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追问”引发的思考

2014-02-05吴聪娣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拂面叶圣陶春风

吴聪娣

追问是课堂教学提问的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维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智慧的真实反映。教师在了解学情、深度解读教材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握追问的有利时机,就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在困惑处追问

课堂教学追问往往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并针对学生的应答情况随机进行,有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指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起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可以使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教师在学生感到困惑处追问,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感悟。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凡卡》一课时,教师抓住“一向力求语言简洁的契诃夫为什么要一再反复地写凡卡哀求爷爷接他回乡下呢?”这个困惑处,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积极思考,在互动中感悟“反复”的表达效果。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直接写凡卡求爷爷接他回乡下的句子有哪些?(生交流后,大屏幕出示相关句子。)

1.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2.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3.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4.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5.亲爱的爷爷,来吧!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体会凡卡此时的心情。(生朗读句子,交流体会。)

师:同学们读得声情并茂!可是,一向力求语言简洁的契诃夫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地写凡卡求爷爷接他回乡下呢?

生1:因为,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极度痛苦,内心充满了绝望,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爷爷身上,盼望着爷爷带自己回家。一次一次的哀求更表达了他的急切心情。

生2:他一次一次哀求,更好地表达了他想早日摆脱这种连狗都不如的生活的愿望。

生3:他希望爷爷听到自己一声声哀求,无论如何都能带他回到乡下!

师:是啊,在这里,作者采用了反复的写法,不仅不让我们觉得啰唆,反而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凡卡渴望回到乡下的感情是如此热烈,心情是如此急切,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这就是反复表达的妙处啊!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惑时,教师及时追问,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二、在疑难处追问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疑难之处,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叶圣陶先生批改作文”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认真和细致,可是却不能理解怎么会让人有“春风拂面”的感觉呢?这是一个思维的难点。这时,教师通过追问搭设思维跳板,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用心感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关爱少年儿童那“春风拂面”的美好情怀。

【教学片段】

师:是什么让作者有了春风拂面的感觉呢?

生:看到叶老先生批改的作文,作者如春风拂面。

师:(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这就是叶老修改的作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这篇作文叶圣陶先生改得十分仔细,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真的是密密麻麻呀!

生2:叶圣陶先生改“我”的作文不仅指出了错别字、不规范的句子,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师:是啊,“我”的这篇作文只有1500多字,可就是这1500多字的文章被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呢!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仔细地修改作文,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我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很认真。

生2:叶圣陶先生批改作文一丝不苟,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师:同学们,请看这段资料:当时,叶圣陶先生已经年近70岁了。他担任了中国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他仍然会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为孩子们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生阅读)

师:此时,在你心目中,叶圣陶还仅仅是一位认真的老人吗?

生1:他还是一个温和的、慈祥的、尽责任的老人。

生2:他是一位让我们觉得很温暖的老人。

生3:他非常关心孩子们。

师:是啊,他爱每一个孩子,他是一位教育家。

师:正因为这样,所以——

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为使学生充分感悟到“春风拂面”背后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从叶圣陶先生修改的作文原件中感受他的认真、细致,并补充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到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工作繁忙的70岁的老人,他却在百忙中为孩子修改作文,这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春风拂面”在学生的心灵里鲜活起来,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在空白处追问

教师要用心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发展学生语言的“空白处”,通过追问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教师通过追问“叶老先生对‘我有怎样的期待呢?”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空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期待”背后的含义。

【教学片段】

师:你理解“期待”的意思吗?

生:充满希望。

师:同学们,叶老对“我”包含着怎样的期待呢?请看课文中的这幅图画,联系课文展开合理想象,猜想一下叶老先生会与作者交谈些什么?

生1:会谈怎么样写好作文。

生2:叶圣陶先生会和肖复兴谈自己怎么样成为一名大作家的。

生3:他们可能会谈自己的爱好……

师: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原文是这样写的:(出示原文,生阅读)说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师:(出示句子)“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同学们,这就是叶圣陶先生的殷切期待啊!

教师在空白处进行追问,补充课外储存,恰到好处地“补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体会到叶圣陶先生对少年儿童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

四、在拓展处追问

教学中,教师要寻找拓展点,通过追问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忆江南》一课时,教师通过两次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片段】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诗人触景生情,不由得追忆江南春景。你觉得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

生1:不是,他还回忆江南人民。因为,我查找资料了解到,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生2:他还回忆江南人民的勤劳善良和热情。

生3:他还回忆江南老百姓的深厚情谊。他离开时,苏州的老百姓都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呢!

师:是啊,江南令诗人回忆和眷恋的东西很多,还有什么令诗人难于忘怀的呢?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读另外两首《忆江南》,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怀念。(课件出示: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教师结合这首诗的两个拓展点进行了两次追问,第一次追问有效地引导学生链接自己课外阅读的相关资料,交流诗人在江南时的行为以及回洛阳后的生活,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了诗歌的情感,厚重了“忆”的意义;第二次追问则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诗人所作的另外两首《忆江南》,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感悟。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拂面叶圣陶春风
清风拂面·医者仁心
霜的工作
春风将送你们归来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春风
胡梦熊绘画作品
“清风”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