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外因和混沌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双循环发展模式探究

2014-02-05华德仁

职教通讯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涯建构大学生

华德仁

基于内外因和混沌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双循环发展模式探究

华德仁

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两个循环发展模式指:大学生“自主建构”及教育者“潜能开发”的内外因循环发展模式和创业生涯教育的“蝴蝶模型”循环发展模式。这两个循环发展模式从整体上涉及和完善了以创业力培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新模式,推动创业力培育和生涯教育的纵深发展。

大学生;创业教育;双循环;双循环发展

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是扩大就业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经济活力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在给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开幕的贺信中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率及创业成功率仍然很低,据麦可思《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虽然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比2011届高0.4个百分点,比2010届高0.5个百分点,但仍然只有2%的比例[1],创业成功率也只有3%左右。因此,作为高校教育者,还需继续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

1991年东京国际会议《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报告把创业教育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广义的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使未来的职业者具有首创精神,同时具有创业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社交、管理技能。这一界定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2]彭钢在其《创业教育学》一书中认为,创业教育的内涵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1)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青少年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2)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青少年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剧本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3)通过创业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变革者的参与者。[3]因此,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整个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它有助于学生将创业愿景内化为学生的创业素质。

模式在《辞海》给出的解释是“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样式”。笔者认为,“教育模式”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抽象和具体的教育活动凝炼成一种相对静态的,相对稳定的样式,用以研究和推广,或者说“教育模式”是对教育实践的一种升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在高等教育系统内,为实现创业教育活动诸要素相对稳定的资源整合。[4]

二、构建两个循环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在探索创业教育模式过程中,构建了两个循环发展模式,即大学生“自主建构”及教育者“潜能开发”的内外因循环发展模式和创业生涯教育的“蝴蝶模型”循环发展模式。这两个循环发展模式从整体上涉及和完善了以创业力培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新模式,推动创业力培育和生涯教育的纵深发展。

(一)大学生“自主建构”及教育者“潜能开发”的内外因循环发展模式

大学生“自主建构”及教育者“潜能开发”的内外因循环发展模式遵循教育规律,设计了大学生“自主建构”内因发展路径和“潜能开发”的外因引领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自主建构”内因发展路径和“潜能开发”的外因引领路径

1.大学生“自主建构”的内因发展路径。人的生涯发展的自觉、自决性表明:人的生涯发展虽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在引导不可缺少,但从最终还是自主构建、自我生成、自我发展的过程。本成果设计实践了着眼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生涯发展的纵向引领路径:指受教育者把生涯发展整合到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发展教育与传统就业教育进行纵向设计,自主建构阶段式生涯发展体系。

2.教育者“潜能开发”的外因引领路径。潜能是指蕴藏在人体内尚未被释放出来的各类型的能力或能量,是创业竞争力的巨大源泉。人的生涯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的内在潜能不断发掘并在各个发展时期逐步展现的过程。教育为潜能的开发与展现提供了条件。该体系把创业启蒙体系、师资建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育环境建设、考核评估体系进行横向设计。把创业精神教育、过程教育、挫折教育和机遇教育列为创业竞争力培育的四大模块。系统培育大学生创业竞争力。

(二)创业生涯教育的“蝴蝶模型”循环发展模式

该模型的提出是受澳大利亚职业生涯的“蝴蝶吸引子”和职业生涯混沌理论的启发,在创业生涯教育中关注创业生涯规划中“计划”之外的“意外”事件,如图2所示。该循环模型主要具有三方面特点:创业设计与实施中“学生本位”思想的贯穿与融合;学生创业生涯教育微观领域的延展与推进;对传统生涯教育方式的挑战与革新。

在“蝴蝶模型”循环发展模式中,学生或个人或成对或组成小群体,用一些他们亲身经历或臆想的情况循着圆圈的线条填充模型:在模型左边圆圈12点钟位置上,学生填写一个他们计划好的终极目标,如图3所示;在3点钟、6点钟和9点钟位置上分别填写目前、两年和四年的计划;接着,要求学生根据抽到卡片上的内容,在模型右边圆圈6点钟位置上,填写抽中的偶然事件,让学生考虑这件事对他们的计划产生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填写在模型右边圆圈12点钟位置上;然后,要求学生沿着“机会圈”逆时针运动,在中间与计划圈相遇的位置,要求学生并靠着原始计划填写修改的两年和四年后的计划,完成上述步骤后,教师鼓励学生领会原始计划与修改计划的差异之处。

图2 “蝴蝶模型”演化

图3 “蝴蝶”模型案例

总之,大学生“自主建构”及教育者“潜能开发”的内外因循环发展模式和创业生涯教育的“蝴蝶模型”循环发展模式,贯穿融合了“学生本位”的思想,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全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成功规划自我创业生涯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两个循环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创业教育方式,将创业教育的内因与外因、创业生涯的目的性和突创性有机联结,运用整体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学生开展创业设计、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1]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李春琴.中国创业教育十年研究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10(9):199-203.

[3]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4]袁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李 漪]

华德仁,男,常州大学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G718

A

1674-7747(2014)11-0046-03

猜你喜欢

生涯建构大学生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大学生之歌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