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背景下皖西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实现
2014-08-22龙花杨本俊
龙花,杨本俊
(1.皖西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六安 237012;2.皖西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旅游的内核是文化,游者任何一次丰富的旅游经历无一不包含对该区域文化的体验与感悟。作为人类创造物的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发展动力,其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各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及其跨地区的影响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区域文化协同发展。
国务院于2013年2月18日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有关文化旅游方面的力措不仅充分重视了文化对旅游的促进作用,更展现了文化旅游的教育功能,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免费开放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开发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都市休闲、城市观光、文化演艺、科普教育等旅游休闲项目;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等。
目前开展的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1]以及文化旅游的信息化发展,强调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三方面开发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以此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发挥文化旅游资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研究皖西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实现,在2014智慧旅游年背景下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皖西地区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丰富,以古文化、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为特色,旅游资源品味高,有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5A级景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全国红色旅游先进单位,7处全国水利风景区,还拥有6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7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P85~88)。在文化遗址方面,还有两处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本研究基于皖西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其教育功能价值,并依托智慧旅游年的推进,探讨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实现。
一、皖西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分析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对象看,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3]。其中,个体功能是指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教育系统内部发生,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也因此称之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称固有功能;社会功能则是指教育作为一个复杂开放的社会子系统,其固有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也称为教育的衍生功能或派生功能。文化资源通过旅游这一具体活动能够对人们的观念、技能、思想意识、个性发展等产生积极的个体功能,并由此转化为教育对人口、经济、文化、政治等其他社会子系统的正向社会功能。
(一)价值观念的规范和文化的延续
皋陶文化起源于皖西地区,因其注重法制,主张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成为中国法制文化的一个重要祖源地。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思想,做事要遵法守法、依法治国原则如通过智慧旅游技术,能够加速传统优秀文化因子的熏陶、规范引导作用,也适应了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对优秀经典文化的诉求。
处于大别山腹地的皖西地区,其另一大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资源。体现着革命先辈们不怕艰难困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伟大精神。利用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来促进其精神的传承,具有教育的感染性和借鉴意义,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皖西地区仍现存的寿县古城墙、安丰塘等物质文化的存在,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不仅彰显了我国古代建筑、军事、科技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也告诫着后人在改革的潮流中不进则退,更为现代人研究古代文化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促进政治稳定和民主化发展
红色资源在革命斗争中产生,民族性是红色资源的基本特质。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红色革命文化是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红色革命文化的思想根基和精神源头,红色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深化升华,具有无限延伸的生命力。发挥红色旅游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功能,是实现红色资源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4](P89~93)。皖西的红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人们对红色资源的认可和深入理解,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政治环境的营造。
皖西还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楚文化的成熟地,古代儒、道各家研究教育的活跃地区。其蕴涵的非物质文化信息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曾经作为时代高端文化代表的古文化,现如今已大多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把皖西文化资源纳入智慧旅游,能够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功能。
(三)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
物质极大化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休闲生活的比例不断加大,风俗民情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众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释放“压力山大”情绪的一种积极方式。皖西的风俗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那些在本区域流传过的文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会带来影响。因为这些文化有着独特的内在美和力量美,有着让人追求自然的求真向善的淳朴美和艺术美,能够挖掘人们对生活的艺术能力,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激情与渴望,创造具有无限正能量的精神世界,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体现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皖西文化资源的智慧旅游,为人们对积极生活的追求提供了空间,也实现了教育对人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提升的作用。
(四)教育的人口功能
