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卦台山伏羲中药药签的创立及传承

2014-02-03杨国栋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医中药医药学伏羲

杨国栋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天水 741020)

卦台山伏羲中药药签的创立及传承

杨国栋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天水 741020)

伏羲中药药签是伏羲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伏羲中医中药普济苍生的古朴医药治疾方法。伏羲中医药药签来源于自然资源与生活实践的积淀。伏羲辨阴阳、五行、画八卦、味百药、制九针,创立发明的对自然、动物、植物及人体的认识及古朴医药文化宝贵经验学说,为伏羲中药药签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伏羲中药药签施药疗疾,为伏羲中药药签的创立传承提供了实践依据。作为人类珍贵的遗产,伏羲中药药签方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药签应用历经数千年,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中医中药学临床广泛应用开创了简便廉验、以方论病辨证施药的先河,也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卦台山;伏羲;中药药签;创立及传承

伏羲中药药签是伏羲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伏羲中药药签是伏羲在为先民治疾祛病的基础上,总结实践应用而生的产物,是伏羲中医中药普济苍生的古朴医药治疾方法。伏羲中药药签提高了先民的生存自救能力,后人为了便于流传应用将中药组方制成方签,用时求签施药,简便易行,功效显著。伏羲中药药签是伏羲氏族社会乃至华夏民族得以繁衍、生存发展的真实写照,符合阴阳八卦的爻变规律和五行五脏学说原理,也是伏羲中医药学文化形成、传承、应用、发展、丰富、壮大的命脉和根源。

一、伏羲中医药药签来源于自然资源与生活实践的积淀

远古天地未分,自然混沌,宇宙元质,伏羲仰观俯察,肇启文明,始判阴阳,二气攸分,故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之为阳,地之为阴,阴阳凝合而流行于天地之间,始生万物。易曰:“天地茵蕴,万物化醇”。老子言天地之初有混成之物,列子以气始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也,形也,质也……。究其气必有形,形必有质……,言生成者,先究之地理气候也。然天水者,“羲皇故里”,卦台者,南有藉河,实为羲河,北有渭水,渭河与葫芦河相汇自西向东穿流,以水为带将川区形成自然的“S”形,喻示三阳川为太极阴阳图形,太阳东升至西落有早阳、正阳、晚阳,三阳开泰,卦台山自然地貌雄奇,实为孕育生命之地,天一生水,风生水起,阴阳合和,万物始生,“天河注水”,使天水气候地理环境之泊浓,实本于地气之雄厚,土壤之肥沃,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林区茂密葱郁,溪水长流,植被充沛,是天水气候气象地理自然特色之要素,也是天然中草药植物生长之特质环境,孕育万物生命之土壤。

据《天水市志》、《秦城区志》、《秦安县志》、《武山县志》、《甘肃省通志》、《甘肃医药卫生志》、《天水县志》、《北道区志》、《北道区卫生志》、《卦台记》、《卦台山》记载,天水市辖二区五县及小陇山林区中药材极为丰富,其中药用动植物动物类有13类之多,合计约600余种,其中可供直接经加工食用者约80%以上,充分说明了药食共用历史之悠久,以上物种在天水及周边地区的生长生存,为原始先民提供了较好的生活、医疗、药食并举的生存自救保障。

稽古尧顺应天时,秉承伏羲阴阳、五行、八卦之理,历象以授人时;舜沿羲圣之道绩,察玑衡以齐七政,自后春秋、夏、商、周、秦、汉以来,伏羲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兴盛,《黄帝内经》、《难经》、《黄帝祝由》、《伤寒论》等经典医著新出,秦越人、扁鹊、华陀、医缓、医和等名医皆以重人时秩民疾事也,故《史记·天官》云:汉晋天文志继述表明,伏羲以自然物候之变,观时以治疾,用针术、中药、食饮、砭石、代不乏人……《后汉郡国志》、《禹贡》、《杜佑通典》、《太平寰宇纪》、《蜀志》、《史记·秦纪》、《甘肃省通志》等均有记述,时至今日,中医中药渐移渐丰而不衰,屡遭废弃而自兴,救苦祛疾,屡建奇功。后世先贤医家博极医源,精益求精,苍生受禄,历代沿革传承,发展壮大,著述经典,后世享用,恩惠万民,悉按史载,遗迹物证,代代相传,口耳传承,参互考订,据实录载,未以臆断为折衷,诚以沿革尽善,皆以其真其慎,以利百姓延年祛疾矣。

