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来稿常见问题与建议

2014-02-05梁永霞李翠霞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论文

■梁永霞 田 宏 李翠霞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Email:liangyx@mail.las.ac.cn

1 引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创刊于199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主办的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科技期刊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被中信所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被原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0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在同类期刊中成为国家期刊奖的唯一获得者。2014年11月,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结果》[1]中,在“新闻学与传播学”11种期刊中名列第4(核心期刊)。《研究》集学术前瞻性、理论系统性、应用规范性、实践指导性于一体,在业界颇有声望。多年来获得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注目和关爱,获得了许多资深编辑在内的广大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者的厚爱和支持。

卢嘉锡院士曾在1985年全院优秀科技期刊表彰会上题词“科技期刊既是龙尾,也是龙头”。作为“期刊的期刊”,《研究》以培养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人才、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为使命。自创刊以来,已经刊发学术论文6000余篇,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也为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众多,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都是本刊的作者或是潜在作者,《研究》有着广阔的作者群。2011-2014年10月底,《研究》每年来稿量逐年上升(850、960、1019、1035),但是退稿量也逐年上升(567、655、690、819),退稿率分别为66.7%、68.2%、67.7%、79.1%。虽然来稿的作者大多是编辑同行,一般都非常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还有许多编辑同行也总结了他们自己刊来稿常见问题的经验[2-3],本刊的一位老编辑也曾撰稿说明了《研究》2009年的退稿原因并提出对策[4],这些都为作者投稿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但是我们在日常处理大量的来稿过程中发现,除了少数内容新颖、技术含量高、撰写规范的稿件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来稿仍然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离正式发表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许多文章由于各种各样的“硬伤”而被拒稿。因此,为了促进有关科技期刊的研究成果更快更好地传播,帮助期刊编辑同行及相关人员提高在《研究》投稿的成功率,加强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本文对《研究》近年来稿中存在较多的、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来稿中的问题

《研究》的来稿要求是集学术前瞻性、理论系统性、应用规范性、实践指导性为一体。从来稿情况看,出现问题最多的也主要集中在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以及论文写作等几方面。

2.1 创新性

(1)选题缺乏新意

选题缺乏新意是来稿最为突出的问题。一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创新性。没有创新性就没有发表的价值。没有创新性,其他方面再好都没有任何意义。从审理的稿件看,许多作者的选题缺乏新意,主要表现如下:

选题老旧。如:“关于科技期刊表格规范的探讨”、“浅谈科技期刊论文摘要的写作”、“如何正确处理与作者的关系”、“撰写×××类科技论文的技巧”、“科技期刊中国人名拼音著录格式的现状”、“科技期刊编辑加工方法和技巧”等等,这些选题本来就是期刊编辑界同仁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编辑同行需要掌握的技巧,在期刊界是编辑同仁非常熟悉的话题。前些年《研究》和他刊发表过许多这样的文章,也有许多实用手册和工具书出版。如果此类选题仍然老生常谈,没有内容上的实质性突破,就失去发表的意义。

选题重复。如“×××-×××年×××期刊的文献(科学)计量学分析”、“×××-×××年期刊的影响力分析及发展对策”、“×××-×××年期刊的现状”、“关于使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体会”、“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应注意培养的几种素质”、“应重视参考文献的科学性”、“关于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几点思考”、“编委会的作用”、“审稿的一般流程”、等等。这些选题一般来说都是经验体会,也可能有自己的某种特色,但总体而言,都是一些策略和技巧,学术上的价值难有突破,属于选题重复。

(2)内容缺乏新意

方法雷同。“×××-×××年×××期刊的文献(科学)计量学分析”、“×××-×××年期刊的影响力分析及发展对策”之类的论文,基本上都是使用相同的数据库、相同的工具、相同的数据处理方法、相同的分析模式,从数据库中采集数据得出一整套数据结果,缺乏深度的解释和分析,在方法上没有创新,研究结果也缺乏普适性。