皖西地区文化资源的智慧旅游,一可以在时间上使这些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纵向保存与延续。在空间上,极易打破地域局限性,使皖西地区文化资源的影响不仅限于在当地实现教育功能,而且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和游人主体的多样化扩大其辐射的范围。游客带来的是一种文化,带走的也是一种文化。通过发展旅游,更多的人更全面了解皖西文化,皖西文化由一个地域传向另一个地域。本土文化与其他地方的文化通过旅游活动不断交流融合,发展的不仅是旅游行业本身,还有文化间的对话与创新、文化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并不断更新和启迪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此外,皖西文化的智慧旅游必然会伴随相应产业链的出现,这对吸纳当地农民就地从业,减少皖西地区大量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数量,缓解因留守带来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无疑是意义巨大的。信息社会依赖于优质的人力资源,知识经济依靠人的智力和智慧而非单纯的劳动力数量,通过皖西文化的智慧旅游发挥其教育的人口功能,有利于当前“六安精神”的弘扬。
二、基于智慧旅游的文化资源教育功能实现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目标的智能旅游信息化,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5](P66~73)。它是中国旅游信息化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旅游业产业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浪潮的推动,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强烈,尤其是随着旅游市场结构变化和旅游者行为方式变化,游客对信息服务的诉求大幅提升,智慧旅游未来将在游客定制化服务、旅游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与行业监管、公共信息与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1 智慧旅游应用模型
智慧旅游具有实际意义的基础是其应用模型[5],这是从识别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应用对象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围绕应用对象本身及其之间的交互对智慧旅游的需求来构建的。智慧旅游面向这四大应用主体构建应用系统,既要满足应用主体自身的需求,也要满足应用主体之间的交互需求。结合旅游业发展方向,根据面向四大应用主体的智慧旅游应用模型,实现皖西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正向教育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旅游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文化旅游价值的挖掘,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与帮助。
其一,加大信息化设施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基础设施包括电力、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等方面,这些都是游人出行、生活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面向智慧旅游,发挥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除了这些相应基础设施外,还需加快信息化设施的投入,加快文化旅游信息系统建设。还要完成皖西地区文化资源的信息普查与评价,分析区域文化资源教育功能的体现对象,详细了解区域内外文化旅游的需求对象。
其二,政策上的扶持和引导。一方面,优越的开发条件和开发环境,会给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带来更多的投入资金和发展机会。旅游资源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教育功能也就会更容易发挥。这方面主要是增加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机遇,扩大旅游资源的影响力,进而促进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资源对人民的政治思想具有教育作用,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这关乎于国家的政治主流价值观的建设,所以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方向进行引导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政策精神引领。
(二)相关旅游单位的积极举措
其一,文化资源的旅游整合。皖西地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齐全,地区差异性较大,这对于满足智慧旅游前提下的游客个性化需求有不利作用,所以如何在一个区域内联合不同性质的旅游资源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求十分重要。可以将各种文化资源根据地区、性质等内容对其进行整合,形成一种链型的旅游模式,发展综合性旅游产业,以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增加在同类旅游资源中的竞争力。而且不同旅游资源具体的教育功能也体现不同,为了使某一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最大化发挥,旅行社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突出某一旅游资源教育功能中最强大的部分,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还能够将不同资源所蕴含的不同教育功能进行融合,形成奇特的更具吸引力的文化,对人产生影响。
其二,建立文化旅游宣传促销的专业部门,结合皖西实际情况,突出主题,着力打造地方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形成对外宣传促销的整体合力。如以文化诞生地为依托,弘扬古文化[6](P32~35)。以皋陶文化打造古皋城(六安市古称)的文化品牌,通过各种现代信息化媒介,强化宣传效果,突出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三,联合相关行业,提升皖西文化优质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的发展,要求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7](P142~144)。将餐饮、交通、通讯、住宿等行业进行企业联合,以各文化旅游景点为中心,营造与景点主题相符的旅游环境,并不断将最近时段的各类本区域景点及游客信息通过手机、网络、车载电视等发送传播至有需求的旅游者。这样也有利于景点文化的延伸、景区思想影响的便捷性和范围的扩大。
(三)旅游从业者个人素养的提高
皖西地区文化荟萃,从古至今有多种主流文化在此产生影响,如上古皋陶文化、鼎盛过后的楚汉文化,还有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等。如果从业者本身的文化素质水平过低,那么对这些文化的理解水平也就不能达到社会化要求,不能完成在旅游过程中将文化精华传输给游客这一重要任务,导致上述的教育社会功能不能够完成。
发展旅游业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这也就对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好的服务态度能使游客心情放松,对文化和资源的认可度也就会提升。好的服务态度和水准,不仅可以提升旅游地的整体形象,增加游客的归属感,还能够加深游客对旅游地文化及思想的理解程度,促进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各种教育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当前旅游智能化发展的初期,会出现各种磨合中突发问题,更加需要从业者提供正面积极的帮助,以实现文化资源的旅游教育功能。
三、结语
智慧旅游促进了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是一种为广大民众、相关旅游单位提高服务的综合应用平台[8](P5~6),需要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不断转变观念,融管理于服务之中,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高智能化水平,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提升管理与服务效率。而将文化旅游资源融入到智慧旅游之中,更加有利于文化资源教育功能的实现,促进文化资源价值利用的最大化。
[1]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中国旅游主题年宣传主题及宣传口号的通知[EB/OL].[2013-11-6].http://www.cnta.gov.cn/html/2013-11/2013-11-6-%7B@hur%7D-40-93651.html.
[2]龙花,杨本俊.基于SWOT分析的六安市修学教育旅游开发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3).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李霞.论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J].求实,2013,(3).
[5]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
[6]韩自波.《西游记》与连云港地方文化资源开发[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7]陈胜容.智慧旅游体系下的旅游环线资源整合研究——以京东旅游环线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
[8]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