伏羲古中医药学是伏羲在远古时期带领先民开展生产及生活实践中对待生命和宇宙的基本观点,是先民求生存、保安康、解病痛等生活中总结、创立发明对自然、动物、植物及人体的认识,并应用而生的古朴医药文化及宝贵经验学说。由此而知伏羲中医、中药、针灸、砭石、签方是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自然资源与药食共用之“味百药,制九针”的原始奠基。伏羲中医中药是中华医药之根、之源、之魂。

二、药签方是伏羲中医中药学起源形成的基础和源头

因病寻治而尝百草、识药性、制九针、普济苍生,因食充饥而病自愈,重实践,重总结,渐积淀,是伏羲中医药学起源形成的基础和根源。伏羲是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也是中医学的始祖[1]。中医药学在华夏传承约8000多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中药发源于天水,是天水三阳川渭南镇西卦台山是伏羲始判“阴阳”、“画八卦”之地,中医中药的源头就在这里,而中医中药则是阴阳、五行、八卦运用于人体五脏六腑、治病疗疾、经理法方药综合应用而推出的理论学说。阴阳、五行、八卦是中医药学产生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发展传承的源头。古代甘肃被称为“羲轩桑梓,河岳根源”,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发祥地[2]。据《天水县志》载:《帝王世纪》和张杲撰《医说》云:三皇时代的伏羲亦为境内名医,素有羲皇“画八卦”、“尝百草”、“制九针”,创阴阳五行之说[3]。《武山县志》记载,秦末汉初期武山人封衡继承伏羲衣钵,医术精湛,与华陀同期共同为民除疴祛疾。几千年来,中医药学在天水、甘肃陇右、陇东及黄河流域、渭河流域传承,代不乏人,名医辈出,屡有中医药典籍著述。西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云:“伏羲氏……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天枉焉”[4]。唐代,成纪人雷牛被召至长安,为唐玄宗治病,调治立愈,赐封雷王。南宋淳熙年间,天水著名医学家崔嘉彦(约公元420—479年),字希范,号紫虚真人,南宋成纪(今甘肃天水)人,著有《脉诀秘旨》、《紫虚脉诀》、《四脉玄文》、《四原论》、《广成先生玉函经注》等。自夏、商、周、秦、汉以来,伏羲医药代有传人,均有继承伏羲衣钵的史籍记载,伏羲医药的推广应用,在民间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医理医说日渐丰富,尤其是阴阳、五行、八卦对中医诊断、中药治疗、食疗、砭石、导引、针灸、按跷的广泛传播,造福华夏民族,也惠泽海内广大的民群,其历史功绩世人称颂。

