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辞格的兼用

2014-02-05邵园园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辞格对偶交叉

邵园园

(枣庄学院 文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辞格作为语言学中修辞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日常交际尤其是书面语中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每个辞格虽然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形式,但在口语或书面表达中实际运用起来又不都是单一进行的,往往以综合运用的形式出现,以适应复杂内容的表达需要。辞格的综合运用大致可分为连用、兼用、套用几种方式。其中辞格的兼用又叫辞格的交叉兼用是几个辞格交织在一起,有机地组成完整的话语,这是一种交叉使用的现象,就是说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这种交叉兼用的辞格,往往是不同类聚系统的辞格相融合,把语义的、语音的、结构形式的几种特殊组合手段都调动起来,形成一种多角度表现的综合效应。

一、排比与层递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或句子成分组成,把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排比。”①(P363)排比结构必须相似,常有相同的提挈词语关联。在内容上排比语句语意往往范围相同,性质相类。语气一致,逐一标出。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辞格叫层递。无论是递升或递降,都是层层深入的。它借步步推进,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化,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②(P214)例如:

(A)“唐黎岘还保持着搜集地图的习惯,办公室里除了毛主席画像外,满墙都是地图,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辽宁地图、矿区地图、矿山建设远景规划图。”③(P214)

例(A)中“世界地图、中国地图、辽宁地图、矿区地图、矿山建设远景规划图”即是个“递降式”层递修辞文本,它是范围的大小依次排列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辽宁地图、矿区地图、矿山建设远景规划图”组织成句。

(B)“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③(P26)

例(B)中“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即是个“递升式”层递修辞文本,它是按照范围大小依次排列组织成句的。

例(A)和(B)是两个层递的例子,但它们又都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巧妙地组成一串,以表现语言的节奏和形式美,从而产生强烈的语势,同时,这两个句子也具有提携词,这样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是排比辞格。这样就是层递和排比两个辞格的交叉兼用。

通过对层递的很多例子考察可以看出层递辞格在使用中大都是与排比辞格交叉兼用。有学者提出是不是应该把层递辞格当作排比辞格的一个小类,我们认为不应该把层递并在排比之下。层递侧重的是意义而排比侧重的是形式,也就是说层递就算结构不相似,没有提挈词语它也可以是层递辞格,但排比则必须结构相似,有提挈词语。例如:

(C)“现在是大不相同了。马路边上的小饭店,正午傍晚,先前为长衫朋友所占领的,近来已经大抵“寄沉痛于幽闲”;老主顾呢,坐到黄包车夫的老巢的粗心点心店里面去了。至于车夫,那自然只好退到马路边沿饿肚子,或者幸而还能够咬侉饼。弄堂里的叫卖声,说也奇怪,竟也和古代判若天渊,卖零食的当然还有,但不过是橄榄或混沌,却很少遇见那些“香艳肉感”的“艺术”的玩意了。”④(P307)

例(C)中“先前为长衫朋友所占领的,近来已经大抵‘寄沉痛于幽闲’;老主顾呢,坐到黄包车夫的老巢的粗心点心店里面去了。至于车夫,那自然只好退到马路边沿饿肚子,或者幸而还能够咬侉饼”,是讲原来穿长衫的老主顾现在已无经济能力进马路边的小饭店了,只能进原先黄包车夫的老巢吃粗点心了,而黄包车夫现在只能饿肚子了,这是依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逐层递减。这个层递就不再与排比辞格交叉兼用。

虽然层递辞格也有单用的,但在运用中大部分层递辞格都是与排比辞格交叉使用,因为与排比辞格交叉使用更能表现层递的逻辑性。

二、比喻与夸张

“比喻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种事物。它是建立在心理学所说的类化作用基础上的,利用已知经验引起新的经验,通常是以易知描述、说明难知,以具体描述、说明抽象,轻车熟路,从而便于理解。”⑤(P208)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做夸张。它对事物的某方面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使人感到虽不真实,却胜似真实。”②(P200)例如:

(A)“六月间,我乘胶济列车经过昌潍大平原时,看到那金色的麦浪,象海洋似地荡漾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而收下来的麦子,则象一座座山岭堆在铁路两旁的场地上,心里禁不住欣喜万分。”⑥(P2)

例(A)中“象海洋似地荡漾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和“象一座座山岭堆在铁路两旁的场地上”是夸张和比喻两种辞格交叉。把麦田比喻成“海洋”,把麦子比喻成“山岭”有夸张的意味。

夸张常常通过比喻来表现,不通过比喻来夸张,有可能引起误会。因此,如果夸张的词语并不是成语,往往要用上个适当的词,多半用表示“可能”或“程度”的副词,以便使读者明白说的并不是事实,而是修辞夸张。例如:

