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本温肺活血方辨治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2014-02-09周明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肺动脉阻塞性活血

周明萍

(海南省中医院呼吸科,海口 570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为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是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临床疾病[1]。中医学认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属于中医的“水气”、“痰饮”、“哮证”、“喘证”、“肺胀”、“咳嗽”等范畴。本文主要针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46例,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固本温肺活血方,疗效显著,降低肺动脉压,缓解老年患者临床症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COPD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制定标准[2],肺动脉高压诊断符合《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制定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制定标准。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属于中医学“肺胀”、“喘证”等范畴,中医“肺胀”临床主要以咳嗽痰多、烦躁心悸、憋闷如塞、喘息上气、面色晦暗、胸部膨满,或肢体浮肿、脘腹胀满及唇甲紫绀等为主症。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3例。对照组73例患者,男50例,女23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8±5.2)岁;治疗组73例患者,男48例,女25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9.2±4.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61~76岁;近1个月胸片无新感染灶,无呼吸道感染与急性加重;肝肾功能正常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免疫系统疾病者;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者;有精神疾病与癫痫病史者;近期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或者其他特殊用药史者;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包括由于肺心病本身导致的心脑疾病);不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对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止咳化痰、平喘、控制呼吸道感染及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固本温肺活血方:麻黄15 g,桂枝18 g,细辛9 g,茯苓9 g,当归9 g,川芎9 g,桃仁9 g,黄芪12 g,五味子9 g,牛膝12 g,补骨脂12 g,炙甘草9 g。水煎服取汁300~350 ml,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2周为1个疗效,2个疗程观察疗效。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评定标准。显效:临床体征、症状显著改善,患者证候积分减少不能低于75%;有效:临床体征、症状有所改善,且患者证候积分减少不能低于30%;无效:临床体征、症状无改善,患者证候积分减少低于30%。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表1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间治疗2周与治疗前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周临床症状积分(13.84±2.49)明显低于对照组(25.6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肺动脉压比较

表2显示,2组患者各组间治疗2周、治疗4周与治疗前肺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肺动脉压(34.98±3.44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39.58±2.3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4周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压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4周比较:#P<0.05

2.3 疗效比较

表3显示,治疗组治疗4周后显效37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对照组治疗4周后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25例。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86.30%)显著高于对照组(6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2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评价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属于中医“水气”、“痰饮”、“哮证”、“喘证”、“肺胀”、“咳嗽”等范畴。《灵枢·胀论》认为,“肺胀者,虚满则喘咳。”中医病机主要是由于病久气虚、血运无力而气滞于肺,气滞而血滞、气行而血行,肺失宣降而津液内停致成痰成结。该病的病机关键在于痰结、血瘀、气滞,病变在脉中,主要病变以血瘀为主,该病主在肺[4]。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常由久哮、久喘及久咳等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而成,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易感、四肢不温、背冷怯寒等卫阳不固、气阳虚弱之症。因久病肺气耗伤,子盗母气、卫阳不固,而脾之气阳也衰;久病会伤及肾,从而导致肾之气阳虚弱。若气阳虚弱而卫表不固,易感风寒外邪,从而致使COPD合并肺动脉压急性发作。此外,因肺虚而不能主气,气不布津,从而引起痰浊内蕴、肃降无权;肾虚则精气匮乏,导致摄纳失常,从而引起阳虚水泛为痰,上干于肺;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为精微,反而会积湿生痰,上贮存于肺;痰湿阻滞则会气机不利,从而致使气滞血瘀;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气阳虚弱使得血脉不能温煦、血脉不利,从而致使瘀血内阻;痰瘀均为阴邪,进而损伤气阳。故气阳虚弱易生痰瘀,更伤阳气,形成恶性循环,从而致使机体调节能力与抵御外邪能力降低并易复感外邪,致使不断加重病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以气阳虚弱为根本,痰瘀伏肺为标,主要治疗以温补肺肾、培元固本为主,兼活血利水、理气化痰。故本研究选用固本温肺活血方,方中桂枝为君药,具有温通血脉、行瘀滞的作用;麻黄、细辛助桂枝解表散邪、宣肺平喘、温肺化饮为臣药;黄芪具有补气益肾作用;茯苓健脾燥湿化痰有助于黄芪补气;当归、桃仁、川芎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共为佐药;补骨脂、五味子补肾纳气平喘;牛膝活血、强腰膝、补肝肾,引药下行;炙甘草健脾补气、调和诸药亦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健脾化痰补气、温肾纳气及宣肺平喘之效。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固本温肺活血方,治疗4周临床症状积分(13.84±2.49),明显低于仅给予基础临床症状积分(25.6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固本温肺活血方,治疗4周肺动脉压(34.98±3.44 mmHg)显著低于仅给予基础治疗(39.58±2.3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固本温肺活血方,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86.30%)显著高于仅给予基础治疗(6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固本温肺活血方可降低老年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缓解其心肺功能,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张郁青,张秀伟,朱颖,等.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4):250-25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1.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1):979-987.

[4] 余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20-222.

猜你喜欢

肺动脉阻塞性活血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