内容雷同。一些选题重复的论文,内容上基本上大同小异,有的只是改变文字的顺序,有的稍微调整文字的结构,但文章的主体内容并未有太多的新意。如“科技期刊编辑应注意培养的几种素质”,一般都是提到科技期刊编辑除了具备科技期刊的编辑加工能力外,还应该具备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经营意识等等方面,并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学术会议等形式拓展自己的能力。这些内容对于《研究》而言的,已经没有任何的创新之处,没有录用的可能。

2.2 科学性

学术论文有着严格的科学性要求,需要说明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科学数据和来源、结果分析、讨论、参考文献等。对于《研究》来说,科学性是稿件录用与否的关键要素,科学论证和阐述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来稿中许多稿件内容缺乏科学要素,主要表现如下:

缺乏对前人研究的评述。学术研究通常都是站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而《研究》的不少来稿不重视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介绍相关研究的现状、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自己的研究的创新性。

缺乏研究方法。《研究》的作者惯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一般有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经验总结、文献计量、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除了一些文献计量分析的作者会在研究方法部分详细介绍其使用的方法和软件外,不少论文都缺乏对其研究方法的介绍。即使是经验介绍,也应有一定研究过程,比如多年的经验积累,也应该有文献调研和对比分析,了解其他研究者是否有过这方面的工作,你的经验与别人经验相比是否先进,你的研究是否与别的研究雷同等。又如案例研究,有的作者介绍自己刊的工作实践,案例研究就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与指导性,应该对自己期刊取得的成果及不足进行总结,对同行有哪些借鉴及推广意义。有些缺乏研究方法的文章应属于工作报告,而不是学术论文。

缺乏数据支持。许多论文中数据非常笼统,缺乏相关的背景介绍,难以判断数据获取的科学性。如一些介绍×××期刊×××的现状的论文,现状介绍中应当包括在什么时间、什么阶段有多少种期刊或者相关因素,但此类论文中基本没有数据支持或其中的数据间接来源于参考文献,且都不是最新的数据。

数据来源问题。此类论文多进行的是文献计量学分析。如有些论文从CNKI、WoS等数据库中采集一些数据,但有时因为检索式不全或检索词太宽泛或其他原因,并未对得出的结果进行“除噪”处理,使数据本身有些粗糙;还有些论文对数据来源交代不清或者使用标准不一致,如有篇论文进行引文分析时同时交叉使用了CNKI、CSSCI的引文数据库,这样就会出现引文数据不一致;还有些指标体系的论文,作者主观给出各个指标的权重,但并未重复论证等等;有些论文数据存在样本数太少或年份太少,如有的作者仅对一种期刊不到一年的数据进行讨论,对所得高被引论文不到10篇进行探讨。也有些论文对所得数据未进行统计学处理等等。

缺乏深入分析和讨论。分析是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轻重主次以及逻辑关系,对其规律、意义和相关推论的叙述。讨论是对前面的所得的结果和分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深入阐述的部分,也可能是对论文的一些不足或局限性进行解释,最后进行理论上的提高。通过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得出结论。《研究》来稿中有许多论文对所得数据只是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未能进行深入的原因剖析和相关建议,缺乏应有的研究深度。

得不出对应的结论。文中最后的结论部分应该体现出研究最终或阶段性的成果和观点。但《研究》有许多论文虽然有结论,但与前面的分析却缺乏关联,并不是从前面的数据中得出的应该有的结论。如某篇论文前面分析了某领域国际期刊高被引论文的情况,后面提出一些我国期刊组稿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与结论脱节。

缺乏重要、最新和相关参考文献。对参考文献的使用和掌握是一篇论文质量好坏的一个评判指标。一篇好的论文可以从其对参考文献的掌握和熟悉程度判断出这个作者对此研究方向和领域的了解以及可能做出新贡献的概率。不少来稿未提供最新最相关的参考文献,列出许多不相关的文献,或参考文献过于陈旧,或参考文献过少等。

2.3 规范性

科技期刊非常重视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学术规范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科技期刊的编辑也应该首先是遵循学术规范的模范。但从《研究》的来稿看,不遵守学术规范的现象还并不少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学术不端。包括一稿多投、文字复制比过高、套用他人论文格式等。由于《研究》使用的是勤云采编系统,此平台的一个功能就是发现“一稿多投”现象。目前《研究》已经发现了10余例此种现象。

