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医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4-02-05朱家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基地

朱家勇,刘 颖,齐 平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方越来越需要具有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广东药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医药院校,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为主线,创新办学模式,凝练办学特色,探索并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医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条地方医药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路径。

一、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医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

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都能够而且应该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地方医药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较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医药人才,既有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的能力,又有应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1]。

基于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理解,学校提出要将创新素质培养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由此确立“多元开放,学研用结合,产学研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其中,“多元开放”即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是打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关键,引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研用结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即推动理论知识与创新素质培养的融合,与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应用开发、行业研究实践相结合。“产学研互动”,是衔接学生能力与行业需求的保障,通过开放办学,建立起学校与行业、与校内外研究机构共同培养人才的互动机制。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学校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医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此体系的最大特色是以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抓手,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手段,以产学研合作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为保障,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医药教育链对接医药产业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格局,有力推动了医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二、构筑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实践教学模式

要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让学生在生产现场或工程环境中实践和锻炼,因而,建立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尤其重要。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把社会和企业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实践教学服务。2002年以来,广东药学院先后联合广药集团、白云山药业、美国AustarPharma公司等20多家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另建成校企教学基地400余家。

2.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平台。学校先后与香雪制药、康美药业、先强药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多个知名药业集团、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建了校级研究中心、院级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些合作不仅为学校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和服务行业的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合作平台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本科生创新班和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医药类人才培养的良好平台。

3.与地方政府建设区域合作创新平台。学校与番禺区政府合作共建了“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吸引了华大基因、新百泰等几十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此高端平台基础上建设了“广州市人才创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学生创业中心”等实训基地;与连南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基地”、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校地产学研合作平台。这些平台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开放平台。

4.建立三级实践教育模式。学校探索并建立三级实践教育模式,即早期(一年级)夯实基本功,开始接触科研,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中期(二、三年级)专题研究,增加校外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后期(四年级)加强专业与科研训练,深入校外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互补,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获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

三、实践多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拓宽创新人才培养渠道

学校瞄准医药行业发展需求,发挥自身教育优势,积极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1.订单式培养。这种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校与用人单位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2]。学校先后与康美药业、先强药业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规格和要求,为企业“量体”培养药学类专业人才;与安博教育集团签订“订单+联合”培养协议,合作共建专业和实训基地,并根据本科培养计划和企业的专业培养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健康学院与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开展合作,以共建国家康复基地、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康复科研基地以及工伤康复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为依托,共同培养康复专门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人才输送的“无缝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2.校企共同培养。这种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环境共同造就学生,企业和学校都成为教育的主体,都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质量负责。如学校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北京鑫诺美迪基因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2.5+1.5”的模式,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创新班,让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进入企业,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实践。学校还与美国奥思达珐玛(AustarPharma)公司合作,建立“广东药学院—美国奥思达珐玛学生培训基地”,派出多名学生赴美学习。校企联合培养,很好锻炼了学生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科研项目引导培养。这种模式主要以科研项目成果为媒介,把高校与企业联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人才。如,生物制药专业通过重大横向课题与广东瀚森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培养基因工程发酵、分离纯化等生物制药关键技术岗位的人才,目前有多名学生被该企业录用为技术骨干。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与了与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的多个信息类产学研项目。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与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展大运会病媒生物监测项目。通过科研项目培养人才,引导学生参与前沿的科学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

4.创业创新联动培养。这种模式是构建大学校区和科技园区为主体的联动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新模式[3]。学校依托一流产学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分别在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孵化基地、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等二级学院建设了多个学生创业中心,并将其建设成为实践教学、科研训练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的“学、练、创”真实过程提供便捷条件。同时,学校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每年投入近百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近3年来,学生获得省市创新创业项目225项、校级517项。

四、产学研合作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教师的成长机制与路径,通过培养、共建、引进等多种方式,打造“专兼结合、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1.密切校企合作,构筑“开放式”的教师培训体系。学校建立与企业的对口联系机制,实施教师“访企计划”,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每年学校派出10名教师进驻企业。依托产学研基地,建设教师校外培训基地,定期组织教师轮训,每年参加培训的教师达80多人次。大力开展“请进来”培训措施,聘请企业高管、技术人员来学校举办专题培训。

2.与行业“双向交流”,共建应用型师资队伍。积极吸引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优秀人才加入师资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库,充实应用型教师资源。同时,学校重视应用研究和横向合作,培养提高教师参与服务医药行业的能力,截止目前,学校共选派了60多名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广东省内20多家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共同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3.注重高水平应用型教师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着力引进既有教师职务、又有基层实践背景的教师,每年人才引进明确规定应用型教师的所占比例不低于20%。“十一五”以来,学校共引进489人,其中,具有基层工作经验或行业背景的应用型师资占20%以上。2008年以来,学校投入700多万元,重点打造了药学、中药、生物制药、预防医学等8个应用型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了应用型骨干教师近100人。学校还探索建立不同类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通过设立应用型教师的科技经历或企业经历标准和教学实践标准,为应用型骨干教师的培养、考核、晋升提供政策支撑。

广东药学院坚持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主动适应广东医药产业的发展,以产学研互动为主线,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近5年学生在全国和广东省“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74项;获省级以上数学建模大赛奖项35项;获省级以上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奖项15项。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人才市场要求,毕业生始终保持96%以上,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明显。

[1]张兄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16):50-56.

[2]孙 建.广东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4):45-50.

[3]张恩栋,杨宝玲,姜 健,等.国内外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6(3):196-198.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基地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我的基地我的连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