1):85-88,94.

[28]孙智君,周滢.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水平测度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07-113.

Review on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Taking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ENG Chun-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

The research on new industrializa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the necessity,the path and the evaluation,which is single and lacking of pertinence in the choice of its path. Unfortunately,the consensus has not been reached in the research on i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Based on the research mentioned above,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uniqueness of newly-regional industrialization determines its strong pertinence to the pa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y cluster is a reasonable path of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 Guizhou.

new industrialization,connotation,path,evaluation,ecological industry cluster

F403.3

A

1673-9639(2014)02-0118-04

(责任编辑 张凤祥)

(责任校对 郭玲珍)

2013-02-25

贵州科学技术基金《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比较优势与战略定位》(LKS[2011]41);贵州师范大学博士基金《基于钻石模型的民营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以贵州为例》([2009]17).

曾春花(1977-),女,湖北荆门人,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营企业及生态型小微企业研究。

猜你喜欢

工业化指标体系贵州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