引注不规范。此类问题在《研究》中比较普遍存在。一方面作者在写“科技期刊作者如何准确标注和使用参考文献”的论文,另一方面却出现了该标引不标引、引而不注、参考文献缺项、网络(电子)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等现象。

图表不规范。《研究》的作者和读者大部分都是科技期刊的编辑,应该是绘图制表的行家里手。《研究》的来稿中存在一些图表不规范的现象,如图表不够简明、清晰,图题或表题不能完全反映图表内容、图表和正文之间不应有重复叙述等。

格式不规范。《研究》已经在稿约和投稿模板中对来稿写作的格式和要求进行了说明,但是大量的来稿中作者并未按《研究》格式和要求书写,甚至还有的作者是以其他期刊的格式书写。

2.4 实用性

《研究》办刊目的是依靠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搭建科技期刊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期刊事业繁荣,推动科技进步。《研究》重视所发表论文的实用性,籍以推动科技期刊实践中问题的解决。《研究》之前有“办刊之道”、“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栏目。2014年改为月刊后,做了栏目调整,新设立了“编辑规范”、“质量建设”、“能力建设”等栏目。

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如提供许多读者不容易获得的数据、提供最新的参考资料、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提供一些最流行的实用技巧等等,且这些经验具有可复制性、可操作性,有助于促进期刊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流程的优化、期刊质量的提高和编辑能力的增强。但是有些论文观点宏大,也提出不少的建议和设想,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施和无法检验,缺乏实例分析,缺乏实践意义,常常是泛泛议论,没有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2.5 写作能力

科技期刊编辑理应具有一定的写作和编辑能力,对论文好坏也有一定的鉴赏和判断能力。但《研究》不少来稿写作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

文题不符。题目过大、文章题目概括不了内容。如“数字出版时代编辑部该如何应对”、“我国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等题目过大;而“新媒体时代的期刊数字出版”则不仅涉及期刊数字出版的内容,还讨论了整个出版行业的数字出版,文章的题目概括不了文章所包含的内容。

摘要过简或冗长。摘要一般有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以及报道-指示性摘要。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使用结构化摘要,结构化摘要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有的作者在撰写摘要时没有按四要素撰写,不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研究背景过长,缺乏研究结论等。

关键词运用不当。主要有关键词过多或过少、关键词提炼不够规范。过多的关键词会使读者检索过多无关的内容,过少的关键词会使读者失去检索本文的可能,而关键词不规范则可能使作者根本无法检索到相关的文章。

引言起不到导引作用。引言是一篇文章的引论,应包含的内容大致有:研究的背景、理由和目的,前人在本研究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其研究意义。一些来稿并不重视引言写作,大部分引言介绍的研究背景较多,对前人研究评述较少,不能完整系统的评价前人研究,也不能客观指出自己的研究的创新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观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有的文章论证过程中观点并不鲜明,前后不呼应,有时论证过程中详略不分,用墨平分秋色,看不出重点。如有的论文的重点是在提出对策和建议部分,但作者却在分析部分用了大量笔墨,而在讨论与结论部分虎头蛇尾,浅尝辄止。

内容泛化。文章缺乏针对性,比如写农业类、医学类、高校的科技期刊的特征,但写出来建议和措施对任何期刊都适用。

语言不够简练、口语化严重。许多论文中出现语句前后重复、词语使用啰嗦冗长、语言表达随意,不会运用学术语言表述,语句不够严谨深刻。

2.6 不符合我刊投稿范围

《研究》专注于科技期刊的研究,但从来稿看,图书情报类、新闻传播类、出版类、编辑类的来稿纷至沓来。《研究》也注重与相关领域的交叉融汇,但不是没有界限,没有侧重点。

3 对策建议

每种期刊的来稿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作者本人所接受的教育、工作实践、获得基金资助、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学术环境等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作者不断努力,对于《研究》的作者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己的研究能力的提升:

