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运用“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案例设计
2014-04-08周万民
周万民
六步教学法,即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精心设计每个学习情境,基于生产任务驱动为教学实施过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生产任务单的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和能力训练。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六个步骤:信息资讯、任务计划、任务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检查和结果评估。有三大具体特征:教学项目对接生产任务、分组实施对接生产组织形式、角色扮演对接生产岗位要求。以数控车削典型零件为例,材料为45铝棒,按照图纸要求完成该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用六步教学法设计教学,作为一个教学案例,集中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要求。
一、信息资讯
主要对任务进行解释,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并掌握完成本任务的相关知识。教师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任务准备:教师主要将零件加工的任务交待给学生,组织学生分组,将能力不同的学生合理安排。由学生自行选出组长;教师下发学习资料,包括任务单、工序工艺卡、切削用量参考资料、评估标准等学习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加工刀具、工艺基础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相关资讯准备(见表1):
(1)刀具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被加工材料、加工工艺、几何形状等。
(2)切削参数的选择:背吃刀量、主轴转速、进给速度的确定。
表1 信息服务所需检索项目
二、任务计划
学生明确任务后,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小组合作学习,制定工作计划。学生以班组为单位,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包括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其分工,等等。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各组分别拟定任务的计划;制定加工工作任务流程;明确分工,确定角色扮演的各人员,并明确各人员应负的职责与注意事项;明确各环节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分组编写组别分工、数控加工任务表等(见表2)。
班级按模块划分为6个小组,每个学习小组7-10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轮流扮演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务,每个学习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起组织协调作用。
表2数控加工任务
(一)数控编程加工步骤
分析工件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数值计算、编写零件的加工程序单、程序输入、校对程序、零件加工。
(二)数控加工工艺
在对零件图样作全面分析的前提下,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法(装夹定位方法等)、加工路线(如对刀点、进给路线)及切削用量等工艺参数(如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根据“先粗后精”的工艺原则,先进行工件外圆的粗加工,然后精加工,最后进行割断。
三、任务决策
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小组确定的计划,各组成员汇报提出各种方案,最后由全班讨论,确立本项目的最佳实施方案。讨论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各组简要汇报工作计划和分工要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各组进行优化,确定实施方案。
(一)工件的安装定位
采用Ф40的铝棒料,用自定心三爪卡盘夹持工件,一次安装完成加工。
(二)刀具的选择
根据加工工艺路线的要求和“粗精分开”的工艺原则,需要用到粗车刀、精车刀和割刀3把刀具,再配合零件形状的要求,粗车刀和精车刀必须为正偏刀。
(三)切削用量的选择
切削用量的选择,一般从毛坯的材料、零件的技术要求、刀具的性能和耐用度以及提高加工效率等角度综合考虑。可以根据经验或查阅相关的切削用量手册来确定切削用量。
(四)程序编写
确定工件坐标系,主要是要确定工件坐标系中X轴的位置,即Z=0的位置,一般选择工件的右端面,选择工件右端面中心作为坐标系原点。完成各坐标点的计算。换刀点的选择,均采用离工件右端面X100、Z150的位置作为换刀点。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明确解答,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观看、指导学生按计划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具体地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按计划流程及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各自分工任务;及时填写各类过程性表格;老师通过观察各组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检查(见表3)。
表3学生互评/自评
续表3
四、任务检查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检查工作过程、结果,出现问题时可以随时请教师或学生帮助解决。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自查、小组互查,填写评价表(见表4)。教师在各组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进行过程检查。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对结果进行检查。
表4 零件检测项目考核
五、结果评价
完成任务后,对产品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同时其他组同学提出问题,本组回答问题,开展双边交流。教师对学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价,对于产品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根据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用多方面方法进行,制定一套科学的质量检验体系,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作总结。一方面,得出各组评价成绩,另一方面,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找出不足。学生分组整理任务完成情况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完成报告。各班组进行成绩互评,教师给予各小组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