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本教学研修的操作与管理:规范、重构及改进

2014-02-06汪文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10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培训

汪文华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61)

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教师培训机构为支撑、现代远程教育为支持、立足校本的教师培训体系。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重点采取置换研修、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有效途径,大力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这是新时期国家对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要求。

作为培训实施模式的校本研修,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已蔚然成风;迫切要求摒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指令式、作秀式的“教师培训”,实施以“校本研修为主线”,自下而上的,教师享有自主权的,自律性、创造性的“教师研修”。[2]然而,既往的校本研修(含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除了存在着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危机之外,还戴着传统教师培训理论、观念和经验等的镣铐,缺乏制度、机制的创新,缺少队伍、资源的保障,缺失操作、管理的规范。有学者指出,多年来的校本培训实践,遗留着一统化师训范式所固有的若干负面倾向,训教脱节、训研分离、标准统一、缺乏互动等等。[3]

值得关注的是,在校本研修已经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通过政策导向明确了“立足校本”的机制和校本研修的地位,并积极推进包括校本研修在内的培训机制制度创新和队伍资源保障,如“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推进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帮扶,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4]机制与制度创新、队伍与资源保障可以主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的努力来实现,而校本研修操作及管理的规范则离不开对培训问题的研究和培训实践的反思。其中,规范中小学校本教学研修,对操作与管理进行重构及改进,就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依据及思路

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值得倾听。教师不是“为规定而研修”“为晋升而研修”,而是“为儿童而研修”“为成长而研修”。[5]为儿童研修需要将研修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的水平只有在课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长。[6]因此,教师研修的重心在于对课堂的研究,校本研修的重点是教学研修。

(一)校本教学研修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是校本研修的工具。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着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等,迫使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教育部要求,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以区县或地方为基本单位,以网络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持,建立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常态的网络研修,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推行移动学习。[7]这些要求,通过教育行政推动着中小学及全体教师依托“三通两平台”(“三通两平台”为教育部提出的“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核心目标,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将信息技术作为实施校本教学研修的基本工具和常用手段。

2.校本研修的新目标与新内容。“为儿童而研修”的价值定位,要求教师研修内容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师研修需要汲取包括脑科学、教育神经科学在内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8]另外,2014—2017年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目标定位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要求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校本教学研修将会增添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新内容。

3.校本研修的新模式与新方法。近年来,教育部出台的教师培训有关文件,突出强调模式改革,提出了学分制、教师自主选学、混合式培训、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制度与方法,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实践性培训,实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测评—应用”系统化等,都与校本研修联系密切。这必将引领校本研修模式变革与方法变化,使之符合教师学习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实现自律性与创造性的教师研修。

(二)校本教学研修的规范指导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包含校本研修)没有组织实施的标准,往往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通知,结合累积的教师培训经验,规范性严重不足。也有教师培训机构,参照企业培训的国家标准(如GB/T 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指导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范性。

2013年2月1日起,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GB/T 28913—2012)、《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GB/T 28914—2012)和《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GB/T 28915—2012)等(简称“三项标准”)正式实施。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三项标准的贯彻实施,用3至5年时间初步建立起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标准体系(即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培训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9]自此,作为成人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有章可循。三项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健康发展。

三项标准不仅适用于由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和现代远程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置换研修、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也指导着地方教育部门及中小学规范校本研修的基本流程:分析与确定校本研修需求——设计与策划校本研修——实施与支持校本研修——考核与评估校本研修成效,以及对这四个阶段的持续监控与改进。

(三)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思路

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操作与管理,至少有两个依据:一是校本研修实践的发展及变革,包括目标内容、模式方法及教师参与研修所使用的工具手段等;二是教师培训的国家标准,包括培训服务的术语、要求和评价等,特别是对服务行为、培训教学、培训服务过程、组织内部管理等培训组织服务的要求。因此,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基本思路为:

1.以当前教师培训的政策为导向。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既定的教师培训机制与制度,并结合培训队伍与培训资源实际,立足提高培训绩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而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进行校本教学研修的机制制度创新。

2.更新目标内容、变革模式方法。在坚持“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前提下,实行校本教学研修的行为转变:从聚焦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如学习指导、学习模式和学习评价等;从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训练转到应用能力提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依托“三通两平台”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如网络研修联盟);以对课堂研究为重心,通过落实“推的机制、引的机制与悟的机制”[10],创新有效的校本教学研修方式与方法。

