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西洛他唑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2014-02-08周义彬夏元旦汤朝红
周义彬 夏元旦 汤朝红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且患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显著增高,>7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为3%~8%[2]。研究结果显示,心房颤动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多种凝血指标出现异常,可能导致血栓形成[3]。适当干预血栓前状态,可能会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针对心房颤动患者,目前预防血栓形成最好的治疗药物就是长期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但一方面华法林的使用过于繁杂使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另一方面因为华法林抗凝治疗窗小,剂量不易掌握,需要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且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较繁杂,可能导致出血或抗凝不足,这给患者用药带来不便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口服阿司匹林对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易引起老年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尿酸升高等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西洛他唑对血栓前状态影响的研究,旨在改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同时,减少药物对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36例,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62~99岁,平均(84.0±7.5)岁。
入选标准:(1)年龄≥60周岁。(2)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均提示为心房颤动。(3)仅采取降血压、降血糖等基本治疗,未服用抗血小板、抗凝和纤溶剂,目前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排除标准:排除恶性肿瘤、肾炎、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白血病等可能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及红细胞压积HCT检查结果的患者。
1.2 方法在接受西洛他唑治疗前检测36例患者血浆Fg、D-Dimer及HCT,并同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检测结果出来后,每位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每天口服西洛他唑200 mg,分早晚2次服用。经上述方案治疗8周后,复查每位患者的血浆Fg、D-Dimer、HCT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观察西洛他唑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得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西洛他唑治疗后,Fg、D-Dimer、HCT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期间,2例有轻度恶心,1例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外,未出现严重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
表1 西洛他唑治疗前后Fg、D-Dimer、HCT比较(±s,n=36)
表1 西洛他唑治疗前后Fg、D-Dimer、HCT比较(±s,n=36)
注:与西洛他唑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Fg(g/L)D-Dimer(mg/L)HCT治疗前4.20±0.580.49±0.090.46±0.05治疗后3.93±0.51*0.43±0.07*0.42±0.04*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年龄因素,出现窦房结变性退化、心肌缺氧、淀粉样变及纤维化等,这些均会导致心房不应期紊乱,窦性心律丧失,从而导致心房颤动发生[4]。心房颤动可引起心房的血栓前状态。心房颤动时心房率可高达350~600次/min,快速而不规则的激动使心房产生不协调的颤动,丧失心房的有效收缩能力,影响了血流速度,使血液在心房内淤滞。血液在心房内淤滞不仅使凝血因子的局部浓度增高,激活的凝血因子不能及时被清除,而且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性也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更重要的是房颤使心房内的血液形成涡流,可直接损伤心房壁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下的基底膜及内皮下结缔组织裸露,血小板容易黏附其上,在此基础上血小板发生聚集。与此同时,内皮结缔组织中的胶原激活因子Ⅶ,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心房壁受损释放的组织凝血酶,又可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后通过共同途径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此外,心房壁受损后又可导致受损局部产生电荷,此电荷又可使血小板发生不可逆性的聚集。上述因素均促成血栓前状态,甚至血栓的形成。血栓前状态亦称为血液高凝状态,是指某些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在血栓形成前已在体内存在的一种病理状态。一些敏感的分子标志物可识别血栓前状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g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会促进血栓前状态形成。D-Dimer是纤溶酶对交联的纤维蛋白进行降解后的产物之一,其水平升高表明凝血活性增加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提示血栓前状态。HCT和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西洛他唑能够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Fg、D-Dimer、HCT,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选择性抑制3型磷酸二酯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cAMP,同时通过抑制产生凝血酶原B2和释放血小板辅助生长因子降低已激活的血小板活性。西洛他唑还具有扩张血管[5],调节血脂[6],降低血液黏滞度[7],抑制炎症[8]等作用,从而干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所以针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特别是伴有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肝脏疾病、痴呆等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推荐使用西洛他唑干预血栓前状态。通过口服西洛他唑干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是否能达到减少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1]张庆文,苗懿德,康丽萍,等.老年高血压并存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和血栓前状态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2):182-184.
[2]张澍.中国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5-6.
[3]Conway DS,Heeringa J,van der Kuip DA,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and the prothrombotic state in the elderly:the Rotterdam Study[J].Stroke,2003,34(2):413-417.
[4]胡大一,张鹤萍,孙艺红,等.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4):295-298.
[5]陈会校,齐书英,李俊峡,等.西洛他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2):119-121.
[6]廖小平,吴建华,顾建龙,等.西洛他唑临床应用近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9):711-713.
[7]陈彩霞.西洛他唑的药理特性和临床新用途[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4):461-462.
[8]李晓英,王兆宏,刘国英,等.西洛他唑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10):77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