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以浙江省为例
2014-02-05韩旭,宫相荣
韩 旭,宫 相 荣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
——以浙江省为例
韩 旭,宫 相 荣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已得到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顶岗实习的成效也日益彰显。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体制、师资、激励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顶岗实习效果不近人意,学生收获不大,甚至存在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因此,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相关管理制度,创新顶岗实习模式、规范顶岗实习显得尤为必要。
高职;顶岗实习;现状;调查
当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存在流于形式,深入不够,顶岗实习效果不近人意等问题。为此,近两年来,课题组利用业余时间对浙江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发现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优良的智力支持。
一、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因此,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见,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职业教育尽管起步较晚,但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工学结合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具有明显的工学结合教育特色。从世界范围看,工学结合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特色,顶岗实习作为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3]
(二)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职业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认知自我,缩小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便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适时加以补充与完善;(4)有助于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学校能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
二、浙江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现状
浙江省不仅是经济强省,而且也是职教大省,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位于全国前列,职教理念比较先进,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目前,共有45所高职(高专)院校,高职在校人数已占据全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教师,笔者也亲自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让老师和学生们颇感困惑的问题,并且有些是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因此,带着这些困惑,从2012年上半年,课题组就开始对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走访调查,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等多种方式,通过调查旨在发现目前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根源,提炼出科学合理的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研发利于学校、学生和合作企业沟通的一整套科学严密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方法,从而构建出顶岗实习的保障机制,最终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作用。通过调查,课题组发现顶岗实习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学生顶岗实习单位比较难落实
从调查结果看,当前顶岗实习岗位中有2/3以上是学生自己寻找的,只有1/3左右是由学校帮助安排推荐的。汽车、机电等工科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顶岗实习岗位,相比文秘、外语等文科专业较难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
(二)实习单位普遍规模较小,学生实习期间流动频繁
通过调查,当前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以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为主,占70%左右,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比重不大。由于小企业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加班加点比较常见,导致学生流动性较大。
(三)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结合度不高
很多学生反映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实习,例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由于浙江省外贸行业多以小公司为主,加之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近些年外贸行业整体不景气,以及就业难等问题,使该专业学生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相对比较困难,即便找到了,也多是与本专业贴近度不高,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不明确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可以说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灵魂,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学校历来非常重视顶岗实习工作,把顶岗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并配备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但由于学校管理方面薄弱,加之学生们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自由散漫,消极应付思想严重,导致顶岗实习形式化色彩过于浓厚。
(五)普遍感到实习岗位过于劳累辛苦、工作压力大
现在的大学生们,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吃过苦,对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实习单位的环境与学校环境差别太大,无法短期内适应新环境,致使岗位适应时间长。
(六)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热情不高
尽管学校与实习企业订立了《校企合作协议》,但由于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点不完全相同,学校更注重办学的社会效益,而企业则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即使学生进入到实习单位实习,有企业师傅的指导,但由于只是实习生的身份,不是企业的员工,学生不能真正深入到企业的具体业务中,遇到疑难问题,出现无人指导的情形。因此,如何在顶岗实习等领域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仍然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迫解的难题。
(七)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
由于学生在企业实习,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主要以企业管理为主,但由于学生没有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不具备企业员工的身份,因此企业无法按本企业员工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尽管学生要服从于学校的管理,但由于实习期间又不在学校及指导老师的直接管控下,因此,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容易形成管理真空,极易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
(八)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尚无顶岗实习期间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法规,同时,国家针对顶岗实习的相关政策规定也较少,内容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导致学生被实习单位随意辞退、要求加班加点持续劳动、甚至没有为学生购买实习意外伤害保险,学生的安全权、劳动报酬权、休息权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九)缺乏切实可行的实习考核模式
目前,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仍以学校考核为主,学校要求实习学生要定期提交实习周记,指导老师每周要及时批阅周记,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最后由学校指导老师给予一个实习考评成绩,作为顶岗实习这门实践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忽略了企业的参与,真正有权利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的应该是实习企业,因而这种考核模式不近合理,亟待加以改革与完善。
三、完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对策
(一)政府应将学生的顶岗实习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我国还没有一部法律法规(包括地方性法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进行规范,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单行法规对顶岗实习进行规范调整。通过详细规定顶岗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保险、休假、学习时间等内容,依法维护实习学生的劳动权益。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国家行业等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执行情况的监察;建立顶岗实习学生劳动权利专项检查制度,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随意侵犯顶岗实习学生权益的用人单位,及时予以纠正,并依法予以查处。同时,为提高用人单位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高职顶岗实习工作中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各级政府应尽快出台针对用人单位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在财政、税收、工商等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1]
(二)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真正办好高职教育,就要深入贯彻职教理念,切实把校企合作工作作为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并纳入到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来。各学校可结合实际,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定期研究校企合作事宜,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等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2]
(三)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要制定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要积极协商,为顶岗实习学生及时投保实习责任险,有效防范、化解学生实习的责任风险。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学生的心理危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做到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
(四)建立健全岗前培训制度
实习单位要对实习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技能等培训,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劳动纪律教育,规范实习学生的职业行为;同时,实习单位要与学校之间建立起经常的、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沟通学生的实习情况,确保顶岗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构建科学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传统的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应构建由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企业考核对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重要性,明确学校和企业考核的内容及侧重点,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保证考核成绩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最终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1]韩旭.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教育探索,2012(6):24-25.
[2]姜小军.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2(19):99 -101.
[责任编辑 李 漪]
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科研项目“浙江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效性探究”(项目编号:Y201328213);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中场’链接澳杰商业联盟,实现顶岗、毕业实习和就业一条龙研究”(项目编号:jg2013369)
韩旭,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宫相荣,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4)11-0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