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走向国际化的课程教学改革

2014-02-05恒,陈

职教通讯 2014年24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教学资源实训

迟 恒,陈 垚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制药在国内发展逐步脱离只能拾人牙慧以仿制药为主的起步阶段,稳步进入在国家政策和国外药企进驻的利好形势下初见规模的兴起阶段。行业发展带动了人才需求,对生物制药相关专业的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极大推动了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生物制药工艺”课程作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科目,理应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本文提出“先行企一步,急行企所需,促行企发展”的课程改革目标,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介绍“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初步改革实例,并对进一步深化教改做出了规划。

一、“学生为本,理念当先”——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更新

学校和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教育的精髓所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强化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启蒙教育的专利,不能将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或者习惯被动学习归咎于其大学前的基础问题。[1]高职教育有定向性强、职业化程度高、实践实训比例大等特点,学生学习的目的和过程往往已程序化和体系化,流水线式的教学可以让他们掌握技术和能力,却也面临着机械性的弊端,学习动力和兴趣有渐渐磨光的危险。

从正视这一问题出发,笔者所在学校将“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先行企一步”进行超前计划,以国际化的水准来衡量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时效性。借鉴欧美职业教育的经验,对比其生物制药专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对课程安排加以改进。例如在理论教学方面,添加了“进展追踪”环节,让学生自行选定一个国外上市的生物药品,对其工艺流程和我国国内的开发进展进行跟踪调查,以加强学生对行业前景的了解,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职业目标的定位。[2]职业教育不能退化为“眼前”教育和技工“孵化器”,而是要让学生在毕业后的数年内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授人以渔”,让学生在职业道路上常怀提高竞争力的能力和信心。

二、“行企为标,急其所需”——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改革

(一)把实训实习搬到企业

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可谓迅猛,其工程工艺基础也日趋国际化和完善化,企业对员工业务水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因而不得不加大岗前培训的力度和难度。学校提出“急企业所需”的口号,一方面,邀请企业专家来做课堂讲座,另一方面,支持有兴趣的学生到企业参加项目培训。例如,本省某药企新上马一个生物技术制药项目,正值生物制药工艺课程实训期间,学校请企业专家来做动员讲座,而后学生报名跟班新项目的培训实习。这样,不仅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企业,积累了与时俱进的实习经验,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储备,可谓双赢。

(二)把企业考官请到课堂

“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实验实训成绩为主(60%),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为辅(各20%)。实施过程中,学校注意到学生的应试心理较严重,这对技能的真正掌握有害无益。因此,在最近的教学改革试点过程中,学校一改往日实训技能操作集中考试的做法,采取随堂考核方式,将学生分成4-5人每组并设组长,安排单项技能任务,邀请企业导师和学生组商讨具体实验内容并实施,实验结果由学生组长做口头报告,最后由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将企业需要的技能点和解决问题能力融入日常教学;二是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实现教与学的无缝结合,也淡化了学生对考试的心理负担。在一个多肽药物凝胶柱色谱分离的实训环节中,出现肽类药物在色谱柱上聚集沉淀而无法洗脱的疑难问题,企业导师建议更换洗脱剂配方。一个小组重新设计溶剂配比,成功回收了部分样品;另一个小组则借鉴了在别的项目上使用的预处理方式,选择了糊精作辅料与肽类药品形成包合物,大大降低了聚集的风险,虽然多了一步操作,但是纯化效果更好,得到了企业导师的好评。

三、“高标育才,推动行企”——师资和教学资源建设创新

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生物制药专业国内外行业企业的水平差异,抢先一步建设具有国际行业水准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库以及实训实习条件,则是从中长期角度培养人才的关键行动。高标准和超前培训的人才反过来又可以带动企业的发展,因为不只是高层次的研发队伍需要创新型的智囊,实施技术工艺的生产检验部门也需要有工艺操作技术、问题处理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的活力团队。

(一)师者变学子,四海求真知

提高师资水平这条路永无止境,在教学中也会遇到教师纸上谈兵和井底蛙见的时候,邀请企业导师来指导实训是一条解决之路。学校不遗余力地派遣专任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获取第一线生产和研发的经验。针对生物制药行业国内外差异较大的问题,学校还积极引进相关专业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同时,派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到海外进修,以期把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网络远程实训,资深人员讲座

教学资源多样化和新颖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生物制药工艺这门课的建设中,学校先后安排了几次网络教学,请在海外访问的老师实地介绍先进工艺技术,弥补了校内实训条件和国内药企实训基地的不足。学校也邀请外资药企资深技术人员来校做研习讲座,介绍生物制药的前景、就业情况和主要技术路线。学生对这种形式反应热烈,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走国际道路,迎职业前景

在高职类“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建设开发中,应该不拘一格地吸收新鲜元素,时刻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把课程改革的中心定位在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教育方式上。学校计划在进一步的实训建设中引进国际先进的生物制药设备和流程,并配备操作规程方面的双语教学,为学生拓宽眼界和就业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激烈的竞争,不仅是生源和教学资源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与行业企业互相推进的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更要立足于学生,因材施教,同时,着眼于行企需求,有的放矢。生物制药工艺课程应该创新地提出先行企一步,立足长远,做到人才培养的超前化、配套化和国际化。只有这样,教学改革才能脱离空谈,真正使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郭成栓,欧阳浦月,杜敏.基于工作过程的“生物制药工艺”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通讯,2013(18):21-23.

[2]胡莉娟,王云天,高睿.高职生物制药工艺课程改革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98-100.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教学资源实训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