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健全完善党员登记制度

2014-02-03马金祥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合格流动

□韩 强 马金祥

(1.北京联合大学 人文社科部,北京 100101;2.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党员登记是一种重要的党员管理制度。党员登记指党组织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对党员的资格进行审查登记。党员登记主要分初始登记和后续登记两类,其中初始登记是指新党员入党时进行的常规登记,后续登记是指针对现有党员进行的定期不定期资格再确认登记,其中符合党员标准的予以登记,确认为党员;不符合党员标准,经多次教育帮助仍不转变的,不予登记,取消其党籍。目前后续登记在党员登记中作用日益突出,受到高度重视。自建党以来,我们党曾经进行过五次大的后续党员登记:井冈山时期的党员登记;建国初期的党员登记;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行的党员登记;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进行的党员登记;以及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后进行的党员登记。[1]目前党员登记已经逐步成为制度,这一制度对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保证党的基层组织运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基层党组织立足党的建设实际,创造了党员登记管理的具体制度,使党员登记制度日益健全完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健全完善党员登记制度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党员登记制度的内涵

对于党员登记,我们党并没有把它上升到具体制度的层面去构建,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党员管理的具体工作来看待,这表现为在我党历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中,都没有提及党员登记制度构建问题,而只是强调“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2]P26。这里虽然没有“履行党员登记手续”,之后才能是正式党员的表述。是因为我们的新党员都要填写中共中央组织部统一印制的《党员登记表》,其中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个人总结、支部大会意见、本人意见、上级党组织审批意见等内容,而这无疑涵盖了党员登记的基本方面。

但是,随着党员情况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队伍构成、工作方式的多样化,过去的以入党登记为主的党员登记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有的党员因异地工作而成为流动党员,有的因去党组织相对不健全的个体、外资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工作而成为隐形党员,也有的党员意志消陈而沦为不合格党员,对此如何通过完善党员登记制度来掌握党员队伍的动态现状进而加强党员管理就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些地区,为了应对党员队伍出现的这种状况,一些党组织提出了进行党员定期登记的要求,并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一探索2009年率先在山东省的寿光市展开,目前已为许多地方所采纳,而且产生了良好效果。因此深入挖掘这一制度的价值,巩固其成效,并不断加以健全完善,是我们当前基层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目前情况看,这一制度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一)党员登记的实施

根据党章关于“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规定,这一工作由各基层组织负责,在发展新党员以及对党员资格进行再确认的过程中要完成党员登记手续。而关于党员登记工作的指导、统筹、经验推广等则由上一级党组织负责。

(二)党员登记的类型

党员登记主要分初始登记和后续登记两类,(1)初始登记即新党员入党登记,指新加入党组织的正式党员须填写中共中央组织部统一印制的《党员登记表》,这是最基本的党员登记;(2)后续登记即针对现有党员进行的资格再确认登记,其中包括不定期和定期两种情况。不定期党员登记指在全国性整党及教育活动完成之后,对于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进行的登记;定期党员登记是指山东省寿光市等地方创造并推广的每两到三年进行一次的区域内全体党员登记,目的是纯洁党员队伍,净化党的组织,激励党员自觉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还有流动党员登记,指各地基层组织部门对本地流出与流入党员进行的登记,目的是掌握党员队伍情况,加强党员管理;优秀党员登记,指对于获得各级荣誉称号的先进党员进行的登记活动,目的是掌握少数优秀党员情况,落实资历和管理措施。

(三)党员登记的形式

填写《党员登记表》,该表是确定党员身份的根本依据,由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通过档案管理的方式进行统一保管,在党员调动组织关系时一并变更。此外,组织部门签发的《党员证》、《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关系证明都是证明党员身份的重要文件,也是完成党员登记的重要形式。

当然,党员登记制度的目的与作用是非常明确的,一是进行党员确认,以加强管理;二是通过党员登记激励督促党员提高党员意识,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在党员登记的基础上进行数量、结构等情况统计,以掌握本部门和全党党员的总体情况;四是畅通党员队伍“出口”,清除不合格党员。

二、健全完善党员登记制度的主要原因

虽然已有的党员登记制度已经发挥了良好作用,但是随着党的任务、面临形势和党员队伍的变化,在党员登记管理上也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制度设计和形式,进一步丰富完善这一制度。

