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分析与思考
——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2014-02-05姜小军

职教通讯 2014年29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心理品质教养

姜小军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江苏理工学院在机械、电信、计算机、材料、商、艺术、人文7个学院随机分层抽样,发放共780份问卷,有效问卷755份,有效率为96.8%。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应用以往研究者编制的《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其中包括好奇心、热情、希望、审美、好学、创造性、勇气、仁慈、团队精神、宽恕、爱与亲密感、正直、公平、感恩、谨慎、自制力、勤奋与毅力、谦虚、洞察力、领导力、社会智力、判断力、乐观等23个维度,由188道题组成。研究者报告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的总问卷的 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 0.97,各因子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在 0.64~0.85 之间,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稳定性较高。

(三)施测过程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进行班级团体测试,被试一次完成整个量表的测试。整个测查过程由研究者担任主试统一分发、介绍测试要求和指导语,并回收问卷。测查过程除调查对象和主试外,没有其他人员,为保护学生隐私和保证问卷的真实性采取不记名、现场答题、现场收卷的方法。《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 按照“完全不像我、比较不像我、中等、比较像我、完全像我”1~5 级评分,被试者根据每道题目所描述的情况与自身的符合程度答题。数据用SPSS17. 0 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分别从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组织,年级,专业,家庭教养方式六个方面及各维度之间进行比较,并做分析。

(一)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1)在勇气、仁慈、团队精神、领导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生大于男生;(2)在正直、公平、感恩、谦虚和洞察力等方面有着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女生大于男生;(3)在洞察力、领导力两个方面,男生比女生更有优势。其他维度上则不存在差异。

笔者认为,导致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男女在社会中地位及性别化教育的结果。社会要求女性安静、顺从,要求男性独立、果敢,长期的性别化教育最终内化为个人较稳定的个性特质,使得女性在勇气、仁慈、团队精神、正直、公平、感恩维度上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1]

(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差异

以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为分组变量,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 检验。结果显示: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得分均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且除在仁慈方面外,其他方面都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好学、宽恕、正直(p<0.05),好奇心、创造性、团队精神、爱与亲密感、公平、感恩、勤奋与毅力、判断力(p<0.01),其他维度存在及其显著差异(p<0.001),说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更具有积极心理品质。且在总量表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担任学生干部对学生积极的心理发展、良好的性格塑造有促进作用。

(三)是否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组织差异

以是否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组织为分组变量,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 检验。结果显示: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组织的学生要比未参加的学生更具有积极性。(1)在希望、勇气、正直、公平差异显著(p<0.05);(2)好奇心、热情、创造性、仁慈、团队精神、爱与亲密感、勤奋与毅力、洞察力、领导力、社会智力和乐观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总量表上显示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组织的差异(p<0.01)。这就说明学生社团在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功能。

(四)年级差异

以不同年级为分组变量,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在审美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LSD多重事后比较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得分低于大一学生,且差异显著(p<0.05),大三学生得分低于大二学生,差异也显著(p<0.05);(2)在谦虚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LSD多重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大二学生得分高于大一学生(p<0.05)。其他维度上则不存在差异。

审美感大三大于大二,大二低于大一,可能是由于大一学生刚来学校充满憧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而高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在学业或提高自己能力培养上任务上。

(五)专业差异

以理工类、文史或艺术、经管类为分组变量,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在勇气维度上存在专业差异。LSD多重事后比较结果显示,理工类学生得分分别高于文史或艺术类学生(p<0.05)和经管类学生(p<0.001),差异显著;(2)在仁慈(p<0.05)、公平(p<0.01)维度上存在专业差异。LSD多重事后比较结果显示,文史或艺术类学生得分高于理工类学生,差异显著;(3)在领导力维度上存在专业差异。LSD多重事后比较结果显示,理工类学生得分高于经管类学生,差异显著(p<0.01);其他维度上则不存在专业差异。

