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机制下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4-02-05席东梅
□席东梅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特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职业院校在实践中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如何破解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惑?汽修领域职业教育,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为纽带,以教产对话为桥梁,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为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惑,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作为我国经济重要支柱的汽车产业, 具有产业链长,产业集中度高,发展增速快,技术及品牌战略凸显的特点。特别是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汽车制造、汽车商务、汽车文化、汽车运动,以及汽车信息技术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与之相对应,为汽车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也在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 向下延伸至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
一、以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为纽带,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为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003 年,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等六部委联合启动了“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教育部与交通部、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建立起工作合作机制,组成了以行业、企业和部分院校为主的专家队伍; 以汽修从业人员就业、岗位需求状况和汽修人员培养培训现状为基本内容,调研了我国汽修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结构、数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设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 其中,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67 所中职学校、36 所高职学校和318 家汽车企业,依据《方案》要求,在国家层面,通过多个项目的实施,在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管理、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密切合作, 探索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显著提升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汽修专业领域校企合作项目有丰田T-TEP 项目、通用公司的ASEP 项目,博世、奔驰、宝马、现代、一汽大众、东风雪铁龙等校企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之于中国的汽车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从教学领域入手,逐步拓展到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设备捐助、基地建设,以及企业文化渗透、职业素养养成和人才水平评估等每一个环节。现代发展理念注入中国职业教育,使得汽车专业的整体现代化程度远远走在职业教育的前列。
(一)政府推动“丰田T-TEP 项目”——探索构建合作的组织构架
2004 年,在教育部的推动下,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首次以捐赠的形式,将丰田TEAM21培训课程体系引入中国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将教育和企业的多种资源融合,共同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力。至今,全国已有“丰田T-TEP 项目”学校34 所,TEAM21项目学校55 所; 丰田公司已累计向项目捐助达到7300 余万元。 项目学校借鉴先进的技术设备、课程,进一步贴近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实际,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规划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使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丰田项目取得以下成果:
1.改革课程模式。丰田TEAM21 课程体系引进推动了对传统的学科式汽车专业课程的改革。项目学校充分考虑企业用人需求及岗位能力要求,率先对原有的汽车维修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在内容上充实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在结构上按照工作任务、过程和情境,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在增强课程适应性上形成及时更新的动态机制。
2.创新教材形式。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 为项目学校专门开发了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教材,并辅以一流的高科技教具。以丰田汽车公司提供的具体车型和4S 店的服务流程为基础进行学习,还包括了学生工作着装、工作流程、工具使用、和现场5S 管理等方面内容,完全按照企业实际需要进行教学,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高效、高标准地适应汽车经销店的服务工作。
3.探索教师专业化培养培训机制。 丰田汽车公司与项目学校紧密合作,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丰田最新技术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及考核。按照丰田汽车公司培训师的要求,对专业教师进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工作流程的规范培训,形成了校企双赢的教师专业化培养培训机制。与此同时,日本汽车工业创造的精益生产方式、准时生产制、5S 管理, 以及看板管理等神话般的管理模式,也在职业教育中以强大的文化渗透,影响着汽车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的提升。项目学校无论是专业教学改革与质量的提高,还是在校企合作组织架构的探索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博世汽车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中心