(一)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

在党的历史上,进行党员登记是保持党员队伍纯洁的重要途径,是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党的建设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早在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党即表明:“中国共产党既然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所以第二次全国大会议决正式加入第三国际,完全承认第三国际所决议的加入条件二十一条,中国共产党为国际共产党之中国支部。”其中第14条的内容即为:“在共产党员可以公开进行工作的国家里,共产党应该定期清洗党组织的成员(举行党员登记),以便不断清除那些难免混入党内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在井冈山根据地时期,毛泽东针对建党中的不足,提出了整顿党组织的任务,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厉行洗党,对于党员成份加以严格的限制。永新、宁冈两县的党组织全部解散,重新登记。党员数量大为减少,战斗力反而增加。”[3]P75建国初期,面对党内不良现象滋长的情况,我们党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党员登记,要求“整党工作与‘三反’运动相结合,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党员八项标准的教育,进行登记、审查和处理”。1951年至1953年,“经过整党,共有32.8万人离开了党的组织。其中,属于混入党内的各种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的23.8万人被清除出党,9万余人不够党员条件自愿或被劝告退党”[4]P172。1962年12月,中央再次决定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党员进行一次重新登记。中央组织部《关于重新登记党员试点工作意见》中指出:“重新登记党员,是对党的一次最广泛、最深刻、最实际的教育,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一次大规模的整党。”[1]此后,这次整党演变成以“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三种人”在党内没有完全清理的实际,中央在1983年下半年发起了新一次全面整党运动,《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特别强调:“最后要郑重地进行党员登记”。最终,这次整党,“清理出‘三种人’5449人,犯有严重错误的43074人,处理了一批有严重问题的不合格党员,开除党籍33896人,不予登记的90069人,缓登145456人,受党纪处分的184071 人”[5]P245。1989 年之后我们党再次强调纯洁组织的重要性,并在部分单位进行了党员登记。总体上看,针对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从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党的先进性出发,对党员进行教育和开展组织整顿,并落脚到党员登记环节,这种做法是成功的,是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需要我们在今天的党建实践中加以记取。

(二)纯洁党员队伍、发挥党员作用的需要

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发挥党员作用,必须畅通党员队伍“出口”,随时把不合格党员清除出去,这是我们党能够发展壮大、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一条重要经验。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手中掌握着权力和资源,因此一方面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想方设法混入党内,另一方面一些已达不到党员条件的党员又不愿自动退党,从而导致党员队伍的数量不断膨胀,质量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从党籍管理入手,创建一条畅通党员队伍“出口”的正常渠道无疑是有效的。有了这样一条正常通道,清退那些因种种问题不符合条件的党员便有了制度依据,想继续混在党内的党员因难以继续混下去而不得不选择退出,那些斗志减退的党员看到危机而不得不警醒、振奋,这样党员队伍就会因此发生积极的变化。从实际情况看,中共寿光市委出台的组织开展党员登记活动的文件中把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任务界定为:“开展党员登记活动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纯洁党员队伍,净化党的组织,激励党员自觉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一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员队伍,为更好地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贡献力量。”[6]中共濮阳市委组织部在其相关文件中也把这项工作的目标界定为“实行党员定期登记制度,是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从党籍管理入手,坚持以教育为主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搭建的一条党员队伍‘出口’的有效渠道。通过实行党员定期登记制度,达到严格党内生活,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纯洁党员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目标要求”。可见,不同单位开展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相通的。从实践来看,初步建立了正常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促进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比如寿光进行党员登记时虽然只有102名党员没能登记,在全市6万多名党员中占很小的比例,但其对党员产生的震动是深刻的。[7]

(三)实现党员管理转型、加强党务管理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党员队伍管理面临着转型。过去我们习惯于不断扩大党员队伍的规模,重视在一线发展党员,使党员数量达到8500多万,但是管理这样规模的党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不足,由此使党员队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思想混乱、组织松懈、纪律松驰、腐败现象蔓延等在一些组织中时有发生,实现党员管理的转型已势在必然。转型中的党员管理应该着力实现以下转变,一是实现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的转变。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来自党员质量和数量的有机统一,但质量具有根本意义。列宁早就提出:“党的组织绝不应当以降低党员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党员数量的增加。”[8]P564“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9]P215因此,我们党需要高度重视党员队伍的质量问题,要不断提高新党员发展的质量,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党员队伍管理,通过学习、培养、锻炼使党员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畅通出口,及时淘汰不合格党员。二是实现从关注整体到关心个人的转变。过去我们强调整体要求、整体利益较多,对党员个性要求、独具特点缺乏关注,影响了党员积极性的发挥,市场经济为个性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在党员管理中要注意培养党员的个性,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在党内形成良好的氛围。三是实现从事后惩治到事前预防的转变。党内出现各种违纪违法现象有其必然性,但是我们要从爱护党员的角度出发,及时做好预防提醒工作,尤其要从制度设计、权力制约上下功夫,这对党员队伍管理无疑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没有管理模式的转型,继续进行粗放式的管理必将难以为继。要真正实现党员管理的转型,党员登记制度必须进一步改进完善,以定期、经常性的登记提醒、约束、激励党员,使党员“平时工作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

三、对当前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登记制度的思考

当前的党员登记工作已具备制度雏形,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显著作用,但目前看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还缺乏制度性共识,基层创新经验还没有系统总结,党员登记还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对许多具体问题的应对不够及时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对如何健全完善这一制度作深入的思考。

