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菜场”的变迁看幼儿主体性在角色游戏中的发展

2014-02-09姜肖艳

文教资料 2014年4期
关键词:营业员菜场客人

姜肖艳

(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021)

从“小菜场”的变迁看幼儿主体性在角色游戏中的发展

姜肖艳

(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021)

幼儿期是一个人主体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主体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新课程越来越以关注幼儿个性特点、充分挖掘个性潜力为教育的主旨,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角色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能为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作者以“小菜场”游戏为例,通过“小菜场”的变迁,从幼儿应该拥有的(1)游戏开设的决定权;(2)游戏建构的选择权;(3)游戏交往的话语权;(4)游戏发展的走向权四个方面展开实录与分析,以此体现幼儿主体性在角色游戏中的发展。

幼儿教育 幼儿游戏 主体性发展

幼儿期是一个人主体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所谓的主体性即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为外部力量或外在原因左右,能够通过独立的理性的反思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自由地作出选择。主体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新课程越来越以关注幼儿个性特点、充分挖掘个性潜力为教育的主旨,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角色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角色游戏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想象,借助材料,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是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的直接表现。角色游戏能为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呢?笔者就以大班角色游戏“小菜场”的开展历程,看看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一、“到底要不要开小菜场?”——幼儿拥有游戏开设的决定权

随着孩子们升入大班,在开学初,我们就角色游戏的开设进行了第一次团讨。“小菜场”游戏,从小班下学期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班级的游戏中,至今已经有1年半的历史。进入大班,对于要不要再开设“小菜场”,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实录我们进行了整理与汇总如下。

“到底要不要开小菜场?”

从以上实录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讨论是非常热烈的,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两大派别相持不下。最后全体幼儿通过投票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赞成继续开设“小菜场”的小朋友人数稍占优势,老字号“小菜场”终于继续留存在我们班级游戏中。从“小菜场”的去留问题中,可以看出老师已经完全把游戏开设的决定权交给了孩子。幼儿通过讨论、表决,最后决定是否开设游戏。在这样的团讨中,老师只是作为一名“穿针引线”者,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讨论现场结束后,仍旧有一部分反对的幼儿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时老师给予了适时的引导,提出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从而使全体幼儿愉快地达成了一致。

二、“小菜场开在哪里呢?”——幼儿拥有游戏建构的选择权

经历了首次团讨的洗礼,我们的“小菜场”终于又红红火火地开业了。前几次游戏中的“小菜场”确实热闹了一番。但随着游戏的继续深入,孩子们对于一成不变的“小菜场”慢慢地失去了兴趣,去的人越来越少了。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孩子们又坐不住了,在游戏讲评中,有幼儿提出了“为什么小菜场老是生意不好”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很多幼儿认为:是因为“小菜场”开的地方不好,在教室的角落里,所以导致了没人愿意光顾。有的孩子就提出要给“小菜场”建新址。那么到底要把“小菜场”开在哪里更合适呢?我们再一起看看幼儿讨论的观点。

“小菜场到底开在哪里?”

可以看出,幼儿对小菜场的选址其实非常有想法,而且其中不乏富有创意的观点。老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应该把更多的游戏主动权让给孩子,考虑到“小菜场”的游戏材料并不是特别复杂,具有便于取放的特点。因此适时给予了这样的建议:把材料装在箩筐里,可以根据每次游戏的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自行搭建“小菜场”进行买卖。这个建议得到了所有孩子的热烈响应,从此,我们的“小菜场”变成了游戏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同时,因为每次选址、搭建场景的不同,游戏充满“新意”,幼儿的兴趣自然浓厚。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真正拥有了游戏的建构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址不同的游戏地点,主体性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三、“小菜场的价格谁说了算?”——幼儿拥有游戏交往的话语权

自从“小菜场”更换了新址后,每天都有很多的客人到菜场选购物品,进入菜场的人数成倍增长。随着菜场人流量的增加,孩子们对于菜的品种和价格又“挑剔”了起来。我们来看一段客人与营业员之间的对话实录:

营业员:欢迎光临!

