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
2014-02-05于晓楠孙小越
□于晓楠 杨 冬 孙小越
大学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公共课, 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增长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精神等很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还有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即使是那些已经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的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很多高职院校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理工学科或专业课程上,大学语文课程必须给这些专业课程让路。因此造成当前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不高、 语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更重要的是, 不能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日常口语交流,经常是普通话夹杂地方方言。 因此,要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江西省南昌市几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情况作为切入点,进行实证研究,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提出大学语文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
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一个焦点问题:如何来定位这门课程,这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授课内容、考评办法及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 根据我国相关文件的精神,我们提出了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是:注重人文性,加强工具性,力求达到人文性、应用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
(一)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非常重要课程,集体工具性、应用性、人文性为一身,三者之间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当前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似乎过分强调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审美教育中的作用,而往往忽视了大学语文应用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为此,教育部领导曾多次召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讨会议和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今后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应避免单纯讲授课文,特别是大面积的讲授古文,大学语文的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美文欣赏过多、 教师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授课过程中过多地强调人文精神、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改革为:注重应用性:择善而选。选择文学作品时应选和当今社会联系密切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作品,而不是大面积的讲授古文;加强工具性:以读促写。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作品,然后发表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追求人文性:整体提高。
(二)国内定位
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本,如果一个国家的语言出了问题,文字、文化就更不用说了。语言问题是民族危机问题。学习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逐步增强国民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过程。 为此,国家和高等职业院校应注重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美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热爱,来增强56 个民族的凝聚力。
然而,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形势是:海外国家很多人都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在许多国家的大学都已开设了中国语言这门课程。但我国的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却不重视加强我们母语课程的教育。
(三)国外定位
国外教育主要突出了对母语课程的重视。 例如:以加拿大的英语课程为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母语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帮助他们日后就业,使学生成为有尊严的、有技能的公民。”他们强调,母语是他们今后生活的重要保障。 因此,母语教育必须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满足社会变革的要求,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对教育也十分重视。在美国一些地区的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学生对母语中听、说、读、写能力的掌握。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加拿大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他们强调的是:语言和文字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必须注重加强培养母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大学语文课程现状
国内每一所高等职业院校都有开设大学语文课, 这本身就说明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从现有的研究资料可知, 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三方面。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大学语文虽然被列为公共课, 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课程本身缺乏新意,课程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学生对课程设置不感兴趣,把学习大学语文当作一种学业负担;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语文课程要为专业课让路。 由此可见,大学语文虽然被列为公共课,但学科地位不高,以大学语文目前的教学现状,要想担当起传承文化的重任,实在令人担忧。
(一)学生语言文学知识相当欠缺
在当今网络比较发达的社会,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追星族”,他们对大大小小的明星一清二楚,甚至对明星的生辰八字、个人喜好都知之甚详,令人惊叹。然而,大多数学生对语言文学知识则没有多大兴趣。 一些大学生没有读过雨果、但丁的著作,甚至连《西游记》、《水浒传》的原著也没有读过,只是偶尔从电视中看到,至于张爱玲、沈从文的名字知道就不错了。
(二)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欠佳
目前很多大学生写作能力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这里所说的“相应的水平”并不是要达到“才思日进”或“能说会道”的境界,而仅仅是要求“文字表达清楚、语言流畅”。 大学生毕业时,仍有不少毕业生“挖空心思”写出的“求职信”语句不通、词不达意。 至于字里行间滥用方言词、 网络新词的现象就更为普遍。
任何语言的运用,特别是书面语言的运用都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不能一味的追求时髦。 据有关资料记载, 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说话有很多语病,这引起了很多美国人的不满,认为这与美国总统的身份“不相当”。 美国媒体甚至讥笑为“布什英语”。 这个例子说明, 语言的表达必须遵守一定的逻辑规范,而规范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素质的标志之一。
(三)学生缺少汉字书写的训练
目前,报纸上常说,我国有一些“影视明星”、“体坛明星”到了外国参观考察,接待的外国同胞仰慕中国的传统文化,常常会拿出笔请这些“明星”签名,而这些“明星”随便摸起笔胡乱一写,不堪入目的笔迹,令人很是失望。目前,大学生们的字迹总体上也令人不敢恭维。从大学生们平时上交的书面作业中可以看出, 相当一部分人的字迹歪歪扭扭,有的根本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有的同学写的名字也很难辨认。 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的训练。 从应用性的角度来看,学习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学好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大学语文授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也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学科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必须改变现有教学现状。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一)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加强课程设置目标与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 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专业学科特点,注重课程设计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授课安排。但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一直没有制定一份合理的、科学的教学大纲。 没有教学大纲, 就使得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性质定位的不准确。 没有教学大纲,课堂的教学内容往往很随意,有的教师讲文学、有的教师讲语言、有的教师讲写作、有的教老师讲文字。只有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学大纲,才能规范大学语文教学、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的授课质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也就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基础知识、基本习惯抓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增强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主要应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 听要广闻博听,兼收并蓄。 在听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要点,不遗漏重要信息。 说要口齿清楚,音量适中,使用普通话,语言有条不紊。 读要经常读报剪集资料,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提倡边读边思考,边质疑,养成使用参考书与工具书的习惯。 写要多写、勤写,养成写日记、写周记、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而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剥夺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权利。因此,授课的地点也不能单单局限于教室, 语文教学必须由单向的课堂教学延伸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例如:举办即兴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话剧表演、国学知识竞赛、青年歌手比赛等活动。 在活动中既展示了学生的才华, 也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开展影片欣赏活动。影视片是一种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 它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具有丰富的内涵。 例如:学生在看了电影《棋王》之后,都纷纷去读原著,并且对作者阿城和“寻根文学”的小说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效果可不是几堂语文课所能达到的。同时,也可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以此来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1]陈俊.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10(1):95-98.
[2]张晓红.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7-50.
[3]毛维.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
[4]赵旭艳.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大学语文对话》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5]李德民,等.语文教学的精神灌注与情感投入——刍议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
[6]余亚森.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学研究,2007(4):111.
[7]牛竞凡.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云梦学刊,201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