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引领、能力本位”视阈下高职“概论”课单元教学设计探讨

2014-04-08

职教通讯 2014年24期
关键词:理论课高职思想

高 庆

一、“90后”高职生的成长特质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已经是清一色的“90后”,其成长背景、话语言说及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方面与前代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边成长一边见证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些人在“吃麦当劳、看大片、玩iphone”中长大;他们经历了竞逐名校的激情与悲摧,也直面着惨烈的就业竞争中的“伤不起”,早已不再拥有“天之骄子”的自豪;他们习惯用手机QQ聊天,在微博里“拍砖”,用博客表达自我;他们思想解放、个性独立,崇尚在自己的地盘上“我的青春我做主”、“不走寻常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曾对新生代大学生评价道:他们的最大特点是自我选择性极强,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趋同意识很淡,喜欢自主展示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摸索新的思路。[1]在这样一个发生着全新变化的时代,如何使打着鲜明时代烙印的年轻一代更好地成长成才,如何承载好引导大学生坚定信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思维、健全人格的重任,这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二、思想引领:思政课的内在要求

学校教育,德育首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下发以来,各高职院校从战略高度研究落实文件精神的工作部署,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做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全方位推进了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而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实践和强调创新的时代,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置身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现实,面对理论疑惑、道德困惑和价值抉择,作为有鲜明意识形态性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工作,把持住“思想引领,能力本位”的定力,在强化学生的能力历练中,切实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厘清“六个为什么”、搞清“七个怎么看”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四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为其成长成才进行有效的人生导航。

三、能力本位:思政课的时代承载

长期以来,我国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的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体系的基本构架仍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师、教材、课堂的“三中心”。这就决定了学校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必然是以教为主、以学为辅。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了“黑板上开机器,教室里种水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景象。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这种单纯接受性学习“将学生变成了由教师填装的容器,他越是填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一个好教师。这些容器越是温顺地接受填装,他们就越是好学生。教师与学生不是交流,而是发布公报和存储,学生则被动地接收、记忆和重复”。[2]这必然造成对学生主体性的漠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无压力感、无质量感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的锻炼与提高都受到极大影响。这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严重相悖,学生的素质能力无法达到企业和社会的要求。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作为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之实践性力量,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能力素质是在任务或情景中表现出的一组行为。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能力本位思想作为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职教价值观,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职业人,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所以,尽管能力本位思想日益为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职教思潮所取代,但它的基本思想、它对能力的强调至今仍有影响力。[3]能力建设也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普遍的价值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强调,要教育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5]国内知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在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书中也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要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对高职生的能力培养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紧密联系时代发展要求,需契合课程内容和包括高职生成长的时代脉动,从当代高职生自主性、独立性较强的特点出发,着眼于其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不擅长抽象思维但喜具象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质,对教学的内容、体系、方法、过程和评价机制等进行整合重构和精心设计,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本位”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整合研究性学习理念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激活理论学习动力,强化实践活动张力,注重研究互动体验,拓展课堂内外的学习时空,有机引入大学生喜欢的时尚流行元素,力求使高职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知行合一”,以立体化培养高职生的政治鉴别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变革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为其成长成才打下精神底色。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好学生理解人生和社会、学会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正确分析和认识人生实践中的问题、思想认识中的问题和社会历史现象或事件、科学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四、“思想引领,能力本位”视阈下高职“概论”课单元教学设计

高职“概论”课单元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概论”课单元教学设计——以“圆桌话题——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下中国”为例

续表1

序号步骤名称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课内/课外7巩固:训练与检验视频案例1:南平小学生致信血案凶手步骤1:教师播放视频(片断);步骤2:分组讨论并小组交流:学生对此段视频发表看法;步骤3:教师点评总结并加以引导:构建和谐,理念先行———要用和谐思维和大局观认识事物,分析社会问题,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视频案例2:泼粪、鸣枪、放藏獒———“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如何化解步骤1:教师播放视频(片断);步骤2:分组讨论并小组交流:学生对此段视频发表看法;步骤3:教师点评总结并加以引导:构建和谐,知行合一———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践行和谐理念。视频案例3:拦车救狗,该不该?步骤1:教师播放视频(片断);步骤2:分组讨论并小组交流:学生对此段视频发表看法;步骤3:教师点评总结并加以引导:构建和谐,理性行事———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要以科学的态度运用和谐思维与和谐理念,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展示提问视频播放小组汇报学生交流25分钟课内8归纳总结我们应掌握系统、理性的思维方法,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参与意识,自觉投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问、归纳多媒体板书思考、回答、记录5分钟课内9拓展:布置课后任务思考:在课外拓展阅读相关书目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发挥什么作用?课后项目任务(能力拓展训练)1:“和谐宿舍我构建”舍友恳谈会:“本是同舍友,下手何其狠”,近期大学舍友相害案的警示与思考(提交《“和谐宿舍我行动”倡议书》,并附恳谈会照片、录音或视频)。课后项目任务(能力拓展训练)2:以“二代现象”调查、新生代农民工“融城”调查、拷问“美丽中国”的雾霾之殇、用什么终结PX项目“一闹就停”的困局等为选题(任选一项),分组进行社会调查(提交并调查报告)。注:课后项目任务1与2,各组任选其一。教师说明具体要求多媒体板书记录5分钟课内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怎样教”固然没错,但聚焦“怎样学”更为重要。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总是要通过学生自身一定能力的活动才能实现。“听起来感动,想起激动,做起来不动”,是一种无效的教学劳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需经由“认知→认同→践行”的管道来检验,必须把“教”为中心转到“学”为中心上来,必须把静态的理论知识付诸教师精心指导和科学设计的课内外项目任务之深度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真谛并“进头脑”,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素质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自觉行动,从而成长为受用人单位和社会欢迎的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个体优势突出、持续发展的人才。树信仰,长知识,重体验,强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学用一体化”,这是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共性要求,同时,也应该成为检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显性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田豆豆.面对“80后”,思想政治课怎么上?[N].人民日报,2007-07-10(10).

[2]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30周年纪念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3.

[3]百度百科.能力本位教育[EB/OL].[2012-03-21].http://baike.baidu.com/view/3245802.html.

[4]朱德范.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1(7):25-27.

[5]新华社.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5-11-1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13/content_3772626.htm.

猜你喜欢

理论课高职思想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