3.1 具备创新意识,努力开拓新方向

(1)结合自身优势、开辟交叉学科选题

作者须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自身的工作实际,把握住自己特色,从细微处着手,用心寻找适合自己的选题。并深入剖析,争取小题大做,把问题分析深透。写论文要学会扬长避短,就自己最熟悉的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不要追逐时髦,不必刻意追求热点。一些学科编辑可以利用“跨界”原理,利用其它学科的先进理论来丰富和发展科技期刊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2)积极参加期刊界的学术交流,了解学科前沿

期刊编辑部往往重视参加本专业的学术会议,而忽视了期刊界的学术交流。期刊编辑应该抓住每个可能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期刊界学术交流,了解期刊界的动态和前沿热点。作者可以参加期刊界一些品牌会议和培训,及时了解期刊界最新的政策和动向,也许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思想火花,形成新的兴趣点和好的创意,从而写出一篇好的期刊论文。

(3)利用新媒体,掌握新技能

网络时代,随着一些新媒体的应用,大大拓展了编辑的视野,丰富了编辑的素材,也更催生了编辑创新的机会。一些新技术的出现要求编辑掌握新的技能,也为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如OA期刊发展的如火如荼、新的采编系统和网络平台的应用、微博微信的使用和传播等等都为新时代的编辑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土壤。

3.2 尊重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1)广泛阅读文献,了解最新进展

通过广泛的阅读文献,不但可以学习前人写作的框架、了解他人已经研究的内容,也可以学到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视角,一些实用的技巧以及办刊经验。同时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查找资料时,选择适合的关键词,做到查准和查全,并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而提出自己的创新点。

(2)加强科学训练

要重视科学思维的训练,厘清写作思路,明确写作目的和意义;重视科学数据的准确性及权威性;选用适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3)积极申请或参与相关课题研究

虽然与期刊界相关的课题并不是太多,但是机会还是有的,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省部级课题、本单位课题等。认真阅读课题申报指南,撰写课题申请书,在撰写过程中进行提升。

(4)认真学习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写作和审稿指南

作为期刊编辑,一般会接触到一些国内外先进期刊针对作者投稿时的写作指南[5],这些写作指南认真详细的规定了论文的写作步骤和各部分的写作方法。同样,还有一些编辑部为审稿人也提供了如何判断学术论文科学性的指南。这些指南都可以为作者提供一定的写作参考。

3.3 遵守学术规范,严格自律

不论是作为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遵循业界的学术规范,都有应该遵循职业道德,自觉做到学术诚信,不剽窃、不篡改或伪造数据;不一稿多投和一稿多发。

3.4 加强论文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导向

学术论文的目的除了交流思想外,信息的共享也至关重要。如果一篇论文光看起来新颖,但在实践中无法实施和操作,对于期刊界来说意义也不是很大。因此,应该切实提供一些可看、可用、可行的数据、方法和实践总结。

3.5 端正写作态度,夯实编辑技能

编辑要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合理筹划,安排好写作计划,保障论文的水平。作为编辑,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对所编辑的稿件负责,也要为自己的论文负责。要认真对待每篇稿件中的引文、图表及格式,要充分显示出编辑的职业技能和优势。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工作转为“外包”,但基本的技能还是要有,要做到熟能生巧。要熟读一些编辑界的工具书、编辑标准。必要时,一些新入行的青年编辑要参加一些论文写作的培训班。另外,要认真阅读投稿指南,遵循稿约。

4 小结

一篇好的论文一定是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可读性的完美结合,是作者综合素质的体现。好的论文是实践中用心总结出来的,是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的良好体现,需要时间的积累,功到自然成。作者也特别需要注意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并不断从各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好的作者。《研究》也愿意为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研究和职业成长做好铺路石。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2014-11-25].http://skpj.cssn.cn/xspj/xspj_yw/201411/t20141125_1414985_19.shtml

2 耿艳辉,李家永.《资源科学》来稿中的常见问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 1027-1031

3 李霞,张印朋,闫苏平.医学期刊作者来稿统计学应用与表述常见问题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88-89

4 王经武.《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年部分退稿原因及对策.http://www.doc88.com/p-943562506834.html

5 PLosONE Publication criteria.http://www.plosone.org/static/publication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论文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