天水的自然环境造就伏羲中医中药的创举,天水属温带半湿润区气候,适宜中草药生长,素有“天然药乡”的美誉,天水中草药分布广,品种繁多,为伏羲中药药签的传承奠定了群众基础,其简便廉验的特色易受广大的百姓欢迎,也解决了在生产力落后情况下缺医的医疗保障问题,这在人类历史上确属伟大的创造和发明。宋代罗泌《路史》曰:太昊伏羲氏“尝草制砭,以治民疾”。伏羲氏族社会时期,生活环境险恶,医药卫生条件极为落后,各种伤病疼痛频繁发生,当遇到伤病时,多以树叶、苔藓、草茎、木灰、泥土、唾液等来冲服或敷裹涂抹伤口,人们逐渐从中发现掌握了适用于内服外用的药物,同时为了减轻由于外伤或病痛引起的剧痛和阻止出血,将常用中药用签方记录,方便采药内服外治,或用手抚摸或压迫伤处,从而构成了最原始的中药药签及按摩术和止血法。医学只能起源于人的生活实践。据《帝王世纪》载:“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六气、六腑、六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5]。此后有神农氏、黄帝、歧伯、长桑君、扁鹊、淳于意、华陀、张仲景等历代各时期医家先贤均对伏羲的中医药学思想有所继承发挥、创新,对伏羲阴阳、五行、八卦、六气、六腑、气血、脉道、水火、经络、升降、百病之理等古朴的医理进行阐释、整理,以至形成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脉经》等,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辨阴阳、分五行、画八卦、创生中医中药诊治方法,中药药签施药疗疾,是伏羲中医药学传承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伏羲中药药签(籖),是伏羲中医中药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伏羲奉献给人类珍贵的遗产。伏羲中药籖方是古代先贤为弘扬歌颂伏羲普济苍生德术的一种占卜形式,是传承伏羲在中医中药应用方面的伟大创举的典型史料,也是对尝味百草,按照药物功能性味组合配伍治病疗疾方药的签注记载,具有应用方便灵活,易于采卜,拾取即得的特点。伏羲中药籖方与伏羲制九针具有同等重要的史学价值。当九针为远古先民医疗保健所接受而广泛应用时,伏羲则总结先民采摘野生果蔬、根茎枝叶等食服后对人体所引发的刺激现象,运用阴阳、五行、八卦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加以分类区别,形成了简便廉验的中药原始药方,刻成药签流传。时至今日,有诸多的中药签方仍在使用,诸如伏羲签方、观音菩萨签方、保生大帝药签、药王孙思邈签方等。中药签方既是一种中医药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心理慰籍效应,更是中医药传承经久不衰的根源和途径。伏羲中医药签方较为规范,初步查证始于唐而兴盛于北宋,广泛流行民间于元代初期(至于具体出于何代何年何人整理编撰已无从查证,但流传已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卦台山志载,伏羲中药签方(现存)按其疾病科目分类有外科45签方,幼科100签方,妇科100签方,目科24签方,男科100签方,共计369签方。其各科方药论治针对性强,制方严谨,用药轻灵,充分体现签方以方统病、治病、论病的特色优势,涉列中药达300余味。签方应用历经数千百年,在民间广为流传神奇,签方药效灵验,佳话颇多,乃伏羲之功绩。

伏羲尝味百草,创生中药签方传承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形成发展起到了育苗促长的积极作用。《中国医学史》载,自远古以来,中药可用以治疗内、外、妇、眼、皮肤等数10余种疾患[6]。随着远古生产力的提高,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发展应用来阐释解答病因、病理上的问题,通过对实际病情的诊察,从人的肢体、脏腑、经络疾患病情的反应,经中医中药诊治,改善了疾病症状,到转归痊愈,总结评价其药签方的功能性味及疗效,在反复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其签注留于他人使用,这种普济思想较科学地总结记录了中医、中药、诊断、治疗、理法、方药及中药的功能性味及理论知识,是伏羲远古社会对中医药的产生形成的伟大创生和对人类发展的卓越贡献。

三、伏羲中药签方为中医中药学临床广泛应用开创了简便廉验、以方论病辨证施药的先河,也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从伏羲中药药签的所载签方药物资料分析,其传承流行的历史痕迹,完全符合远古天水地域的地理、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生态环境等概况,从药签的拆解按语及药物功能性味的应用,对后世中医中药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推进作用。《黄帝内经》中记载了12个药方,充分体现了以方论治的学说思想,提出了君二臣四、偶之制也的论说[7]。据《汉书·平帝纪》云:元始五年(公元5年),朝廷曾征如天文、算历、方术、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就已重视研究传授中药本草了。《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共收载中草药石约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依据药物味功能用途的不同,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学理论。此夏、商、周、秦、汉以来,中医药发展如雨后春笋,各种本籍的经典医药书籍,百家学说,汗牛充栋,但都脱离不了伏羲创生的中医中药原始形态。

