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法、德四国科技期刊论文及影响力特征分析
2014-03-26刘筱敏
■刘筱敏 马 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E-mail:liuxm@mail.las.ac.cn
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六部委联合资助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以前所未有的对期刊的资助力度引发了各界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关注,科技期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计划资助的对象是我国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英文科技期刊受到重视,从本质上讲是科学交流需求的结果。Zitt M(1998)指出,在近十几年中,科学出版和交流从“国家科学交流模式”(National Science Model)转化为“跨国交流模式”(Transnationalmodel),在模式的转化中,科学交流和出版语言从国家语言(National Language)转变为英语[1]。 通过 Ulrich期刊网站查询,全球正在出版的自然科学领域学术期刊有3.46万种[2],其中英文期刊2.4万种,占期刊出版总量的69.19%,英文在学术出版领域占有绝对的语言优势,英文期刊成为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这个数字可以表征在科学界的学术交流国际化的进程中,英语逐渐成为科学交流中的主要文字工具。这种现象,在近十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变化中也得到了验证,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2002年仅有25种[3],到2013年,已经出版英文期刊252种,十年内增长了10.08倍。
我国英文期刊的出版增加了在国际科学交流中的发言席位,但一个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则依赖于在用户中的影响。作为一个非英语母语国家受到本国学术交流、融入国际学术交流、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样的问题在其他非英语母语国家也会出现,那么他们的期刊的出版特征和影响力如何?这些出版特征和影响力的分布状态是否可以为我国期刊的出版提供一些借鉴?我们尝试以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四个国家期刊为对象,对其出版和影响力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
1 数据选择与基本概况
选择中、日、法、德四个国家的原因在于其本国官方语言(本文中称为国家语言)唯一性较强,同时在SCI来源期刊中的数量名列前茅,在非英语母语国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日、法、德四个国家(以下简称CJFG)的学术期刊出版特点具有国家语言期刊与英文期刊兼备的特点,其中以德国出版英文期刊的比例最高。根据Ulrich期刊网站统计,德国出版的期刊有1844种,其中英文期刊有 979种,占其出版量的53.09%。法国出版期刊659种,其中英文期刊217种,占其出版量的32.93%。日本出版期刊1619种,其中英文期刊 621种,占其出版量的38.36%[1]。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据统计,我国出版的科技期刊4953种[4],其中英文期刊252种,仅占期刊出版量的5.14%,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比例较低。从数字上看,德国期刊出版呈现英文期刊与其他语种期刊均衡的特点,法国和日本的语种出版十分相像,英文期刊的比例占期刊总量的1/3左右,而中国期刊则以汉语语言为主,英文期刊占期刊总量的比例最低。
SCI在全球的广泛应用程度有目共睹,成为SCI的来源期刊可以获得更多科学家的认知,并在期刊的被利用几率上得到提高。根据JCR2012年的数据统计,8471种期刊中有7289种期刊为英文语种,占JCR期刊总量的86.04%,在全球核心期刊中,英文期刊占有主要的地位。英文成为主要科学交流的主要语言时,国家语言期刊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如何?我们利用JCR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三年中,中国在JCR期刊中的数量占JCR期刊总数的1.7%,法国为2.3%,德国为6.7%,日本为2.9%。CJFG占SCI收录期刊数量的比例与其出版英文期刊占本国期刊出版总量的比例排序相同,但是从收录英文期刊数量占本国英文期刊数量的比例计算,中国英文期刊收录的比例高居榜首。这一点可以进一步说明英文期刊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重要性。
