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治探讨
2014-02-05程汉桥
程汉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91)
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治探讨
程汉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91)
糖尿病;辨证施治;消渴
糖尿病大体上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深刻,且有不少有效的方药至今依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笔者从事内分泌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已有二十余年,对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有一些体会,现就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见治则治法及用药体会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养阴清热法
本病早期,多用此法。中医学认为消渴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虚燥热内甚,其中肝肾阴虚为其根本,肺胃热甚为其标。故治疗上以滋补肝肾之阴,清泄肺胃之热为基本治则。方以玉女煎《景岳全书》(生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白虎加人参汤《金匮要略》(生石膏、知母、人参、炙甘草、粳米)、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等方加减。如热邪偏甚,可加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地骨皮可持续降糖且可以降脂,故选用更为适宜。
2 益气养阴法
病变进入中期或本病早期因失治误治而致气阴两虚,这一阶段临床上十分常见而且漫长,病变部位以脾肾为主,脾肾气阴两虚最为常见,当然其它脏器如肝、心、肺等也参与其中。故治疗上以滋补脾肾之气阴为要,方以参芪地黄汤(人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加减。其中人参可以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黄芪的有效降血糖成分黄芪皂甙,可防止肝糖原分解,这些药物在辨治中应该优先考虑。
3 温补肾阳法
多见于本病后期,常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早、中期多见阴虚与气虚,病久阴损及阳,或因治疗适当,终至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肾阳,方以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
以上三种治则治法为正治,糖尿病早期多见阴虚热甚,继则气阴两虚,终则阴阳两虚,这早已为学术界达成的共识,与著名糖尿病专家林兰教授所创之三型辨治大体相同。
4 疏肝理气法
为近年来提出的新观点,认为糖尿病患者七情郁结,肝失调畅,气机郁滞,化火伤阴而致病[1]。治宜清肝泻火,疏肝调气,方药丹栀逍遥散《医统》(牡丹皮、栀子、当归、白芍、白术、柴胡、茯苓、生姜、薄荷、甘草)加减。荔枝核行散滞气,现代药理研究还可以降糖,其机理为提高机体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本草》云:“止渴,益人颜色,食之止烦渴”,因此临床上应优先考虑这类药物。
5 健脾化湿
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居多,“胖人多痰湿”,“肥者多气虚”。不少学者认为糖尿病病机为脾虚失健,气虚不摄,水谷精微下注膀胱而为尿糖[2-3],因常挟痰湿,故治疗多以健脾化湿。方以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肉、砂仁、薏苡仁、桔梗)加减。这些患者大多合并高脂血症,可以在上述治法的基础上选用决明子、泽泻、荷叶等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
6 活血化瘀法
基于阴虚熬津,气虚运血无力,阳虚寒凝以及久病入络理论,故糖尿病患者在早、中晚三期都可以出现血瘀,国内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首推已故糖尿病名家祝谌予教授[4]。其后从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研究及整个内分泌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界,取得不少优异的成果。笔者个人认为,活血化瘀治疗应据瘀阻的部位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药:如瘀阻于心以血府逐瘀汤,瘀阻脑部以通窍活血汤加减等等。临床用药时应有所考虑,如鬼箭羽活血且可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水蛭、乳香、没药对痛麻效佳,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宜首选等等。
7 通腑泄浊法
糖尿病患者由于素体阴虚,阴虚肠道失润,早期肺胃热甚,更致肠道热结津亏;中后期阳气亏虚,而致肠道推动无力。总之,大便秘结在糖尿病各个时期都经常出现,故通腑泄浊法在该病中也经常运用。热象明显者大黄首选,李时珍认为该药为五经血分之药,能下污秽破瘀血,推陈致新。肾阳亏虚可选用肉苁蓉、何首乌,气机壅滞可选用槟榔、厚朴、决明子。笔者体会众多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在解决了便秘后血糖也很快下降。
8 安神养心法
难入寐、眠不实——睡眠障碍为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见的现象。阴虚内热,热邪扰心;阳气亏虚,精血不足,心神失养都可以导致睡眠障碍,这一病理现象又容易波及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临床经常可以看到,患者睡眠差,血糖大多控制较差;睡眠改善,病情马上好转,血糖随即下降。笔者体会辨证使用黄连阿胶汤,归脾丸等等都有益于病情的控制。
9 结论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众多,临床上还是要辨证治疗,万变不离其宗。如上八种治法只是十分常见而已,我科国内著名内分泌专家魏子孝教授提出的糖尿病治疗应“抓主症”,针对主症的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特色,为中医治疗一切疾病的思维方法,当然也适合于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如果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优秀成果,如药理研究证实有确切降糖效果的中药等等,无疑更加有益于提高临床疗效。
[1]程汉桥.肝气郁结与消渴病关系的理论研究[J].江苏中医,1997,18(9),35-36.
[2]程汉桥.消渴与脾虚关系初探[C],97全国中西医诊治糖尿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145-146.
[3]程汉桥.糖尿病从痰湿论治的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4):49-50.
[4]梁晓春.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及贡献[J].中国临床医生,2008;5:12-14.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2.081
1672-2779(2014)-12-0122-02
杨 杰 本文校对:张 燕
201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