(一)把健全完善党员登记制度作为党的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命题和任务,近期公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则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党内法规的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和“匹配性、操作性、实用性”。并强调指出“健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完善和细化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制度。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疏通党员队伍出口,对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组织处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党的建设制度完善提升到整体改革层面加以认识,而且要进一步在强化制度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的同时提高其匹配性、操作性、实用性。在党内制度设计中,我们对于党员管理这一基础领域必须以创新精神完善制度,把一些常规性工作提升到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并注意应对形势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各项具体制度融入制度建设的大局,发挥制度的整体作用。

(二)重视总结党在历史上开展党员登记的经验

开展党员登记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只有健全党员登记才能使党员增强组织认同,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履行义务,为党的事业奋斗。而且在开展大规模的党员教育活动之后,我们一般会进行新的党员登记,借以淘汰不合格党员,纯洁党的队伍。可以说,在党员登记的必要性、内容、形式、程序、作用等问题的认识上,我们党都达到了较成熟的高度。新时期开展党的建设,虽然面临的形势任务与过去有所不同,但是过去有益的经验我们必须坚持和继承。概括起来说,这些经验集中表现为:把党员登记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以党员登记发挥党员作用,促进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党员登记纯洁党的组织;在党员登记中坚持严格标准、发扬民主、治病救人原则等等。这些经验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

(三)切实完善党员登记的程序

党员登记与每一个党员息息相关,因此必须着眼于科学评价党员,完善党员登记程序,而且程序设计得好,可以收到更长远的效果。以寿光的党员登记程序为例,他们在党员登记中是按照3个步骤13个环节来进行的。第一步的准备阶段共有6个环节,包括深入宣传发动、组织学习教育、提出登记申请、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征求群众意见、形成综合评价。第二步的召开党员登记会议包括5个环节,即组织宣誓、党性分析、民主讨论、民主测评、作出决议。第三步的严格审批处理则包括上报审批和稳妥善后两个环节。相对周密的环节保证了登记结果的公正。在程序设定中,他们规定在对民主测评情况进行汇总并对申请登记党员实际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合格票数高于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人数60%(含),且现实表现较好的党员,作出给予登记的决议;对合格票数低于60%且高于50%(含)或基本合格票数高于60%(含),但现实表现较好的党员,经支委会研究后,可给予登记;对合格票数低于60%且高于50%(含)或基本合格票数高于60%(含),且现实表现较差的党员,作出暂缓登记的决议;对不合格票数高于50%(含),且现实表现较差的党员,作出暂缓登记的决议;对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未提出登记的党员作出暂缓登记决议。这样就对一些存在派别活动的基层组织形成有力约束,迫使他们不计前嫌,开展合作。

(四)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登记管理

当前流动党员管理是一大难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广泛,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在流动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组织部门要制定有效管理流动党员的措施。中央组织部在1994年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规范,其中《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自1995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实际上,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各地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些地方采用外出党员管理证、管理手册等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仅靠个别地方发放有关流动党员管理的证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就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客观要求。试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党员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但是流动党员仍存在找组织难、发挥作用难、有后顾之忧等问题,需要研究深化登记管理之策。

(五)通过党员定期登记畅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

不合格党员在党内占有一定比例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认定,以什么样的渠道让他们心甘情愿地退出是困难所在,为此急需创新制度形式,其中明确不合格的标准是基础和前提。寿光在党员登记中,提出了不合格党员的10种表现,研究制定了暂缓登记和不予登记党员的认定标准,对违纪违法、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信仰邪教以及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不予登记;对民主测评得合格票低、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分配的工作、作用发挥差的党员,暂缓登记并限期一年整改。[8]这样就使这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变得易于操作。而且他们也不是把不予登记作为终点,而是很好地坚持了思想教育和组织处理并重的原则,倡导“无情”评议,有情帮教,对那些合格票数低于60%且高于50%(含)或基本合格票数高于60%(含)、现实表现较差且组织作出暂缓登记决议的党员,党组织也从团结教育的目的出发,给予他们改进的机会,看他们今后的表现,一年后经教育转化仍不符合党员条件,才按不予登记处理。这样不仅增强了合格党员的党性意识,激发了爱党奉献的自觉性,而且一些不合格党员也受到教育,表示今后改进。因此,不合格党员的出口既要畅通,同时又不是简单化地把他们推出去,而是立足于教育和转化,这是在党员定期登记中应该注意的。

总的看,党员登记工作有着长期而丰富的经验,进行制度化的构建也面临着紧迫的形势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完善这一制度,切实把党员登记工作做好,使其在党的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1]罗慧.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党员登记的意义[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5).

[2]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5]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6]中共寿光市委组织部关于实行党员定期登记制度的意见(试行)[R].2009-02-12.

[7]刘成友.寿光清退102名不合格党员 推行队伍纯洁机制[N].人民日报,2012-06-11.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9]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合格流动
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探究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流动的光
不合格的洗衣工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做合格党员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