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让城市充满活力
——福建省社科界2013年学术年会之体育论坛会议综述
2014-02-11谢洪伟
谢洪伟
(1.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福建省体育社会发展研究会,福建 厦门 361021)
为了美好的生活,人们聚居于城市。城市发展,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发展体育运动,为人的健康服务。在国家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下,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协办、集美大学和福建省体育社会发展研究会联合承办的第10届福建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之体育论坛于2013年12月7日在集美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召开。本次研讨的主题为“运动,让城市充满活力”。来自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各地市体育局、全省相关高校体育院(系、部)负责人、教师和体育学硕士、博士研究生、韩国、台湾及内地泉州、平潭等地的企业代表等80多人济济一堂,共同围绕“运动,让城市充满活力”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福建省体育局局长徐正国、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黄汉升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除了2个主题报告和现场互动交流外,论坛还围绕国家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突出体育运动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按“城镇化发展中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两个专题,举行分会场圆桌对话交流,各种观点交融,研讨氛围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内容和学者们的主要学术观点和成果综述如下:
1 体育赛事推动城市发展与福建体育赛事设计
“体育赛事热”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现象。许多赛事尤其是涉及全民健身的大型体育活动,都带动了办赛城市的体育类产品及服务消费,提升了城市活力。福建省体育局局长徐正国在《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主题报告中从“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营销的作用”、“体育赛事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提升作用”、“福建省体育赛事的设计和发展设想”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刻论述。他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经济转型、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竞争异常激烈,举办国际或国家级体育赛事成为我国城市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赛事既可以加快市政建设进程,提升城市品位;可以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可以促进城市就业,增进社会和谐,提升城市知名度;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城市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增强市民的健身意识,增加城市体育人口;有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助推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从体育赛事推动城市发展的实践看,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使北京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可持续高速的发展阶段,长沙举办第5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使得城市整体水平提前了至少10年,哈尔滨多年承办冬运会,使得哈尔滨城市建设提前了至少10年,第12届全运会的举办也使得沈阳得到跨越式提升,基本达到了国家副省级城市前列。福建省莆田市通过举办第14届省运动会,拉大了城市框架,大大推动了城市建设进程,提升了城市知名度。这些生动的案例都充分证明了体育赛事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当然,正如硬币有正反两方面,体育赛事也有可能引起赛事期间城市交通压力的骤增、物价上涨、赛后场馆、设施利用率不高等一些负而的影响,进而影响城市良性发展。徐正国指出,这些负作用是完全可以通过努力采取措施得以避免和降低影响的。他认为:福建无论承办全国综合性体育赛事还是举办单项体育赛事,都要围绕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把全民健身作为体育惠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把参加国内外大赛作为弘扬和践行福建精神的展示平台,把加速体育产业发展作为促进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未来福建省体育赛事的设计和设想是:要以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为契机,在办好青运会的同时,按照全省各地不同区域特色,充分整合福建省体育资源,做大做强具有福建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实现体育赛事让城市发展更美好。对此,他提出今后福建体育赛事要“大念山海经”,沿海地区突出打造海峡最具影响力的渔区特色的体育赛事,对现已列为国家重点品牌赛事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厦门国际马拉松、海峡杯帆船赛、厦金海峡横渡、中超羽毛球公开赛等赛事要进一步打造和包装;积极整合闽西、闽北、闽东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体育旅游品牌赛事,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赛事,如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武夷山公路轮滑马拉松公开赛、泰宁山地户外运动国际挑战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海洋休闲体育赛事,如海峡两岸大帆船、福鼎公开水域赛、平潭风筝冲浪运动、沙滩运动,吸引更多国内外顶级选手参加,提升福建对外形象。
2 体育科学研究指导体育与城市发展的实践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第一召集人、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黄汉升教授在《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热点》的主题报告中,基于知识图谱的视角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发展背景”、“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刻分析。分析认为,国内研究关注的热点排序是体育产业、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举国体制、群众体育、体育管理等六大方面;国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排序是成年人健康与体育锻炼、儿童青少年肥胖及体质、体育锻炼与健康研究的方法支持、体育心理学等四大方面。通过国内外研究热点对比,他认为:1)从研究领域来看,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学者都涉及了群众体育锻炼、青少年体质健康、竞技体育等领域,但各自重视的程度还存在着差异,国内比国外更重视竞技体育,国外比国内更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2)从研究视角来看,国内外有着较大差异。国内体育人文社会学者重视宏观研究,国外重视微观研究。3)从研究类型来看,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的趋势明显,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体育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和新领域。4)从研究视野来看,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容易受到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着眼于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而相对忽视了国际体育领域的热点问题。5)从研究方法来看,科学化、综合化成为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流。国外学者注重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以及先进的研究手段综合使用,同时,他们还注重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信度、效度检验,使其研究方法的使用也越来越规范,大大提高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化水平。最后,他强调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应加强理论结合实践,特别是体育学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要从科研方法和选题入手。选题不能仅限于自己的知识范围和学科领域,要有哲学思辨和世界眼光,要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问题导向。