客人1:我想买点虾。

营业员(指着价格牌):虾5元一斤。

客人1(数了数手中的钱):我只有4块钱了……

营业员:不行,我们的虾要5元一斤,你再去领点钱吧。

客人1:我的钱都领光了,只有4块钱。你便宜一点吧。

营业员(想了想):恩,那就卖给你吧。(然后开始动手称分量,装袋)

客人2:我想买海带。

营业员:我们没有海带的,你要不买点别的吧。

客人2:(看了看菜品,然后走掉了。)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再满足于现行规定的菜的价格和品种。他们在游戏中自发地有了“讨价还价”,菜的价格不再是“统一”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沟通,用双方都认同的新价格达成了交易,买卖双方无疑都得到了满足。同时,实录中也出现了客人对新菜品的需求,但是因为缺乏材料,客人的需求被拒绝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又应该怎样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呢?这时,老师可适时、巧妙地利用材料对孩子的主体性发展进行隐性的帮助。首先,老师引导幼儿制作新的价格牌,上面只贴上菜品的图片,在价格的地方留有空白,让幼儿每次可以根据需要来填写。其次,为了应对有些客人的特殊需要,老师提供多种半成品材料,如:橡皮泥、彩纸、海绵纸等,这样营业员就可以根据客人的特殊需求提供预订服务。同时,有的幼儿还提出,“预订”服务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哦。

可以看到,“小菜场”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拥有完全的话语权,无论是灵活的“讨价还价”过程,还是善解人意的“预订”服务,让每个幼儿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主体性也得到更大的体现。

四、“小菜场还能卖些什么?”——幼儿拥有游戏发展的走向权

学期即将进入尾声,游戏开展情况也已经过半,“小菜场”的经营情况又迎来了再次的低谷。幼儿针对“小菜场”的低迷再次进行了专题性的讨论,一起寻找其中的原因。通过讨论,幼儿大都认为“小菜场”的萧条是由于情节的太过单一、一成不变造成的。那么,“小菜场”到底还能怎样发展呢?虽然孩子们都觉得“小菜场”的情节太单一了,但是又不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讨论进行到这里似乎遭遇了瓶颈。

“小菜场”简单的卖菜情节,到了大班确实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那么,“小菜场”的命运究竟如何,它能不能顺利走出低谷呢?孩子们的表现再一次让我们感到惊喜。在讨论时,有一位幼儿给出了一个“建议”:还是先去看看生活中的菜场到底卖些啥吧!于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参观了邻里中心菜场。在参观中幼儿发现:其实现代的菜场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农贸市场格局,菜场中除了卖蔬菜、荤菜,还有水果摊、米店、熟菜店、家禽摊、小吃店……真可谓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啊。

有了生活经验为基础,不难想象,“小菜场”重新又焕发了生机。现在我们的“小菜场”地盘比以前大了一倍也不止,里面分别设立的菜摊、水果摊、面店和小卖部,游戏情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不难看出,当游戏情节发展遭遇障碍时,幼儿的主体性再一次得到充分的发展。角色游戏的情节到底要朝哪个方向发展,游戏情节发展的走向权完全取决于幼儿。当幼儿提出需要通过参观获取的生活经验时,老师给予了支持,参观后获得的经验,对于游戏的情节走向,有了实质性的启发与帮助。可见,幼儿是完全有能力把握游戏情节发展方向的。

回顾“小菜场”的变迁,几经起伏:开学时的红火→几星期后的低迷→选新址后的繁荣→价格、材料变化所带来的热闹→情节停滞再次进入低谷→讨论遭遇瓶颈,引发参观→重开“小菜场”,焕发生机。(见图表)

学期进入“小菜场”游戏人数统计表

从这可以看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高低决定着游戏的兴衰,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游戏,主导着整个游戏的走向与进程,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老师应该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适宜的支持与指导,以调动幼儿的主体性在角色游戏中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统一起来,那么幼儿就会成为学习与发展的真正主体。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辛华.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

猜你喜欢

营业员菜场客人
密码是多少
菜场
做一个好客人
不常见的客人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小“管家婆”进菜场
菜场里的小秘密
热闹的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