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大学本位 扎实推进地方综合大学卓越医学教育

2014-02-05孙书方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卓越医学教育医学

龚 政,钟 慧,孙书方

(苏州大学医学部,江苏 苏州 215002)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医学教育理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一、回归本位,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卓越医生培养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感

(一)回归大学本位,提高办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题。

作为地方综合大学代表之一的苏州大学于2012年提出“回归大学本位,提高办学质量”的发展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教授治学,学以致用,培养模范公民”的大学发展本位之道。

当前,在地方综合大学医学教育办学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教风、学风建设现状与高校“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培养模范公民”办学要求存在较大距离;师资队伍规模、结构有待优化,医科教师专业发展亟待加强;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落后,学业评价有待改善;教学活动有待规范,教学考核有待完善,精力投入有待加强,单位高校医学办学规模应大力缩减;临床教学导向需根本性扭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坚定回归大学本位之道,确立质量发展的主题。

(二)顺应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是医学教育发展的主方向。

地方综合大学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主动对接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学教育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医学发展新趋势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指出:“未来医学的发展应该是朝着可预见、可预防、可个体化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探讨医学教育,就能发现我们当前很大程度上只是针对疾病,而实际上,未来的医学是指向健康的医学。”这就指出了未来医学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潜能以及将来应适应什么样的工作,是实施卓越医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卓越医生培养是时代赋予地方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的重要社会责任与使命。

WHO将一所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标准定义为:“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应优先满足由政府、医疗机构、医学专家和公众共同确定且是社区、地区或国家亟待解决的医疗卫生问题,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1]。地方综合大学医学教育横跨卫生和教育两大领域,对于解决社会医疗卫生需求、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基础性乃至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所承担的卓越医生培养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科学谋划,系统改革,探索建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优化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观念转变是实施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医学人才培养观念体现着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蕴含着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医学模式和卫生服务需求的指导下,依据医学人才的培养规律,为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在一定时限内的医学人才培养活动过程的某种标准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2]。因此,转变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培养模式,并将质量至上的理念忠实地贯穿于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是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

(二)确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尊重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学校与学部的教学资源实际,广泛听取利益方参与讨论和专家咨询意见。如中南大学明确了未来卓越医学人才应具备大卫生观念、国际化视野、科研思维和人文精神的四种基本素质,毕业时应具备医疗、科研、教学、社区服务的四种基本要求以及“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实践中学习与提高”、“职业精神”、“交流技能”、“批判性思维临床推理”、“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的七种基本能力[3],应值得各校借鉴,可根据各校实情予以细化、内化,提出各自明确的培养目标。

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应重点建设多维度全方位的人文素养课外载体,通过建设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人文服务特色基地、医学人文馆等,开发一批由知名专家讲授的素质教育课程,从医学导航、关爱成长、人文博雅、医德养成等方面设立育人计划,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净化灵魂,仁爱济世,献身社会,服务人群”的人文情怀。

(三)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优化整合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在于更新学科知识,将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融入课程教学中。传统的医学教育基本上是单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国外有成熟的课程设置体系,但国情、校情不同,不能照抄照搬。当前,以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为基础,结合以问题导向性学习(PBL)、案例式教学(CBL)为主的医学课程教学新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探索实践,重点突破,积极构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新平台与新机制

(一)设立教改班。

设立卓越医学教改班是当前实施卓越医学教育初始阶段的可行手段,是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可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遴选教改班学生,选拔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基础、兴趣志向、发展潜质、外语应用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实行多次选拔、动态进出的机制。

教改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采用双语或全英语教学模式,通过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短期考察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二)实施“基础+临床”双导师制,建立名医、名师相结合指导模式。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应实行优生优培工程,构建“基础+临床”的双导师制,即配置全程导师和学术导师,选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导师,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业务学习进行全面指导,实现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位一体、相互递进的合作指导模式。

(三)建立医学书院制。

书院制建设是近年来在我国一流高校中悄然兴起的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机制,其基本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在卓越医学教育中推行书院制建设有利于构建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医学教育模式,有利于医学生早期感受医生、感受病人、感受医院、感受社区,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

总之,地方综合大学卓越医学教育应坚守大学本位之道,遵循现代医学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符合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趋势、适合我国国情和具有地方综合大学办学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

[1]刘 隽.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卓越医学教育再认识[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93.

[2]殷晓丽.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释义[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16.

[3]张大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7.

猜你喜欢

卓越医学教育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