博世公司是一家国际著名的德国汽车零部件和检测、保养设备制造厂家。为解决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难题, 满足汽车维修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与博世公司联合开展了“博世汽车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博世公司向100 所签约合作院校提供价值3600 余万元的实训设备,支持建立“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同时还提供定制实训课程以及强化师资培训等内容。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成为首批博世汽车诊断合作学校,学校与博世公司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以共建实训中心的模式,双方在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实训室建设、设备和技术支持、学生实习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培养具有现代汽车服务理念的汽车诊断专业人才, 提升了学校汽修专业的办学实力。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从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到2013 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项目比赛中,一举荣获4 个一等奖,实现汽车专业各个项目荣获一等奖的大满贯。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2007 年成为全国首批博世项目合作学校以来, 逐步摸索出一套培养“汽车医生”的有效方法,逐渐形成了共育师资、共设课程、共建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三)汽车维修技能校企合作项目——院校与企业建立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上海通用汽车(SGM)项目立足于国内汽车服务市场与行业需求, 引进北美28 年成熟经验的ASEP(SGM Automotive Service Educational Program,简称ASEP)汽车维修服务技能校企合作项目,并配合教育部, 联合开发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培训教材,并形成推广普及项目(AYEC)。 依托社会公共教育平台,与指定院校建立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大连、烟台等地的多所中(高)职院校提供直接且最具针对性的系统培训。
随着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深入推进,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在原有ASEP 合作模式基础上,增加设立AYEC 青年教育培训课程推广合作模式,为更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能培训资源。到2012 年,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上海通用汽车已向ASEP 合作院校和AYEC 课程推广院校注入3300 多万元教学支持资金, 捐赠包括系列整车、 车辆总成件和零部件在内的教具,以及捐助奖学金和教师奖励、培训经费等。“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为输送和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为宗旨,通过与学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整合企业汽车专业的产品服务技术培训与院校实操技能教学, 支持院校开展汽车维修技能培训,提升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同时也对我国汽车服务行业乃至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一是项目学校将获得当前市售主力车型及零部件,保持对这些教学物资的更新与换代, 并同步获得最新的SGM 产品服务讯息,以确保对学员的培训始终与维修服务网络的发展同步;二是项目学校教师可通过参加认证课程培训不断提升应用技术理论水平与实战能力,进而带动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建设; 三是由于SGM ASEP 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定向培养特征, 确保了学员未来在SGM 售后服务网络内良好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前景,实现合作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自身吸引力。
二、以教产对话为桥梁,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
如何协调教育与产业关系、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需要构建新的体制机制。要有一个有利于合作文化形成的氛围和具有建设性的制度创新的竞争性制度环境, 开展范围广泛的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对话与合作活动是个有效的措施。
(一)开展职业教育与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话合作
启动于2010 年的职业教育与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端对话合作活动,到2012 年,共举办了25 次对话合作活动。 组建了职教集团700 余个,覆盖了100 多个行业部门、近2 万家企业700 多个科研机构和70%以上的中职学校和90%以上的高职院校。 活动包括行业、企业和院校以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身份平等参与的论坛、开诚布公的讨论与辩论、供需见面合作洽谈、校企合作成果展示和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指导的教师说课等。
通过对话活动,在中央层面建立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对话机制;地方层面强化了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对接,各地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进程中, 强化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学校层面不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改变了产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信息不对称,思想文化不沟通的状况,增进了合作双方互相的了解,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共识。二是发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错位,提出通过合作提高吻合度的措施。 三是促成了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多个具体合作项目。
其延伸成果体现在: 一是2010 年教育部组织成立的59 个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多领域,特别是行业、企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在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的积极性,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是使对话合作机制制度化,初步形成协调用人方、学习者、办学者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对于职业教育的公共参与制度,为涉入“深水区”的改革积累了足够的正能量。
(二)汽车行业的对话合作
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展以“对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对话活动,对话活动期间,众多企业和职业院校分别就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中的机制创新、实践创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度对话,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与经验。 对话活动中,百家汽车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以整车、展板、教具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展示了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其间举行的有职业院校教师参加的汽车专业说课大赛,邀请了全国著名汽车专家和维修大师现场点评,企业用人标准、技术进步、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面对面交流,实现了学习世界与工作世界的直接碰撞, 以此沟通了企业与院校人才供求信息,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来自对话企业PPG 公司的信息。 汽车钣喷行业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在其三大人力资源构成中,管理人员多为机电专业背景,缺少钣喷专业知识;调色人员缺少专业调漆技师,高端技能差,难以满足委托调漆任务;喷漆人员流动性大,缺少专业调漆主管。 作为汽车涂料领域的领先企业,PPG 公司从2009 年开始,一直独家协办全国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钣金涂装赛项, 寻求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对话带来了新的专业领域的校企合作机遇。
