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变化品字词悟主旨

2014-02-05杨敏芬戴晨曦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水罐主旨小姑娘

杨敏芬 戴晨曦

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主要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灾旱,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星星。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情节却起伏生动,紧扣“变化”为读者展示了无私广博的爱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奇迹,让人们感受到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教学建议:

一、整体梳理,抓变化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是学生触摸文字,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章主旨的前提。教师在上课伊始要组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对课文进行整体梳理。

1.扫清字词障碍。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要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对要求正确认读、正确书写的字词及文中难读的字词进行分类检查,及时纠正读音,指导书写,并让学生互动交流,简要说说理解词语所用的方法或途径。

2.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想想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交流整理板书: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涌出巨大水流。(3)根据板书脉络,让学生尝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提示:要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语言简洁)

二、披情入文,品字词

水罐的每一次变化都是神奇的,都是事出有因的。这个“因”饱含着浓浓的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字词,感悟真情与真心。

1.品读背景,体会水之重要。

《七颗钻石》讲述的故事有一个特定的背景,文中人物的所有行为均在这个特定背景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可贵。因此,必须引领学生体会水的重要。

(1)紧扣字词,感受水之匮乏。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地球面临的缺水的严重危机。“大旱灾”——因旱成灾,久未下雨,“大”一方面突出旱灾灾情重,一方面突出旱灾范围广;“所有的……都……干涸了”——“干涸”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所有的”“都”则表明地球上的河流、水井无一例外,即这个地球上没有水源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缺水的严重后果:植物干枯,人与动物渴死。在感悟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缺水的悲惨,内心的忧伤与焦急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

(2)想象练说,体会水之重要。在深入感受水之匮乏后,要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如果有了水,会是怎样的情景?用“如果有了水,__。”的句式来说一说。让学生通过与前文无水的对比,深入体会水的重要,领悟水是生命之源,激发学生对水的渴望,为下文的找水做铺垫;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通过“能从一个方面说是好的,能从两个三个方面说就更棒”这样的评价方式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2.品读做法,感悟变化原因。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生既要熟悉故事发展的情节,又要体悟情节中展示出来的可贵爱心,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

(1)找,概括水罐是在什么情况下变化的。布置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想一想:水罐分别是在哪些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教师根据交流板书: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累得睡着后醒来时;小姑娘抱着水罐匆忙回家,被小狗绊倒时;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时;母亲把水让给小姑娘时;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时。通过这样的归纳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故事的发展动态,初步感知水罐大都是在“让水”时发生了变化。

(2)品,感悟导致水罐变化的每一次原因。细细品读每一次变化前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究竟是什么感动了上苍,让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变化?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分别感受在严重缺水的时候,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对动物的爱,对陌生人的爱以及母亲对小姑娘的爱。①“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前一句话点明了找水的时间——“一天夜里”,这样特殊的时间出去找水,表达了对水的强烈需求,找水成为迫在眉睫、不容延缓的大事;点明了找水的人物——小姑娘,联系上文可以猜测这个家能出来找水的只有小姑娘了;点明了找水的目的——“为她生病的母亲”,可以想象小姑娘找到的水将是母亲的救命之水。一个自己也无比干渴的小姑娘,在夜里独自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充分体现了小姑娘对母亲深深的爱。后一句话点明了找水的结果——“哪儿也找不着”,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可是小姑娘还是在夜里出门找了,而且是竭尽全力四处寻找了,甚至“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小姑娘找不到水为什么不回家睡而是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从两方面归结原因:一是小姑娘找水实在太累了,无法支撑到回家;二是小姑娘大概想就地睡一会儿,醒来继续为母亲找水。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把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中。原来,让空水罐变出水来的就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②“小姑娘喜出望外……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水罐也掉在了地上。”“喜出望外”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小姑娘醒来发现罐子里装满清澈新鲜的水时的内心,可以分三步来处理:第一步,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第二步,文中的小姑娘为何而喜?(为拥有水而喜,为自己可以解渴而喜,为可以救母亲而喜,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喜……)第三步,小姑娘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喜”?(可以从小姑娘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想象)“真想喝个够”“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这大相径庭的想法与做法,只是因为“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这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在小姑娘的心中,母亲是第一位。“赶紧”“匆匆忙忙”表现了小姑娘的急切,急着把水带给母亲。看来,让水罐摔在地上仍然端端正正,水还是满罐子的现象仍然表达的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是那样不易,让人肃然起敬。小姑娘自己都没舍得喝,却还是把水分给小狗,足以表明她内心对动物的爱,对生命的珍惜,这就是水罐变成银的原因。就这么“一点儿水”,让小狗由“哀哀地尖叫”变得“欢喜起来”,再次凸显了水的珍贵与重要。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舔”,既与“一点儿水”一致,又符合狗的特点。④“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显然,母亲的言与行揭示了水罐由银变金的秘密——母亲对小女孩的爱。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句话中的“递”字绝对震撼人心,要引领学生分几步去体悟:第一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情况下用“递”这个字,体会出“递”的东西比较一般,不贵重,这一动作表现了人物的随心、随意,无须多考虑;第二步,思考文中小姑娘“递”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一是要品悟到递出的水是重要、珍贵、来之不易的,二是要品悟到小姑娘不是分出一点水递过去,而是把整罐水递出去了。)第三步,思考小姑娘把水罐“递”给谁的?她是在什么情况下“递”的?(结合前文的“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咽了一口唾沫”来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品读,不难发现,小姑娘的爱不仅给自己的亲人,给动物,还奉献给了陌生人,她的爱是多么广博无私!这使得水罐又发生了变化: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3)读,用美好的感情表达人物美好的心灵。带着美好的感情选择水罐发生的一次变化读一读,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先自己练习读,再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三、前后贯通,悟主旨

给人以生活的力量,指引生活的方向是童话故事的魅力。领悟故事主旨,让故事走进生活,是学习童话故事的目的。

1.前后回顾,揭示主旨。故事中的小姑娘和她的母亲都让水罐发生了变化,请学生浏览全文,想想女孩和母亲共同拥有的而又导致水罐一次次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爱心)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水罐里涌出的仅仅是水流吗?联系第一自然段思考。(还涌出了希望、生机、活力、未来……)至此,爱心能创造奇迹、带来希望、创造美好未来的主旨也就水到渠成了。

2.辨析比较,品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让你给这个故事起个题目,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题目?作者为什么用了“七颗钻石”呢?(结合钻石本身的特点、它的象征意义及最后一段话进行辨析)

3-内外沟通,指导生活。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付出爱心的生活事例,谈一谈学习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怎样生活,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学习对生活的指导性。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水罐主旨小姑娘
采茶小姑娘
春天的小姑娘
自动化焊接工作站运用于钢水罐焊接中的可行性分析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水罐与鲜花
采蘑菇的小姑娘
平淡真实显主旨
采蘑菇的小姑娘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一路花香》的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