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评
2014-02-04
新闻热评
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
事件:5月14日,第十七届北京科博会举办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李居昌在论坛上表述: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正逐年上升,201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
点评:这个数据不容轻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能源资源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能源需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解决矛盾,李居昌给出四点建议,把节约作为能源战略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基本点,通过科技创新,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创建示范工程等,提高能源利用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做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开发和推广新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引导公众改变浪费能源的消费模式,选择使用更高效的能耗产品和清洁能源,形成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
原油期货上市要快些
事件: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国务院日前发布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又一纲领性文件“新国九条”。在期货市场建设发展方面,“新国九条”提出,要推进期货市场建设,发展商品期货市场,建设金融期货市场。
点评:从当前形势来看,国际石油市场供需格局正在深刻调整,消费的重心进一步向亚太转移,而美国和英国原油期货价格已难以客观反映中国市场的供需情况。围绕建设亚太原油定价中心的战略机遇,日本、印度、阿联酋等国家纷纷推出原油期货,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参股迪拜交易所,最近洲际交易所收购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对亚太市场的影响不可低估。我国应抓住当前的机遇,顺势而为,尽快上市原油期货。
原油进口开放之后
事件:媒体报道,近几个月来,政府部门不断放出将改革油气进口限制的利好消息。从他们的表态看,原油进口权逐步放宽基本已成定局,剩下的只是政策出台时机和放宽程度问题。
点评:原油进口权逐步放宽,对地炼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但也会给民营油企带来冲击。石油产业既需要一定的行业集中度,以保证行业正常运转,又要避免因行业垄断过度带来弊病,放与收的平衡一直是政府推进石油市场改革时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意见稿》在“存量”利益不做重大调整的条件下,以“增量”方式推进石油领域向市场化方向迈进,这可能是放宽原油进口这一政策背后更为深远的考量。
国三柴油车“禁令”看涨LNG
事件:工信部近日发布公告称,定于2014年12月31日废止适用于国家第三阶段汽车排放标准(简称国三)柴油车产品《公告》,2015年1月1日起国三柴油车产品将不得销售。
点评:受去年7月以来全国范围内非居民天然气提价影响,LNG价格整体上扬,导致车用LNG的经济性有所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国三柴油车“禁令”将加速柴油升级换代,一定程度上使车用LN G的经济性和替代效益再次凸显。不过,受天然气价格上涨预期的影响,短期内车用LNG的发展仍需政策扶持。
开发地热应对雾霾天气
事件:“在全国大部分城市饱受雾霾困扰的严峻情况下,地热能源的应用普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土资源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在5月13—16日于江西新余召开的中国科技创新引领地热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政策倡导、科技创新是推动地热行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地热在节能减排、缓解资源压力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点评:随着地热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国家政策扶持,地热产业将迎来新的春天,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然而,由于前期投入巨大,各地利用地热的新能源社区住宅价格明显高出周边普通小区数千元,目前地热能仅在部分高端楼盘和企业推广使用。如何让地热“放下架子”,走进寻常百姓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美放松禁令能源市场要生变
事件:美国能源部长莫尼兹5月13日表示,美国正考虑放松原油出口禁令,因为美国国内原油产量持续增长,且部分美国生产的原油品质上不适宜在该国本土加工。
点评:近年来美国页岩革命迅猛发展,页岩油气产量激增使美国能源供应充足,能源独立程度和能源安全得到实质性提升。在此背景下,美国各界开始呼吁美国政府根据能源格局的最新变化对以往能源政策进行调整,各界对放松原油出口禁令的呼声也逐渐高涨。这个表态意味着白宫正积极研究“原油出口禁令”这个最关键的议题。美国石油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克·杰勒德认为,美国国内油气产量持续大幅增长正在改变美国能源格局,应当重新评估因石油危机和能源短缺而出台的限制原油出口政策,实行自由贸易。美国的能源政策出现任何变动,都将对全球能源交易商、炼油行业和消费者产生巨大影响。
乌克兰局势难“挺”油价
事件:5月上旬,由于利多因素较弱,而利空因素较重,原油期价在100美元上方遇阻并返身回落,预计短线反弹过后,还将寻求偏低价位支撑作用。
点评:有媒体认为,乌克兰问题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时刻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并左右近期国际油价走势,然而事实上,乌克兰并不是主要的能源生产国,虽然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且乌克兰是俄欧天然气运输的中转枢纽,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乌克兰危机并未伤及到能源供应之根本,原油市场的供应也并未受到较大影响。不过市场忧虑潜在的供应风险,这对市场心理层面影响较大,一部分避险资金进入原油市场对油价走势形成一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