当然,SCI在选择来源期刊的基本标准之一是全文为英文的期刊,或者是论文的题目、文摘、关键词等因素必须有英文表述,非英文全文的期刊更侧重于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但是SCI选刊的标准中也有本土化特征的体现,来源期刊的语言呈多样性的表现[5]。2010-2012年期间,CJFG期刊总计有1190种出现在JCR中(见表1)。SCI来源期刊语种多样性的特点在CJFG期刊语种的分布中得到了体现(见表2),中国、德国、日本的英文期刊数量与本国收录期刊的数量相比,占有绝对的位置。德国JCR期刊的另一个特点是多语种的期刊也占有较高的比例。法国有其突出的特点,即为英语、多语种、国家语言期刊的比例基本持平。
表1 2010-2012年中、日、法、德四国JCR期刊年度分布
表2 中、日、法、德四国JCR期刊语种分布
2 CJFG期刊特征分析
2.1 CJFG期刊的论文特征
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从其论文来源的广泛性上,可以看出期刊开放交流的程度。国外期刊发表多国论文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全球科学家群体对期刊的认知程度。我们通过本国科学家在本国出版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例,分析其学术交流的范围,从而了解不同语种期刊之间的差别。通过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数据库检索,2010-2012年间CJFG期刊每种期刊上本国论文的数量,计算得到每个国家不同语种期刊的本国论文数量占该语种期刊论文总数的年均百分比。
表3中,可以看出,在本国出版的英文、多语种和国家语言期刊上,中国期刊发表本国论文比例最高,日本紧随其后,中、日两国的期刊论文的共同特征是不论何种语言出版的期刊本国论文占总论文数的比例都比较高,均接近或超过2/3,显示出很强的地域特征。法国、德国期刊的特点是在各自出版的英文期刊中本国论文比例很低,德国出版的英文期刊本国论文比例仅有18.22%,说明其英文期刊具有较好的开放性。法国、德国国家语言期刊中本国论文的比例分别为73.64%和81.41%,国家语言期刊更加凸显了国家的特色是CJFG的共同特点。法、德的多语种期刊与中、日期刊表现明显不同,本国论文的比例较低,呈现多元化的现象。
表3 中、日、法、德四国期刊刊登本国论文数量平均年度百分比
2.2 CJFG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分析
论文的本土化特征是否在其影响力的方向上也有所体现呢?
我们利用JCR进一步分析CJFG不同语种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03年开始,JCR根据影响因子的数值对期刊进行了分区,表述了每种期刊在JCR中的一个可相对比较的位置。JCR期刊分区的两个要素是期刊影响因子和期刊的学科归属,JCR设立了176个学科类目。在本文中也借鉴这种分区方法,给出CJFG期刊在JCR所有期刊中的排序位置,从而分析不同语种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状态。
CJFG期刊广泛分布于176个学科类目中,过于分散,不易比较。SCI的另一个统计产品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设有22个类目,是为方便比较,本文根据ESI 22个学科类目与JCR176个学科类目的对照表[6],将176个学科类目进行收敛,形成了22个学科类目,依此作为本文期刊分区的学科依据。
具体数据处理的方法是,首先将JCR 2010-2012年3年的所有期刊归属于22个类目,计算影响因子3年平均值并降序排列,根据一个学科期刊总数等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期刊数量是该学科期刊总数的1/4,Q1区是期刊表现最为优异的区域,以此类推,Q4区则是该学科尾部的期刊,当一个期刊有多个学科类目归属而产生了多个分区时,则选择最优分区。观察CJFG期刊分区情况,从而得到CJFG期刊在全球科学交流中的认可程度。
通过统计,从英文期刊的分布看(见图1),德国出版的期刊具有良好的表现,Q1区期刊的分布数量与Q2区的期刊数量接近,Q1和Q2区期刊数量为246种,占德国期刊总数的68.72%,超过其Q3、Q4区的期刊数量。以进入Q1区期刊占本国期刊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德国为24.96%,法国为14.38%,日本为6.8%,中国为5%。
图1 中、日、法、德期刊分区
从语种特征的角度看,各国英文期刊在Q1区中的分布优于多语种期刊和国家语言期刊。四个国家中,德国出版的英文期刊在Q1-Q4区域中,期刊数量呈降序排列的状态。法国出版英文期刊中在Q1区的期刊数量最少,但四个区域的期刊分布相对均衡。中国与日本英文期刊的分布都呈现出在Q1区分布极少,在Q2-Q4区的期刊数量占绝大多数的状态。
在多语种期刊的区域分布中,法国、德国、日本3个国家均呈现出Q1区期刊分布少量或者没有分布,Q4区期刊集中的现象,中国仅有4种期刊,分别处于Q2和Q3区。国家语言期刊的分区状态更加不理想,仅德国有2种期刊在Q1区,2种期刊数量也仅占德语期刊数量的2.32%,数据表明,国家语言期刊的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Q4区。