伏羲中药签方多以方论病,共载有369签方。其中,外科有45签方共载中药122种,植物类107种,动物类6种,矿物类9种,从签方所涵药物分析来看,多以治疗红、肿、热、痛等疾患为主,从签方组成分析,外科临床治疗以解表、通里、清热、温通、袪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等法为主;幼科签方中共载中药96种,其中植物类94种,动物类1种,矿物类1种,签方涉列药物多从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考虑,依赖后天脾胃化生的精微之气以充养,疾病的改善恢复赖脾胃的健运生化,因小儿脏腑嫩稚,先天不足,从小儿更需后天来调补的观点出发,故幼科用药中无大寒、大苦及峻下攻伐之品,多以调理脾胃为主;妇科签方共载95种,植物类90种,动物类5种,妇科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而发生,由于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故在治疗中各签方时时顾护精血,在具体签方药物使用中有滋阴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清热解毒、利湿除痰、调理奇经(冲、任、督三脉)的特色;目科签方共载中药61种其中植物药50种,动物类8种,矿物类3种。从签方分析有袪风、清热、袪湿、袪痰、理气、理血、补益、退翳等治疗方法;男科签方共载中药110种,其中植物类99种,动物类4种矿物类4种,水族类3种,签方中针对饮食不节、饮酒过量、恣食油腻致克伤脾胃,运化失健,湿浊内生,脾胃之湿浊阻碍肝胆气机疏畅,进而化热、多用陈皮、苍术、白扁豆、萝卜、麦芽等健肝和胃、消食导滞;白芍、当归、柴胡等疏肝;地榆、连翘、蒲公英等清热。针对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房劳过多,损伤肾气,久病伤肾,肾阳不足或肾阴损耗,以致发病出现阳痿、早泄、遗精、不育等。签方中杜仲、枸杞、虎骨、莲子、萝卜子、芡实、山药等以滋补肾阴肾阳,肾气得充,则疾病可愈。针对脾气耗伤,脾失健运,水谷无以化生精微,聚湿生痰。签方中桑白皮、苏叶、苏梗、杏仁、川贝等均能燥湿化痰。针对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气血亏虚。膀胱气化不利,三焦瘀阻,肾阳亏虚,气化乏力,膀胱传运无力,则出现小便困难,点滴而下等。签方中泽泻、灯芯、茯芩、木通均能直接起到淡渗、利水消肿,利尿通淋之功。上述各科中药药签传承应用方药制化严谨,理法方药,论治鲜明,用药轻灵,方便灵活,简捷效速,重补脾土,理气活血,燥渗痰湿,阴阳平补,疏通表里,颇具特色,值得推广。

伏羲中药签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史料珍贵,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伏羲中医中药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义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应该努力践行。

[1]杨国栋,牛军强,闫振录.论古中医药学的始祖——伏羲[J].西部中医药杂志,2012,(4).

[2]甘肃省地方史志编委会.甘肃省志(第67卷)[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163—164.

[3]天水市麦积区卫生局.北道区卫生志[5].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5]皇甫谧.帝王世纪[M].济南:齐鲁出版社,2000.102.

[6]甄志亚,傅维康等.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王冰.黄帝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课题主持人:杨国栋;课题组成员:李耀一,富无宏,杨世珍,蒲朝晖,闫振录,李强,何育红,余勇,杨波,雷艳芳)

K207

A

1009-6566(2014)04-0125-04

本文为天水市麦积区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天水三阳川卦台山伏羲中药签薄科系方药挖掘整理研究》(编号为(2011)24号—8)的阶段性成果。

2014-05-04

杨国栋(1959—),男,甘肃麦积人,甘肃天水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中医中药医药学伏羲
谈伏羲文化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伏羲画卦
舒缓疗护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中医中药协助戒烟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