(B)“一个矮胖的中年人走到客厅门口,容光焕发,脸胖得像个圆球,下巴的肉往下垂着,使人担心这肉随时可以掉下来。看上去年纪不过四十左右,实际上他是靠五十的人了。头上没有一根白发,修理得很整齐,油光发亮,镜子似地,苍蝇飞上去也要滑下来的。”⑦(P5)

例(B)中“下巴的肉往下垂着,使人担心这肉随时可以掉下来”和“头上没有一根白发,修理得很整齐,油光发亮,镜子似地,苍蝇飞上去也要滑下来的”运用了两个夸张辞格。“头上没有一根白发,修理得很整齐,油光发亮,镜子似地,苍蝇飞上去也要滑下来的”是比喻和夸张两种辞格兼用。而“下巴的肉往下垂着,使人担心这肉随时可以掉下来”用夸张辞格,没有和比喻辞格连用,句中出现了可能副词。

三、对比与对偶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②(P218)

“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对偶一般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其中反对是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本质。”②(P211)例如:

(A)“江姐凝视的目光,停留在气势磅礴的石刻上,那精心雕刻的大字,带给她一种超越内心痛苦的力量:

斧头劈翻旧世界,

镰刀开出新乾坤。”⑧(P79)

例(A)中“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从形式上看是反对辞格,从意义上看是对比。这是对比和对偶中反对辞格的兼用。

对偶中反对和对比两个辞格在运用过程中全都是交叉兼用的。具体说就是在使用对偶中的反对辞格,那它一定也运用对比辞格,但运用对比辞格不一定会运用对偶中的反对辞格,这样也可以把对偶中的反对辞格看成是对比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夸张与示现

“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的如见如闻的一种修辞方式。示现可分为追述、预言、悬想。其中“预言”是把未来的事物写得象出现在眼前似的。”⑨(P126)

(A)“乡亲们,告别啦,蒋介石和渔霸们的末日到了,我们的革命就要胜利了,大家要挺起腰板来,经受考验,迎接胜利。龙王岛是属于我们的,大海也会永远属于我们……”高昂的话音好像海啸山呼,它震惊了一群端平步枪的刽子手,也震惊了杀人的魔王迟龙章。

例(A)中“蒋介石和渔霸们的末日到了,我们的革命就要胜利了”和“龙王岛是属于我们的,大海也会永远属于我们”是老会长和刘三嫂向乡亲们告别,“迎接胜利”的预言。

夸张一般分为扩大、缩小、超前三类。其中超前夸张是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跟前者同时出现。例如:

(B)“这些情景,就象在眼前展开一样。家里煮的烂狍子肉,烧的热炕头,在等他们回来,甚至他们已经嗅到了肉香,……”⑩(P258)

例(B)中“家里煮的烂狍子肉,烧的热炕头,在等他们回来,甚至他们已经嗅到了肉香”用了超前夸张,把后面的事移到前面来说。

例(A)和例(B)是夸张中的超前夸张和示现中的预言两个辞格的交叉兼用。

五、博喻与排比

很多学者在给比喻分类的时候都列出了博喻。博喻是一种以多个喻体对某一事物或某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描写的比喻。博喻很多从形式上看就是比喻辞格多数用排比的形式表现。例如:

(A)“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例(A)从形式上看是排比,“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三个短句结构相似并且语气一致构成了工整的排比句。从内容上看每个短句又是完整的比喻句接连使用。

博喻一般都是借着排比这种辞格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排比可以使几个比喻句之间更有逻辑性。

辞格能够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提升语言的美感,本文旨在探索其辞格运用的规律,进而找出辞格的特点,归纳出辞格的系统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为语言服务。客观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许多事物之间又有交叉和连续地带,在辞格系统内部同样如此,因此有许多辞格例句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是不同的修辞格的运用。本文主要是介绍排比与层递、夸张与比喻、对比与对偶中的反对、超前夸张与示现和博喻与排比几组辞格的交叉兼用。有部分辞格出现兼用的情况是为了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例如排比与层递、夸张与比喻、博喻与排比。有部分辞格的兼用其实就是一种辞格,例如对比与对偶中的反对、超前夸张与示现。这种交叉使用能够丰富语言的表现能力。辞格中的兼用是语言精密的一种必然产物,它服务于人们的日常交流尤其是书面语,这也体现了汉语的发达性。

注释

①全国外语院系《语法与修辞》编写组.语法与修辞[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②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③刘宝成.修辞例句[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④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⑤李庆荣.现代实用汉语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⑥林呐.峻青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⑧罗广斌.红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

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⑩曲波.林海雪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1]程希岚.修辞学新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2]刘焕辉.修辞学纲要[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3]李裕德.新编实用修辞[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4]倪宝元.大学修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5]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张明冈.比喻常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7]张志公.修辞概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8]中华修辞学会华东会主编.辞格比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辞格对偶交叉
对偶τ-Rickart模
Hilbert空间中广义框架的Q-(近似)对偶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二语教学中的辞格教学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怎样利用对偶式处理高考解几问题
连数
连一连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