从影响因子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出,CJFG各国的英语期刊的数据都优于多语种期刊和国家语言期刊。各国多语种期刊的分区分布比国家语言期刊的分布有一定的优势存在,而国家语言期刊影响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英文期刊到多语种期刊,再到国家语言期刊,影响力呈递减的状态。从数据看,我们必须承认在科学交流中英文的重要地位。
2.3 本国期刊互引分析
详细分析期刊影响力的构成,可以对期刊影响力有深入的了解。JCR提供了每种期刊的施引期刊分布,有助于我们分析CJFG期刊施引期刊的构成。施引期刊是指引用CJFG的期刊。
虽然1190种期刊隶属于不同的学科,不同学科的引用行为存在差别,但所有期刊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少量的施引期刊拥有较大比例的施引频次。根据这个特点,我们从JCR中选取了1190种期刊,每种期刊的施引频次最高的前20种期刊(以下称为TOP20)及其施引频次。这里要说明的是,根据JCR的数据展示规则,当一个期刊的施引期刊的施引频次小于一定阈值时,具体的施引期刊及施引频次不再列举显示,而是用“ALL Other”表示。如果“ALL Other”的施引频次出现在TOP20中,在本文计算过程中不予计算,因此一些期刊的施引期刊的TOP20实则为19种。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些期刊的施引期刊数量较少,小于20种。在本文描述中忽略这两种情况,统一称为TOP20。
从JCR中获取TOP20的出版国别信息,用于分析期刊出版国之间的互引,数据统计后见表4。
表4 TOP20施引国家引用频次比例分布
我们将表中的数据用图2和图3直观地表示出来,可以看出,各国英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超过半数的引用频次来自于其他国家期刊的引用贡献,在四个国家中,日本、法国、德国期刊来自其他国家期刊引用的比例远远高于本国期刊的引用。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虽然有55.87%的被引频次来自于其他国家的期刊,但有44.13%来自于中国出版期刊的引用贡献,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说明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同样,关注各国国家语言期刊的影响力构成,首先,我们从图3中可以看出,4个国家的国家语言期刊都具有共同特点,即来自本国期刊引用频次在总被引频次中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国家期刊引用频次,显示出国家语言期刊引用的局限性。其次,我们再一次可以看到中国期刊的引用分布与其他三个国家的不同之处,从本国期刊引用与其他国家引用的数值差异看,我国国家语言期刊的引用更为极端地集中在本国期刊上,而其他国家在这个数值上的表现不是如此的突出。
图2 各国英文期刊TOP20国别引用分布
图3 各国国家语言期刊TOP20国别引用分布
3 数据分析小结
通过对CJFG四个国家不同语种期刊的分析,不同语种期刊具有不同的特征,从国家的角度看,中、日期刊的特征比较一致,在不同语种期刊中都具有本土化的特征。法、德两国的特征比较相像,英文期刊、多语种期刊、国家语言期刊渐次增强了本土化的特征:
(1)各国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都优于多国语言和国家语言期刊,在影响因子的区域分布中在Q1区均有期刊分布。
(2)中、日多语言期刊数量较少。法、德两国多语言期刊的特征是本国论文数量较英文期刊的本国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但本国论文比例仍然小于50%。多语种期刊的影响力较英文期刊弱,在影响因子的区域分布中多集中于Q3和Q4区。
(3)国家语言期刊具有较为明显的本土化特征,期刊的影响力也主要来自于本国期刊的引用。充分体现了期刊本土化的局限性。
不同语种期刊在国际科学交流中的位置,说明了英文期刊在科学交流中的主导作用。汤浅光朝1962年发现科学中心转移规律,自1920年以来,世界的科学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根据SCI数据统计,美国的论文产出一直为世界之首,英语代替其他语言成为主要的科学交流语言。在Zitt M[1]以及他人的研究成果中,也表明了英文期刊出版量的极速增长。其他语言渐次退出主要地位,成为区域化、本土化的交流语言。
CJFG不同语种期刊的数据表明,中、日国家语言期刊无论在期刊论文分布还是期刊影响力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本土化的特征。德、法期刊的本土化特征不是特别强烈。我们可以从语言的分布角度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维基百科统计[9],汉语拥有最多的使用者,但在地区中主体分布在中国境内,日语的使用也局限于日本本土。法语虽然是法国的官方语言,但使用者分布于全球,是次于英语的洲际语言。德语虽然集中在欧洲使用,但具有多国使用的特征。同时多位研究者也认为科学中心不是唯一性的,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地域分布[10],因此语言多元化与科学研究成果价值有密切关系。语言分布的特征看,拥有语言使用的人数多少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是全球多区域的分布,并可以形成科学交流的环境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德国、法国多国语言的出版证明了这一点。而中、日两种语言在地域上的局限性,客观上形成了期刊的影响力基本局限于本土的现状。
