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职业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4-06-01张弘钱丹王艳净缪若男顾唯

职教通讯 2014年11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人际适应性

张弘,钱丹,王艳净,缪若男,顾唯

职业适应性是一种职业能力,它是个体与某一特定职业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职业适应性具有层次结构性。它是指个体与某一特定的职业环境进行互动,对自身的职业角色、能力、态度、价值观及人际关系进行评估并不断作出调整以达到和谐的过程。职业适应性的构成要素应包括职业环境适应性、职业角色适应性、职业技能适应性、职业人际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等。[1]职业适应性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每个准备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的职业人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2]职业适应性的高低已经成为试图进入新岗位的职业人各项基本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职生的职业适应性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并从学校和中职生自身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的对策。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职业适应性问卷”包括34个问题项目,5个分量表,分别测量中职生在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学习与技能适应性和职业人际适应性方面的表现。经检测,该问卷的克龙巴赫α系数范围在0.8326~0.8774之间,总体 α 系数为 0.8367,表明问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良好。问卷采用的是5点计分制评估,要求被试对每个评价项目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进行判断,统计时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计分为1、2、3、4、5 分(反向计分题目依次记为 5、4、3、2、1)。由研究者担任主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给予足够的时间请被试答卷。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for Win17.0软件包处理。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为江苏省常州市三所职业院校的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39份,其中有效问卷1022份,有效率回收为85.17%。其中,男生409人,女生613人;一年级352人,二年级320人,三年级350人;文科类学生431人,理科类学生65人,工科类学生425人,艺术类学生77人,其他24人;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693人,农村学生329人;独生子女737人,非独生子女285人;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507人,担任班级学生干部的421人,担任学院(系)学生干部的65人,担任校级学生干部的29人。

二、研究结果

(一)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的基本情况

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的情况调查与统计(见表1)。由表1可发现,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的总均分为3.47354,说明中职生的职业适应性处于一般水平,其中职业心态适应性(M=3.7456)得分最高,人际适应性(M=3.6169)和职业选择适应性(M=3.3624)分别位于第二、三位,学习及技能适应性(M=3.3358)和职业环境适应性(M=3.3070)相对较差,排在第四、五位。

表1 职业适应性各因子的均数排序

(二)不同类型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的水平差异研究结果

1.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中职生在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并且男生均高于女生。

表2 中职生职业适应性性别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2.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的年级差异研究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在职业选择适应性(F=6.920,p<0.01)、职业心态适应性(F=8.111,p < 0.001)、职业环境适应性(F=3.614,p <0.05)、学习及技能适应性(F=5.609,p <0.01)、人际适应性(F=9.990,p <0.001)方面有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分析发现,在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学习及技能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方面、人际适应性这五个维度,三年级和一年级显著优于二年级。

3.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的专业差异研究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专业的中职生在职业选择适应性(F=2.844,p<0.05)、职业环境适应性(F=2.843,p <0.05)、人际适应性(F=2.783,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分析发现,在职业选择适应性方面,文科类、工科类中职生显著优于艺术类中职生。在职业环境适应性方面,工科类中职生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中职生。在学习及技能适应性方面,文科类中职生显著优于理科类中职生。在人际适应性方面,工科类中职生优于艺术类中职生。

表3 中职生职业适应性年级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表4 中职生职业适应性专业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4.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的生源地差异研究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城镇和农村学生在学习及技能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方面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城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

表5 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生源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5.中职生职业适应性在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职业选择适应性方面(t=2.914,p <0.01)、职业心态适应性方面(t=2.240,p <0.05)、职业环境适应性方面(t=3.342,p <0.01)、学习及技能适应性(F=2.334,p<0.05)和人际适应性方面(t=2.530,p <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独生子女要优于非独生子女。

表6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职业适应性差异比较

6.中职生职业适应性在担任职务情况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见表7)。由表7可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在职业选择适应性(F=5.355,p <0.01)、职业心态适应性(F=13.024,p <0.001)、学习与技能适应性(F=12.706,p<0.001)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分析发现,在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学习及技能适应性方面,担任职务的中职生优于无职务的中职生。此外,在职业心态适应性和学习及技能适应性方面,担任校级学生干部的中职生优于担任班级学生干部的中职生。在职业环境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表7 担任不同职务对职业适应性的影响差异比较

续表7

三、研究结论

课题组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中职生职业适应性位于一般水平,且各因子间差异显著;(2)中职生职业适应性在是否获得过奖学金情况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3)中职生职业适应性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担任职务情况方面有显著差异。在性别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在年级方面,三年级和一年级显著优于二年级;在专业方面,文科类,工科类学生优于艺术类学生;在生源地方面,城镇学生优于农村;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在担任职务情况方面,担任职务的中职生优于无职务的中职生。

[1]谭明,方翰青.我国职业适应性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2012(18):34-39.

[2]贾晓波.论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发展现状与就业能力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8-73.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人际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搞好人际『弱』关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