专业差异说明:理科专业对学生的学习挑战性要大于文科学生,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另外理科的男生数量比例高,且男性的角色要求更具有领导力。在公平维度上,与周嵚在探讨专业差异性方面,理工科公平性好于文科学生结论不一致,这可能与调查研究对象及取样差异有关。作为文史或艺术类学生,在人际方面接触的范围更广,为更好的适应环境,他们不断地去尝试使用公平原则去对人对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所以文史或艺术类学生比理工类学生在公平维度上更具优势。

(六)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

本研究中的家庭教养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类型,根据受测者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采得。以家庭教养方式为分组变量,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在热情(p<0.05)、好学(p<0.05)、公平(p<0.05)、勤奋与毅力(p<0.01)维度上存在家庭教养方式差异。LSD 多重事后比较结果显示,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学生得分要高于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学生,且差异显著;(2)在仁慈维度上存在父母教养方式差异。LSD 多重事后比较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为民主型的学生要高于专制型学生的得分,且差异显著(p<0.05);(3)在团队精神(p<0.01)、爱与亲密感(p<0.01)、正直(p<0.01)、感恩(p<0.001)维度上存在家庭教养方式差异。LSD 多重事后比较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为民主型的学生要高于放任型学生的得分,且差异显著。同时,父母教养方式为民主型的学生要高于专制型学生的得分,且差异也显著;(4)在其他维度上则不存在家庭教养方式的区别。

说明家庭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具体来看: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孩子在平等和谐尊重的氛围下,情绪比较平稳,安全感强,所以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子女的热情、好学、正直、爱与亲密感、感恩、团队精神、仁慈的水平均优于其他两种类型。专制型教养方式往往过于支配、干涉、否认,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等消极品质;放任型教养方式由于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等不良品质。

(七)深层特质维度比较

根据周嵚的研究,可将23个品质划分为智慧、美德、节制和卓越这四类深层特质。智慧(好奇心、创造性、希望、好学、热情、勇气、审美);美德(爱与亲密感、仁慈、团队精神、公平、宽恕、正直、感恩);卓越才能(判断力、洞察力、领导力、社会智力、乐观);节制(谦虚、勤奋与毅力、谨慎、自制力)。被调查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得分平均分为3.63,略高于均数,说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略高水平。其中节制、美德、智慧均高于均数3分,卓越才能则低于均数。

(八)23项特质维度与中间分比较

纵向比较:总人数均值与各维度平均得分进行对比,总人数的各维度均分均高于中间平均得分,这表明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在中上水平,其中谦虚、勇气、领导力离均分较近,积极的程度较低;而爱与亲密感、感恩、公平、勤奋与毅力、团队精神、希望、仁慈、正直方面,相对其他方面较高于均值,则说明大学生在这几个特质上更为突出。

横向对比:个数均值与中间基本水平3分进行对比,各维度得分均高于3分。从被调查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得分上看,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平均分为3.60,略高于中位数。

就23项积极心理品质而言,当代大学生发展水平较高的前五位积极心理品质从高到低为:爱与亲密感、感恩、公平、勤奋与毅力、团队精神,排在后五位的从低到高的依次为:谦虚、勇气、领导力、创造性、自制力。与李自维的研究结论和王新波的结论基本一致。[2]

三、思考与对策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师生家长全员参与,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建立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的支持系统。[3]

(一)提高教师的积极心理健康水平

勒温的心理场理论指出,教师心理场中的一种心理张力的形式,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意识、能力、技巧,以建立形成师生间积极的良性互动。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高校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应该重点加强相对落后的品质。根据学生年级特点、性别特点和个性差异开展教育活动,发挥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各类社团的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建立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培养机制

很多心理学各流派都指出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品质起着核心和基础性作用。积极心理学的先驱萨提亚女士特别强调在家庭中,成人扮演着塑造者的角色。[4]本次调查研究数据也显示了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有时教育不仅要给学生“出招”,还要给家庭“出招”,要建立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周嵚,大学生积极特质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2]王新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40-45.

[3]张冲,孟万金,王新波.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中国特殊教育[J].2012(3):83-84.

[4]张小菊,赵敬.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92-96.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心理品质教养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编者的话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