3.在三项标准指导下操作与管理。虽然说校本研修是教师培训的基本实施模式之一,但是三项标准不是只针对校本研修的。“校本”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以学校为本,立足于本校,以本校实际为出发点,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为了解决自己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本质并不是场所的转移,而是机制的转变。[11]因此,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操作与管理,首先要符合校本研修的机制、特点、途径和方法等。在此前提下,以三项标准的有关要求为指导与参照,实现确定研修需求、设计策划研修、实施支持研修、评价研修结果和全程性监控的规范化操作与管理。

二、校本教学研修实践的重构及改进

纵观对校本研修的研究,大多数关注的是研修机制和研修模式,着重探讨校本研修的内涵、特点、作用、途径、方法、机制及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及总结校本研修的实践经验,而对操作流程及过程监控却鲜有研究。下面,对中小学校实施校本教学研修,如何确定研修需求、设计策划研修、实施支持研修、评价研修结果和全程性监控展开讨论,以期对校本教学研修实践进行重构及改进。

(一)确定研修需求

对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是确定研修的必要性和研修目标、内容的过程,并明确研修需求,形成报告。主要包括开展研修的必要性分析,弥补能力差距的解决办法说明,确定研修目标,选择研修内容等。

“必要性”分析是为了明确实施某一主题校本教学研修的原因,不能采用校本教学研修之外的其他方式的根据。所谓能力差距,指的是教师现有的知识、能力状况与要求之间的差距,是明确研修实然需求和应然需求的起点。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应然”主要包括教师所在岗位的国家专业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培训的目标要求,“实然”主要包括本校改革发展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要。

研修需求分析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座谈、访谈、观察、讨论和材料分析等。对于知识类还可以采用纸笔测试的方法,对于技能类也可以采用技能测评的方法,进行“前测”(诊断性评价)。必要时,如学校重大的、时间较长的校本教学研修活动,应通过相关专家(如培训专家、学科专家和特级教师等)的介入,对研修需求进行论证。

(二)设计策划研修

设计策划研修是对校本教学研修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条件、资源、评价等进行的整体性计划与安排,形成研修方案。校本教学研修方案一般分为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过程和研修评价等4个方面的内容。(1)研修目标是校本教学研修的目的和预期成果,中小学应在定位上分清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职初期主要是“生存关注”,成熟期主要是“任务关注”,专家型教师主要是关注“自我更新”。[12](2)校本教学研修的内容通常包括理论问题(支撑)和实践问题(行动)两个方面,发现问题——澄清问题——找准问题,转化为校本教学研修的主题,细化为某次研修活动的议题(话题)。(3)校本教学研修的过程重点要计划好流程安排、方式方法和条件与资源。其中,校本教学研修的条件包含研修制度、场地设备、研修平台和经费等,资源包含研修工具、指导团队和学习资料(文本、电子)等。(4)校本教学研修评价包括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结果运用等的计划与要求。

做好校本教学研修的设计与策划,需要进行“U型”论证,“上下”结合,以聚焦目标,优选内容,广泛告知。中小学校应指向学生学习,以课堂研究为主,集体商定、民主决策至关重要,以杜绝“层转文件”“抄袭他人”“拍脑袋”“指令式”等情况发生。通过几上几下、反复修改,让研修方案能够针对“真问题”,能够深入教师心中。

(三)实施支持研修

校本教学研修的“实施”是将研修方案付诸实施,而“支持”是指对整个流程(前、中、后)所提供的支持活动。(1)活动前。告知教师有关研修活动的信息:时间、地点和工具等;简要介绍活动性质:目标、内容及准备等。(2)活动中。方式:课堂式、现场式、远程式、行动式和自学式等;方法:讲授、讨论、演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支持:保障条件、针对性反馈、应用与展示等;技术:多媒体、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等。(3)活动后。从教师、指导者收集反馈信息,进行效果分析;向组织者、管理者反馈信息,为调整计划方案(如就某一主题增加或减少活动次数)提供支持;活动总结与后续跟进(如远程在线或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支柱,校本教学研修也不例外。如果把学生促进教师成长作为视角,可以发现:学生问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契机,学生问题是教育研究的最佳素材,学生反馈促进教师的人格成长。[13]据此,校本教学研修的实施与支持应在主题上更为关注学生学习的问题。