通过对话活动, 众多企业将多年积累的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技术和成熟的培训体系分享给中国正值成长期的汽车维修行业职业教育,从而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层面上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支持和推动。
三、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技能大赛是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通过合作交流、公平竞争展示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艺和职业素养,弘扬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产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依托教育部、 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行业协会,以教育部与丰田、世达、博世、通用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为基础,形成职业技能大赛赛事基本框架,构建了政府、行业、企业跨部门协同推进的专业化运行机制。 经过8 届职业技能比赛,在赛事组织、竞赛规则、竞赛程序、竞赛支持保障、 赛事宣传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逐步完善了部门协商机制,行业、企业、学校的衔接机制。 在凝聚汽车维修领域的职业教育发展合力的同时,也成为教学领域改革的重要推手。
(一)校企合作,示范引领
对于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来说,如何培养真正满足企业和行业需要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是不断推进校企合作进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全国汽修专业技能大赛,吸引了以丰田、通用、PPG 等为代表的近20 多家厂商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好、更直接的合作基础。 如何使学校了解汽修行业、企业,准确把握岗位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以此来设定专业教学目标,关键在于要贴近汽车维修行业的各项国家标准,如《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和《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816)等。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非行业协会莫属。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承担着大赛技术方案的制定工作,从比赛项目、比赛内容、比赛规则以及裁判的评判标准等方面,都由行业协会组织完成。 大赛所有项目设计以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为依据; 裁判全部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具有较高的执裁能力和水平。 这些设计与安排,既可保证大赛的客观公正,又保证参赛学生展示的技能能够得到行业企业的认可,同时,从更深层面引导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对接标准,推广大赛成果
校企的深度合作也使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展现了较高的专业化水准,使职业教育教学的标准与行业企业的操作标准有机衔接。高起点的赛事设计,从一开始就瞄准世界水平,以世界领先的汽车企业标准为模板,设计竞赛标准,搭建竞赛平台。整体设计依据汽车维修行业的相关职业标准和规范,制订竞赛规范,确定竞赛项目,并结合等级工考核要求开发理论考核内容,使竞赛成绩与岗位资格认证无缝对接。 同时,大赛助推了以往传统沉闷的单一课堂讲授模式的改革。连续多次获得技能大赛冠军的广州中等运输专业学校, 以大赛项目为引领,将赛项列为专业必修课程,从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材学材,到师资培养,以及教学环境的整体开发进行统筹设计,改革汽车专业教学,使教学训练常规化。特别是符合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工作站的建立,将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学分解成不同的工作任务,设立不同的工作站。 真正按照职业的需要设计教学,重组师生关系,率先在全国构建起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学习领域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职业院校汽修技能大赛,历经了8 年。 这8 年间,中国汽车销量也由400 万辆猛增至2000 万辆,一跃而位居全球首位。汽修专业招生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保持持续增长,实现了技术技能人才与行业发展正相关的态势。 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及行业企业合作,连续举办8 届技能大赛,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促进了产业、市场、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紧密合作。曾经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现在有的已经成为维修服务顾问, 有的代表企业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取得好成绩。他们因选择职业学校,参加技能大赛,而使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更光荣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不仅如此,很多毕业生经过几年的资金和技术积累, 实现成功创业,成为汽修专业学生心中的楷模。
另一组统计数据也显示了大赛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作用。 近5 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就业率达到99.33%,专业对口率90%以上,高职选手平均月薪5000 元以上, 中职选手平均月薪3000 元以上,社会认可度高,发展前景好。 “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教育愿景渐行渐近。
多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不但成就了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也清晰地展现了职业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目标轨迹。
[1]国家统计局.2013 中国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王继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0 年中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4]榴红.校企对接促合作 产教结合图共赢——“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接高端对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8):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