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4-02-05刘国祥胡伟军黄继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生能力

刘国祥,胡伟军,黄继东,孙 鹏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

2012年5月,《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正式印发。当前,国内各医学院校正积极探索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笔者所在的第三军医大学立足国家军队需求,在大量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也在开展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入选第一批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一、卓越医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作为一名卓越医生,笔者认为应该具备四种能力素质。

1.恰如其分的诊断治疗。患者到医院就医,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常规检查以及医疗设备的辅助检查等,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这是一名合格医生最基本的能力素质。同时,由于当前医学科学迅猛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医药、新疗法层出不穷,一名优秀的医生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经济、生活等因素,给予患者最合适、最恰当的治疗方案,既不惜用常规的医疗检查和药物,也不滥用医疗设备而造成过度诊疗。

2.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医生的工作是直接与人打交道,这就决定了医生不能像工程师那样,把工作对象当成没有生命的零部件。纵观近期频频发生的医务人员被打被骂事件,多数是因为患者觉得医生态度不好、言语不和而导致。美国的家庭医生因其经常到患者家中就诊而得到患者的充分尊重。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应同时具备爱心、诚心、耐心、细心和尽心,即尊重患者的生命,爱惜患者的伤痛,耐心与患者沟通,细心为患者诊疗,竭尽全力驱除患者的病痛。

3.无隔阂的国际化交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医学界国际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笔者在与众多出国留学、进修的医生交流中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国后经常打交道的是在国外的华人,交流时说的也是中文,而且他们也承认在与国外学者用英文交流时存在较大困难。由此可见,我国医生在国际化交流方面还非常薄弱。较强的英语能力,既是进行国际化交流的基础,也是顺利阅读国外文献的前提。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

4.较强的创新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研究能力是作为一名高级医生的重要标志。研究发现,兼备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临床医学人才会较好地将科学工作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能更敏锐地意识到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关注到一些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思路[1]。作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仅要能看病,而且应该能看好病,而看好病的基础就需要医生经常性地开展临床研究,善于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凝练问题,并通过开展科学研究解决问题。

二、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定位

作为一名医学本科生,在本科毕业且尚未接受毕业后教育和医学继续教育时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应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大环境中具备四种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或自己的摸索而掌握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它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新的知识学不胜学,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学生只有懂得“会学”,才能实现“学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

2.岗位实践能力。岗位实践能力指学生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为患者诊断治疗的能力,它是一名合格医生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一名优秀医生最重要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首先需要通过记忆,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需要锻炼临床逻辑思维,根据患者主诉和必要检查,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第三是加强临床实践,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等。

3.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指学生在医学领域提出新的问题、发现新的可能性,或者从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批判性思维,“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医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和质疑意识,使学生善于在别人没发现问题的领域发现问题,善于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4.创新研究能力。创新研究能力指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环节。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简称SRTP)以来,当前开展高校已从最初的几所大学全面覆盖研究型大学。另有研究证明,医学生开展科研训练有助于促进医学知识的综合运用[2]。医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加强科研训练,一方面促进所学知识的交叉融合与综合运用,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如何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凝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三、卓越医生培养的具体实践

主要从提升自主学习、岗位实践、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研究四种能力进行实践探索。

1.提升自主学习能力。(1)实行“三减”措施。一是“减课程”,精选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必须修习的课程作为必修课,共整合、删减必修课程11门,减幅达17.5%。二是“减学时”,通过修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系统梳理教学内容,在强化“三基”教学基础上,淘汰陈旧过时知识、删减交叉重复内容,课程总学时精简676学时,减幅达15.2%。三是“减活动”,减少与人才培养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类活动。(2)设立自修课程。前三学年每学期开设1门,自修课的标准:一是知识类,即选择以认知知识为主、易于掌握、适合自修的课程;二是有教材,即每门课提供学习教材;三是定课时,即每门课确定课时和学分;四是供辅导,即每门课教师要辅导2次以上;五是计学分,即每门课要考试,并按课时数和考试分数折合相应学分绩点。

2.提升岗位实践能力。(1)加强基地建设。一是拓展布局,将教学(实习)医院涵盖所有军区、军兵种总医院,充分利用军队优质资源。二是定期评估,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原则,每4至5年对所有教学(实习)医院进行一轮认可性评估。三是健全制度,从机构管理、师资认定、实习带教、学生出口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明确规定。(2)推进课程整合。按照“先临床、后基础、再融通”总体安排,先期将临床课程进行整合,主要是将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传统临床课程,整合成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各系统模块。(3)注重技能培训。改革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教学,精选、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学时分配,重点加强基本操作技能和无菌技术培训。(4)强化巡回教学。按照“对口联系、分片负责”原则,由三所附属医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内容包括“五个2”,即各附属医院每学年集中组织2次巡回教学活动,每次安排2名临床知名专家参加,每次开展2次临床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讲座,开展2次教学查房,召开教师和学生2次座谈会。

3.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1)开设形式逻辑学必修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20学时,着重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2)广泛推行专题研讨课。原则上每门课程至少安排1次专题研讨课,研讨内容可结合常规教学内容,也可选择本学科前沿知识。(3)建立文献阅读和讨论制度。原则上每门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系统模块)精选推荐3至5篇本学科经典文献和最新文献,安排1次阅读研讨课,学生根据文献内容进行小组发言并集体讨论。

4.提升创新研究能力。(1)设立创新学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须修满4个创新学分才能毕业授位,出台《本科生创新学分管理办法》,学校每年认定1次,从政策和制度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创新实践活动。(2)建立创新基地。以教研室或实验中心为单位,遴选建立10个本科生科研创新基地,每个基地每年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实验项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开展创新实验,学校每年给基地一定的经费资助。(3)开展创新比赛。学校每年组织一期本科生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比赛,学生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创新基地的创新实验项目进行申报,学校组织专家评审,优秀项目给予3000至5000元经费资助。

[1]杜 军,戈应滨,顾 洛.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8-80.

[2]鲁映青,孙利军,王卫平.构建当代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47-49.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医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医生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望着路,不想走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