对于校本教学研修的有效实施和有力支持,作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校长尤为重要。从校长专业职责讲,领导课程教学(侧重“研”)和引领教师成长(侧重“修”)是其教学领导力的重点内容;作为专业“领军者”,必须负总责:保障优、监督好,带好头、领对路、导准行,以师为本、驱动全员,身体力行、深入活动,关注细节、及时跟进,做好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监督员”和“服务员”。

(四)评价研修结果

评价研修结果是对研修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和估量。校本教学研修的评价一般涵盖方式、方法、内容和主体4个方面。(1)评价方式。以“前测”(诊断性评价)为前提,进行“中测”(形成性评价,即对过程中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后测”(终结性评价,即对结束时或滞后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的判断)。(2)评价方法。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如问卷调查、测评测试、观察、座谈、访谈和查阅资料。综合评价,如行为变化法、绩效变化法和方案假设检验法等。(3)评价内容。包括反应(满意度和感受),学习(知识技能掌握),行为(知识技能转化),结果(对学生、学校发展的作用)四个层面。(4)评价主体。实施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组织评价:学校、师训管理部门;社会评价:学生家长、社区和专门机构。

校本教学研修的评价要突出结果运用,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如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重视对集体(如备课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的评价;扶持研修成果的凝练,搭建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和骨干教师培养制度等。

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也称作“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记录教师在专业成长不同发展阶段中的问题、困惑、感悟和设计、行动、反思,展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成果,反映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是校本研修开展质性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基本载体,是改进并优化校本研修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五)全程性监控

校本教学研修的监控是对确定研修需求、设计策划研修、实施支持研修、评价研修结果四个阶段所进行的持续监控与改进,以帮助教师提升师德、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监控,即监测并进行控制。“监测”的目的在于使研修需求能够被准确把握,研修方案能够针对本校问题、贴地务实,研修实施能够有序进行,具有实效,研修评价能够促进效果提升。“控制”校本教学研修,需要建立4种校本机制:导向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导向机制,指的是坚持“问题中心”和“需求导向”,确保校本教学研修指向自身实践中的问题,看是否是一个真问题、是否尊重规律地寻求问题[14],看是否符合本校教师群体发展需要,是否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约束机制,就是通过规范性、校本化制度,对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研修行为进行约束;规范性强调“推的机制”,校本化则强调“引的机制”。激励机制,指的是通过有效地激发和鼓励,调动教师参与研修的动力和反思教学的自觉,一般在学校里至少有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与课堂教学反思制度,以落实“悟的机制”。[15]保障机制,主要由组织保障、队伍保障、资源保障和条件保障等构成。如,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要有“人网”的组织支持和“地网”的平台支撑两者之间的结合,要组建三支队伍,即课程资源团队、研修指导团队、技术支持团队,要建立课程与资源中心开发校本研修资源,要有远程学习与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学校及教师要具备网络研修条件。[16]

做好全程监控还需要校长及管理者做到:确保研修过程按要求管理和实施;重点做好过程观察和资料收集;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改进培训过程或制定一个适当的解决办法;对研修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估总结。

三、问题讨论

上述重点探讨的是校本教学研修实践的重构及改进,而对新时期校本教学研修的目标、内容、模式和方法等未展开讨论,特别是如何让校本教学研修在关注学生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关注教师个性化发展、转变研修方式等没有涉及。这些是提升研修成效的关键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对作为实施模式之一的校本研修,与置换研修、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比,它的目的在新时期怎样定位,又如何在校本研修实践中针对不同成长期教师的不同需要,建立自律性、创造性的教师研修体制,真正实现“为儿童而研修”“为成长而研修”。这可能是需要我们破解的瓶颈问题。▲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212/145544.html.

[2][5][8]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挑战[N].光明日报,2013-5-22(16).

[3]潘涌.师本培训:献给教师的最好精神礼物[J].师资建设(月刊·学习研修版),2012(9):23-27.

[4]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305/151910.ht⁃ml.

[6]李振村.顾泠沅.沉潜乡村教育二十年[EB/OL].http://www.jyb.cn/Teaching/jxsd/201001/t20100129_338602.html.

[7]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311/159042.html.

[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等三项国家标准 贯彻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26/201301/xxgk_147390.html.

[10][15]王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机制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3-47.

[11][14]林静,张丰.校本研修是一个“永远的长征”[J].中国教师,2013(21):18-20.

[12]毛坚琼.基于PCK提升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为例[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2):51-64.

[13]李宗明.学生能为教师成长提供营养[N]].中国教育报,2013-12-28(10).

[16]汪文华.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研修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12-14.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