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人才需求的高职个人理财课程教学探究
2014-04-08李明霞
李明霞
自2005年起,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进入了迅速扩展时期。据统计,2013年中国千万富豪人数为105万人,平均年龄只有38岁。而在上海、广州、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个人理财意识已经深入普通大众,个人理财服务和创新也成为区域金融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区域经济发展活跃的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市这几年来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已经形成了昆山花桥等金融外包产业群,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人才需求空间。因此,作为培养地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个人理财课程应运而生。
一、苏州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苏州拥有的金融机构总数超过610家,其中,银行机构60家,保险机构72家;创投公司总数达116家,占江苏全省的一半以上、占全国的10%;新增小贷公司10家,总数达93家,占全省总量的近1/5。显然,苏州已经成为一个机构集聚、融资水平提升迅猛、金融创新不断加强的区域。无论是银行还是证券、基金、信托、投资咨询、财务公司、理财公司或理财中介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个人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均日趋旺盛。[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所决定;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态势、双独家庭对抗未知风险能力的提升、以及金融市场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推出等多重因素,也共同决定了理财市场具有广阔的空间。
目前,人才市场上相对需求集中的岗位,如银行大堂经理(助理)、理财经理(助理)、理财顾问、财富管理师等均需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金融、经济相关专业背景,主要核心技能要求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投资理财的理论和技能掌握已经成为学生在此领域就业的核心要素。
图1 核心技能要求
二、高职院校个人理财课程理论教学思考
根据中国知网进行统计,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对于个人理财课程理论教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意见和建议。陈惠芳认为,高职高专在此领域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针对学科特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2]黄祖梅从教学效果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应通过选用优质教材、善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块化教学、抓好实训教学环节、精选讲座和案例课程等途径进行改进。[3]孟德锋和张瑞强调了个人理财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改善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能力。[4]张艳英则将理财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以解决学生在理财过程中遇到问题为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5]叶梦琪以银行实际理财岗位所需要具体职业标准,对高职理财课程进行具体设计。[6]由此可见,个人理财课程的重要性已得到诸多高职院校的认可和重视。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一,一直以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源头。苏州金融产业的集群效应明显,而由此带来的人才需求缺口大,故学院对于金融专业教学方面尤为重视。
个人理财教学为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学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尚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笔者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总结了“90后”高职学生学习的关键特征,并据此来设计理论教学情境,具体如下。
(一)关键特征一:集中度
根据学校每年的教学检查及反馈调研,“90后”高职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限短,所以,理论授课必须把握好度的控制,包括每节理论课教师主讲时间度的控制和教学情境设置度的控制。理论教学以“先会后懂”、“实用够用”为指导原则。所谓“先会后懂”,就是在课堂教学时,先教会学生如何去做,然后再问为什么,因为当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后,利用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度传授理论,相对来说效果更好。如进行外汇理财教学时,学生首先要学会看明白银行挂牌的外汇牌价,知道怎样看就会产生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实用够用”,则是在调研苏州地区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实际业务和岗位需求基础上,设定高职学生的教学情境和内容。根据实际反馈,教学中以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指定教材为参考教材,同时,以美国杰夫·马杜拉的《个人理财》为拓展教材,两者相结合,既为学生参加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又拓展了学生的理财思维及后续发展空间(学生毕业3-5后,将参加注册理财规划师CFP考试认证)。
(二)关键特征二:主动性
“90”后高职学生相对来说主动意识薄弱,而个人理财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又相对较多,综合性强,因此,基于过程管理的量化考核非常重要。笔者设计的平时课程考核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占总考核比重的60%,其中,学生的课堂主动发言及小组团队沟通合作项目比重达到40%。同时,细化每一评价指标的具体执行方式,如课堂主动发言一次加4分,每人每学期课堂主动发言5次即可获得20分平时分。在课程进展过程中,还利用看板管理方法及时公布学生的平时考核分,使学生及时掌握自己在每周的考核情况。从而有意识培养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和活跃分子。
(三)关键特征三:创造力
高职学生其实并不缺乏创造力,而是缺乏激发创造力的机制和平台。因此,在个人理财课程中笔者增加了课程项目的考核。所谓课程项目,即结合本学期实际教学内容设计有实际应用意义和价值的项目。如在理财顾问模块学习完毕后,
教师启发同学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开展的与此相关的项目有哪些?学生分成小组,经过头脑风暴会产生很多创意和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将这些想法变为现实,并积极为这些项目的实施搭建平台和提供指导。另外,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更多有创意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才华,笔者还利用每节课10分钟时间开展“金融播报”活动。参与金融播报的同学,需将一周以来发生的重要金融类新闻,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播报和分享,同时,听众要对他们的播报进行内容、时间、播报方式、收获度等方面的评价。
三、高职院校个人理财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在“一个专业对应一个核心公司,一门课程开发一个对口企业合作项目”的思路指引下,学校在2008年便率先和中融外包苏州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主要项目为苏州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银行培养大堂客服及后台金融数据处理等岗位人才。近年来,随着综合理财服务的兴起,学校还和太平洋、东吴证券等知名金融机构合作,共同筹建校内“综合理财工作室”,共同开发苏州地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的综合理财业务。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可以随时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从而获得客户接待礼仪、金融电话销售、金融数据处理和挖掘等多方面技能的训练和提升。
另外,实践教学还以开拓学生思维和视野为出发点。学院结合所处的区域地理优势,每学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钱币、基金博物馆,到全国最先进的银行体验中心参观,至上海金融博览会进行学习和调研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目前,苏州区域经济的强劲发展及金融机构的快速迈进,使大众时代个人理财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各类金融机构的市场需求又促使理财咨询和服务、理财销售、理财产品研发设计甚至私人定制等相关岗位成为热门。笔者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对个人理财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以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学生群体特点,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芊.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127-128.
[2]陈惠芳.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9(12):33-34.
[3]黄祖梅.增强”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78-79.
[4]孟德锋,张瑞.高校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147-148.
[5]张艳英.高职金融专业《个人理财》教学改革探讨[J].今日中国论坛,2013(5):147-148.
[6]叶梦琪.基于理财经理岗位的高职个人理财课程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