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2014-02-05许龙成
□许龙成
一、高职院校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点与核心,因为它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是否有创新的激情和超前发展的动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志着高职院校最新的教育水平,是高职院校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提出的重要指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在新华网的专访中提到, 这个论断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而提出的,以这个论断为基础,习总书记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第一,明确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第二,明确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的高职教育的任务;第三,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第四,明确职业教育支持的重点;第五,明确各地党委的职责。习总书记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创新发展的新契机,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代平台。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要以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为指导,并结合学校以及社会实际情况,做出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质的专业改革及发展。
二、高职院校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相对滞后的体育教学模式
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始终是以当前的教育观念为指导的,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青年教师要想实现符合时代规律的发展,必须要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我国的整体教育观念虽然自建国以来不断的改善,但相对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状况,发展速度仍是有些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由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社会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本质,体育专业方面的师资力量投入相比其他专业要低很多,人才及物质的缺乏也导致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教育观念的滞后现象更加严重。
教育观念的滞后不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成果,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种限制。 陈旧的体育教育观念导致体育教学过程格式化,青年教师在最初的几年时间掌握这种教育模式后,就会失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高职院校虽然是以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专业人才为主要职能,但是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对人才本身的道德和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很难教育出具有满足社会要求的道德及身体素质的人才。
(二)缺乏活力的教师等级制度
我国的教师等级评定系统虽然以公平为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人情大过规则的评比情况,甚至论资排辈已经成为我国教师等级评定系统的公开秘密。 在这样的系统中,青年教师就算努力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在等级评定过程中却占不到优势,难免就会失去发展自身专业水平的动力。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相对普通高校有一定差距,青年教师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再加上教师等级评定系统的功能缺失,使得青年教师对于自身专业的发展并不抱有太大希望。
高职院校的职责是向社会输送技能性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本身的知识技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修养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青年体育教师则肩负着相当一部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师的职责相对于以往仅仅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常识及技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常识和一些竞技技巧并不是目前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相反,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要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这些改变,都需要青年教师以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来找出更加适应社会要求的教育方式,教师等级评定系统如果不能公平发挥其功能,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有待提高的高职教师声望
教师作为一个首重品德的职业,以教书育人为基本宗旨,如果教师得不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基本的经济保障,就算教师道德毫无瑕疵,也难以将自己教书育人的天职进行到底。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对于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只有传统的普通高校才是正统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则要低人一等,甚至有一部分人会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也要低于一般职业。在这种普遍的社会认知下,高职教师本身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抱有消极态度。这种偏见除了影响青年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上的积极性,也会影响高职院校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吸引力,缺乏优秀的青年教师也是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面对传统教育观念对于高职教育误解的同时,还面临着来自传统儒家文化的轻视,重文轻武的思想曾在我国盛行一时,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人没有把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来对待,认为体育仅仅是强身健体,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而且从事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大都在其他学科表现欠佳,这种现象也加剧了世人对体育这门课程的误解和轻视,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很难对自身的专业产生认同感,也就不会积极的发展自身专业。
(四)缺乏认知的专业发展前景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由于阅历相对欠缺,对自身专业发展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这就导致青年教师在发展自身专业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甚至缺乏创新的意识。对于高职院校的青年体育教师来说, 创新大都只与其他和社会相接轨的专业有关,体育教师只要按部就班上好体育课,教会学生基本体育常识就好。 但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需要随着时代不断创新的不仅是其他技术性专业,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要求也不局限于本身的专业技术,对个人的身体素质,道德品质,以及交际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不懂得发展自身专业技能,不懂得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那么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就很可能欠缺这方面的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开展专业学术交流活动,革新高职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革新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开阔青年教师视野,提升青年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育理念的认知程度,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比较,逐步增强对于体育专业发展的认识。 在以往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很少涉及体育专业的学术交流,大都以实用专业为主要交流方向, 随着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 体育教学学术交流活动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国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手段相对一些发达国家是有些落后的,这跟我国目前经济状态以及人们对待体育的态度有着很大关联,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物质条件丰富以后,人们开始重视健康的身体健美的身材,以及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我国人们的生活虽然也已经开始丰富起来,但对于体育所带来的健康美丽,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并不十分了解,所以高职院校的青年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也很难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开展体育教学交流活动,除了拓展青年教师视野,促使其努力发展自身专业,改善青年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理解,并以此为契机引导我国人民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性也是开展体育教学交流活动的目的之一。
(二)完善教师等级评定制度,改进完善监督机制
完善的教师等级评定制度,这是青年体育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才能激发青年体育教师对本专业发展的热情。以往我国的教师等级评定系统虽然有基本的评定标准,但是由于执行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监督,导致教师评定系统缺乏足够的公信力,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青年体育教师发展自身专业的阻碍之一。
完善的教师等级评定系统,不仅可以为青年教师树立起发展自身专业的信心,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提高自身社会地位,提高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着巨大的作用。社会地位的提高可以为高职院校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提升可以让教师拥有更多的动力发展自身专业,学生更加认真的对待学业,这也是高职院校鼓励青年教师发展自身专业的目的之一。
(三)加大政府教育资金投入,提升高职社会地位
高职院校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大都从事最直接的生产活动,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高职教育要有长足的发展,提升自身社会地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要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地位,完善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必要的宣传措施都必不可少。高职院校虽然为社会输送着最直接的生产型人才,但是本身得到的政府投入相比普通高校却远远不及,要想达到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地位所需要的条件,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
政府的支持不仅仅表现在资金投入上,高职院校本身与社会生产联系密切,政府部门只要跟据实际情况加强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 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发展自身专业也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可以培育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具有更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良好的教育成果也将为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地位做出巨大贡献,这种良性的循环将会推动我国的高职教育不断发展,从而更好的完成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
(四)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培训,优化系统体能指导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拥有足够的创新热情和精力,但是缺乏对自身专业足够的发展认知,对于青年教师在这方面的缺陷,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的对青年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由于体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像其他专业那样可以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要充分考虑本国的经济和文化状况以及社会需求等综合条件,所以高职院校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需要学校进行专业培训,优化系统并进行体能训练指导。
高职院校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发展,除了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其他一些综合性素质也需要通过体育课程来进行提升。体育课程并不能直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但是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在对青年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时,应放宽眼界,以提升国民素质为基本出发点,使青年体育教师通过专业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1]范晶晶.秦皇岛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范敏.“十二五”期间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陈敬松.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设置[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4]黄芝翠.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教学服务功能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