3 城镇化进程中的体育社会问题及其管理
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重要决议,也是近些年的热点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够作出怎样的贡献,承担何种责任,这都是亟需思考的一些问题。
围绕徐正国与黄汉升的两个主题报告以及分论坛主题,就城镇化进程中体育社会问题和体育管理问题以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学的问题,与会者们进行了比较激烈的讨论,最后形成以下主要观点:1)作为服务型政府,在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整合各项资源的青运会平台上,会遇到许多亟待解决又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完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来解决。现有对于体育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体育内部,如果将其回归到人本主义,其核心问题就是为了人的健康,国务院2013年40号文件中提出的《关于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许多理念、观点、措施、目标都围绕着人的健康问题,也多处提及体育,在预防医学这个领域,体育应当是在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行为干预形式,这应当成为我们以后的科研走向。政府部门应在体育如何在健康服务业上升国家战略层次的背景下制定和作好顶层设计。2)在加速城镇化进程背景下,体育不能忽视农村,政府要增加农村体育资源的供给。但要注意的是,农村体育的开展必须使宪法、法律、红头文件等正式制度和习俗、惯例、信仰、仪式等非正式制度形成耦合才能发挥效益最大化。3)现行政府决策体系是自上而下的,这势必造成公共服务供给与大众需求相背离。政府的职能应作出调整,以服务型政府为追求,建立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4)政府应该整合多方力量,制定全民健身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政府体育成绩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和反馈。5)职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应注重协调发展。让市场成为配置职业体育发展资源要素的决定性因素。6)举国体制在中国现阶段不能完全否定,它是历史产物,在一定阶段还有其价值和作用。特别是中国国情下,全盘否定举国体制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会导致中国体育的崩盘。7)现阶段城市面临着大型场馆设施有效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城市群众体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和引导市民的体育意识,盘活现有场地设施。
4 城镇化进程中的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集体育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产业链条,波及范围广,是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对福建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此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着主题《城镇化进程中的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与会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展开了激烈的学术探讨和观点争锋,最后形成以下主要观点:1)福建虽是体育产业强省,但体育产业增加值96%来自于体育制造业,绝大部分由服装制造业、鞋帽加工业支撑。而举办赛事、体育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等体育产业中涉及服务业、中介业的比重极低,说明我省体育产业的发育并不健全。要着力调整和优化福建省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体育制造业升级转型,发展以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为重点的体育服务业,改变体育产业“一强多弱”的局面。2)体育产业发展中应嵌入 “健康服务”理念,完善土地政策、财税价格政策,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发展适合青少年、儿童成长特点的体育健身服务。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场馆、设施运营模式,即政府划拨土地租赁给企业,企业建设运营体育中心,按照市场和公益配合的运营模式向社会开放,这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在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精神,也为城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3)体育赛事推动城市发展的起到有力作用,但也应该反思政府应如何做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体育产业如何同全民健康相互结合,以及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福建省地理环境和目前的基础,体育产业与生态环境结合将是福建体育产业的重要出路。4)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国家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背景下,体育学研究及学科体系的建设应从更宽广的视野关注社会需求出发,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福建省作为体育产业占GDP比重最高的省份,福建的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的研究应该占据全国的学术高地。5)在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中,现行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比较滞后,对市场需求和变化难以及时响应,不能够很好地为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服务,政府应该整合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力量,形成产学研的有效结合。6)在福建承办青运会的过程中,政府面临将多个决策问题,正确的决策应该建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必然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拨款放权、学者立项践行”的方式解决。7)结合福建省体育经济与产业的实际,福建省体育局和福建省社科联应该就现阶段体育热点问题通过专项课题的形式对外招标,形成产学研有效对接。
5 结束语
本次论坛是福建省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省域学术盛会,首次创建了一个以“政府决策、学界思考、市场需求”三方良性互动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开拓了以“一个主题、多方参与”举办论坛的新范式。福建省体育局局长留美学者徐正国、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黄汉升教授、厦门市体育局局长傅晓春、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周晓东研究员、集美大学副校长郑志谦教授、厦门市同安区宣传部长何玺、泉州市体育局局长王家声、漳州市体育局局长陈燕松、三明市体育局局长张清水、福州市体育局副局长黄毅出席了论坛。
论坛立意明确,符合国家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突出了体育运动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明确了以城市为载体、以发展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并涵盖了体育市场化、产业化和公共体育服务为一体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徐正国作为福建最高体育行政长官从政府职能角度介绍了整合福建省体育资源、设计体育赛事、促进城市发展的构思和决策;黄汉升从体育学术界领袖、和体育高等教育的视角,介绍了国内外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热点和动态,为学者们研究体育与城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支持。二者相得益彰,使论坛既具有操作层面的针对性,又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导向性。在分论坛交流中,学者们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但视角多样。学者们的真知灼见除了进一步深化了理论研究之外,更加重视了理论在实际中运用的研究。本次论坛对进一步提高福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攻关和服务水平、推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