4 讨论
回归期刊的本质,期刊是承载科学研究成果,并起到传播、培训的作用,面对各国科研工作者,各种语言期刊存在有其必然性。如果期刊的目标定位是国际影响力,期刊的语种选择必然是英语,并且应该是国际化的稿源,形成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如果从期刊服务于作者与读者的定位看,国家语言和多语种期刊的出版也是期刊出版的方式,不仅满足了本国作者的需求,并通过多语言的交换方式,向更广泛的学术范围推广科研成果,CJFG都出版了中-英、日-英、法-英、法 -西、德 -英等多语言的期刊,也许这也是解决提供国家语言期刊或多语种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
在国际化、全球化概念的推动下,一些国家较多地引用“研究中心国家”的论文,而比较少地引用自己国家的论文[11]。在期刊出版方面,一些小的国家直接采用英语出版期刊,但科学研究的大国会采用什么的措施?一个国家期刊的出版模式受到本国科研投入、产出以及从期刊中得到的成果回报等多种因素所决定,国家科研成果不仅需要在国际上进行交流,也需要在本国进行传播,期刊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道路。
科学交流语言的客观现实说明了英文期刊的重要性。我们尝试用数据的事实说明了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现状,在工作中我们感到数据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也认识到中国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虽然普遍还不是很高,但已经有领跑者,显示出进入国际交流平台的实力。对更多的英文期刊而言,中国的英文期刊应该属于全球的,并应更多地获取全球科学家的关注,真正提高国际影响力。
1 Zitt Michel, Perrot Francois, Barre Remi.The Transition from“National” to“ Transnational” Model and Related Measures of Countries'Performan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8,49(1):30-42
2 http://ulrichsweb.serialssolutions.com/.2013年12月16日查询
3 张月红,王森,林昌东.国内英文版学术期刊的发展历史和国际化的实施举措.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专刊):754-757
4 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出版年鉴(2012年卷),2013
5 Jim Testa VP.The Thomson Reuters journal selection process.http://wokinfo.com/essays/journal-selection-process/
6 ThomsonReuters.List of Fields for Standard and Deluxe Indicators
7 Journal self-citation in the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ence edition(2002).http://wokinfo.com/essays/journal-self-citation-jcr/
8 The Royal Society.Knowledge, Networks and Nations: Glob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in 21th Century.2011
9 List of language by number of native speakers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languages_by_number_of_native_speakers
10 袁江洋.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科学文化论坛.2005,2(2):1-12
11 Olessia Kirchik, Yves Gingras, Vincent Larivière.Changes in Publication Languages and citation Practice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Scientific Impact of Russian Science(1993-2010).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63(7):141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