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中职财经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2014-02-05赵丽英

职教通讯 2014年24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校企中职

赵丽英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它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途径。

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重要过程,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并通过劳动收入直接体现其价值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紧密相关,这些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因此,大力推进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有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本文在阐述校企合作共建中职财经专业教材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职财经专业教材现状,进一步就如何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财经专业教材建设提出建议,从而促使中职财经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财经专业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落实职教改革文件精神的体现

中职财经教材校企间的合作开发,是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要将学生发展始终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灵魂,就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职教办职教,使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必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二)是对接职业标准的关键

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来源于企业,因此,中职教材校企间的合作开发,是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的关键。

(三)是对校企合作新途径的探索

中职教材校企间的合作开发本身就属于校企合作的范畴,一套切合工作实际的中职教材不仅能满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应该能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这样,不仅实现了学校教学与就业市场的零对接,同时,也扩大了教材的使用范围,实现了合作共赢。

二、现有中职财会专业教材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劳动者。要想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新的课程体系,教材的选用至关重要。所以,中职教材建设就应从这一根本任务出发,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但是,目前中职财经类教材的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绝大部分是高职高专教材的浓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论性强,培养目标不明确

与快速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相比,教材建设是明显滞后的。这样,造成大部分学校一直借用高职高专教材。[1]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利大于弊。借用的专科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普遍存在“繁、难、偏、旧”现象,许多学生既听不懂也学不会,产生厌学心理。

(二)内容陈旧滞后,无法与地区、行业发展相匹配

当前,职业教育几乎完全使用国家、地方的课程教材,这种沿用传统中职教材的做法,无法及时全面地考虑到各地的实际需求。国家、地方课程教材开发周期长,时效差,教材内容滞后,不能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无法与地区、行业发展相匹配。再由于国家教材涉及面广,以全国专业培养目标为统一标准,很难体现当地用人单位和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专业针对性较强的理论和实训教材未能进入课堂,致使职业学校在教材选择和订购时非常盲目,往往勉强应付了事。

(三)缺乏技能实践性训练项目

近年来,出版的中职教材种类有所增加,但主要是供教师授课使用,缺少相应配套的实训类教材,优秀的实训教材更少。[2]80即使有一些,由于缺乏企业专家或岗位一线技术人员参与,这些教材仍然偏重对理论知识的编写整理,存在理论性强而针对性和应用性不足的问题,缺乏对技能实践性训练项目的开发。

(四)适用对象不明确,缺乏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

中职教材应对所面向的专业方向、职业岗位予以说明,教材的学习对象要有针对性。但市场上多数教材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教材,又可以用作培训教材,还可以作为自学者的学习参考书。[3]这样的教材,既没有针对具体的就业岗位,也没有针对具体的学习对象,似乎所有与该专业相关的任何学生都适用。

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双证制”,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80但目前,中职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无法对接。

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财会专业教材建设思路

(一)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确定教材编写大纲

按教材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制订编写大纲,结合教育部大纲的指导思想,选择财经商贸类职业岗位群为调研对象。编写团队通过分头到企业进行调研,或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等方式,明确企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的需求,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整合和优化,做到教材内容紧密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突出实用性。同时,与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有效衔接,加强教材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将“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及时编入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依据岗位需求,确定编写内容

校企合作教材要与课程建设紧密联系,要与行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做到教材内容更好地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融入企业生产的新技术,严格贯彻最新标准、规范、工艺和规程要求。

例如,在编写《会计基本技能》假钞鉴别这一项目时,就要依据“会计职业入门的假钞鉴别技能要求”,让学生通过“看、摸、听、比、测”或借助仪器等,激发兴趣、反复练习,从而使其准确、快速地掌握假钞识别技术。

(三)灵活使用模块、项目、任务式结构

财经类专业如会计、营销、金融等,在社会活动中与各方面接触频繁,涉及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因此,教材应与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宜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情景化或案例教材,让学生能通过典型案例体验职场情景,完成所有模块的学习,并便于教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编写《市场营销学》中,可结合实际的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和营销活动,将编写内容分为营销管理、营销策划、营销组织三大模块,以培养学生调研、市场分析、推销、攻关等能力作为完成项目。

此外,教材在表现形式上,应大幅增加表格和图说的成分,充分体现图说的优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四)“校企合作”组建编写团队

按1+1、1:1的要求,组建由中职学校一线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编写团队,共同完成教材内容的精选、编排、审定等工作。主编、副主编可分配学校、企业各1名,参编人员学校、企业对半。按编写队伍人员的优势做好编写分工:一线教师因其了解各自教学规律、编写教材符合规范要求,可承担执笔编写工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熟知工程技术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并掌握大量工程技术实例,可承担编写大纲及教材内容的审定等工作。这样,校企双方合作开发教材,既反映了职业技术的要求,也有利于教材的编写,从而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五)倡导开放化的评价方法

主要体现为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将综合素养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过程中,除严格要求、管理、训导学生外,更加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和习惯的形成。既对结果进行评价,还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除了进行学校传统的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如: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来评价学生成绩,使学生不仅掌握企业账务处理程序,而且从个人品行上受到约束,提高职业素养。

四、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中职财会专业教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结构内容要注重延伸

教材编写要注重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相适应,既要体现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又要体现与高职高专教育的衔接。应积极按照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要求,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贯通。

(二)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

财会工作领域的诸多方面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例如:个人所得税率起征点的变化,部分地区和行业“营改增”试点等,导致了账务处理业务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影响到会计工作领域和会计教学领域,所以,会计实训教材的内容编写一定要与时俱进,要将会计、税收、金融新政策新制度及时融入教材之中。

(三)实训项目要和企业岗位需求对接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安排上,紧密结合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能用的原则;在实训项目的安排上,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

(四)素材收集要拓宽渠道

要选择多种原始素材的收集途径,切实培养学生将信息化应用当作学习、工作和生活技能。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实训基地的资源等,还可与当地大型商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由这些企业提供原始真实素材、典型业务案例等。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思考[EB/OL].[2012-12-08].http://wenku.baidu.c.

[2]宋岩丽.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80-81.

[3]杨静.思考与行动:职业教育如何开展与推进校企合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18-25.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校企中职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校企合作五反思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