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中职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2014-02-05王秀丽
王秀丽
表现性评价在中职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王秀丽
阐述了中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目标,以及表现性评价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评价中的意义。根据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内容与任务,借助于观察记录表,运用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和行为检核与评定方式进行了评定量表的设计。通过会计实训中的表现性评价,教师在会计实训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完善了教学与评价的整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表现性评价;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具有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方面,职业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国际上对职业教育内涵的研究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训练或培训,而是完整地包括职业教育的认识、情感和技能;国内也有研究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性教育宗旨,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还应具备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以确保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终身学习。而来自市场的调研报告也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认为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作风教育及团队意识教育,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可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要实现由岗位技能训练向综合职业能力的转化。
一、中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常常利用会计模拟实训来代替会计实践,使学生通过模拟活动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种会计工作操作规范,培养学生的识证能力、制证能力、登账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能力,以及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初步分析判断能力,加深对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实际工作内容与性质的认识,提高会计的实际操作技能,形成会计责任观念,在实训中逐渐养成会计的职业素养。同时,在实训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性教育,严谨的工作作风教育,团队意识教育,培养职业好习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会计奠定坚实基础。[1]
二、表现性评价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评价中的意义
教育评价具有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作用。评价的目标、标准、指标及其权重,对被评价对象来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2]而评价目标又是社会价值的反映,也是社会需要的体现。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可以引导某项教育活动朝目标方向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教学功能,通常把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同时兼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功能的一种评价方式。[3]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将表现性评价定义为:“在真实的工作场景或者接近真实的模拟工作环境下,让学生完成一项具体任务,通过运用相应的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过程表现或者结果进行价值评判。”利用表现性评价,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能力结构和能力水平,教师还可以对其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思考问题能力、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4]
表现性评价注重反映学生将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较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更为全面而人性化的新型评价标准。由于表现性评价的评价标准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在国外表现性评价主要应用于职业院校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评价。
三、表现性评价在中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内容与任务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单项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两个部分。
1.单项模拟实训。包括原始凭证实训、记账凭证实训、会计账簿实训和编制会计报表实训。
2.综合模拟实训。是在单项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将各单项模拟实训的内容综合应用,使所学的基础会计知识融会贯通。它是通过模拟处理一个企业的某个会计期间(一般为12月份)全过程及全部经济业务的操作实训。
(二)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每一项实训的内容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实施并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在学习活动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对学习任务的完成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
1.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的任务是要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其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应围绕这一任务目标进行,包括:(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技能;(2)记账技能;(3)报账技能;(4)计算技能;(5)其它方面的技能,即系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认真钻研,及时总结实训经验和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等。
2.表现性评价方案。表现性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记忆、认知能力,也要关注非认知因素,如与人合作的能力、参与任务的能力,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发展中的表现。表现性评价方案也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不仅要有综合的总结性评定,也要有日常表现的评定。
3.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一般说来,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应了解教学目标,制定表现性评价的标准时,需要对教学课程目标进行解读和具体化。评价标准是对教学目标的详细描述,教学目标与表现性评价标准构成了评价规则。
评定量表具有收集接近客观实际情况资料的功能,尤其适合对学生表现性行为或作业的评价,是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选择适当的表现性测验类型,描述具体而可观察的学习成果与行为,设计行为检核表、评定量表或观察记录表等,才能更好地实施表现性评价。[5]如表1所示,笔者在会计实训中进行的表现性评价主要借助于观察记录表,并运用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和行为检核与评定这两种表现性评价方式来进行评定量表的设计。
表现性评价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效度和信度的问题。评价内容的权重确定、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及评价任务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评价结果难免产生误差。为尽可能减少误差,笔者尝试采用多元评价,结合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表现性评价,教师在实训中能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通过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使评价转向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强调了教学与评价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表1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课程考核表现性评价
续表1
[1]李新.基础会计模拟实训[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坤崇.多元教学评量[M].台北:台湾心理出版社,2001.
[4]杨延.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0(18):4-11.
[5]朱金福.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34-37.
[责任编辑 盛 艳]
王秀丽,女,福建省邵武职业中专学校讲师,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4)12-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