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党的群众路线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4-02-03李春耕
□李春耕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江西井冈山 343600)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总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的群众工作经验,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展开,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于2013年12月12-13日召开了“毛泽东与党的群众路线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浦东、延安干部学院、各省委党校和省社科院以及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部分专家学者,共计75人。会议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张友南、柯华主持,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梅黎明做主题报告,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匡胜做总结报告。
与会者结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毛泽东与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主题,就毛泽东在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群众路线的内涵与特征、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群众路线的践行以及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旨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推进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毛泽东在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认为,群众路线概念虽然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但赋予群众路线以丰富的内涵,并提升为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却是他的一个伟大创造。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和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在中央苏区时期,初步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雏形。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提出的许多正确思想和政策,实际上都是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形成并逐渐完善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得以飞跃,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形态。在延安整风前,毛泽东立足于抗战动员和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着力论述了群众的伟大力量和密切党与群众联系的思想;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对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上做出了系统的总结,首次把群众路线上升到认识论的高度并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提出;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继续阐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不仅作为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来认识,而且提到了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新高度,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的认识继续深化。一是毛泽东强调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创造的,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是毛泽东强调共产党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否则,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巩固;三是毛泽东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做领导工作的要拜群众为老师。
同样,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余伯流围绕“毛泽东是首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展开讨论。他认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李立三、周恩来曾最早提出“到群众中去”和“经过群众路线”的概念,但真正阐述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主张和成功践行群众路线的是毛泽东。第一,毛泽东是首创党的群众路线的奠基人。党的群众路线的宗旨和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也就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早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鲜活的思想理念。如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要“有很好的群众”,要“创造群众的割据”;“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随时要叨念“争取群众”;红军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第二,毛泽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一是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土地问题上解决得最好、最完整、最彻底;二是发展生产,切实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三是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四是依靠群众,众志成城,粉碎国民党的“进剿”、“会剿”、“围剿”。第三,毛泽东是中央苏区反对“四风”的第一人。对此他引用了毛泽东反对“四风”的几句经典的话。“党的群众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形式主义在作怪”;“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不耐烦和群众在一块做艰苦的斗争,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唐莲英认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文章的发表,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萌芽的标志。毛泽东在1929年至1934年间撰写的一系列关于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文章,包括《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等,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标志;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内的确立,群众路线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完备、成熟的科学理论。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论联合政府》等文章的发表,是党的群众路线完全成熟的标志。
国防大学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秦利也阐述了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贡献。一方面他认为,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首力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始终把这一路线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之中,有力推动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另一方面,他认为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一生都紧紧地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不仅把“密切联系群众”上升到党的理论高度,更在躬身实践中做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
另外,在中共中央党校原党史部教授黄少群和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赖宏共同提交的论文《毛泽东——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的创行者》中认为,毛泽东的这种践行群众路线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是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的实践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以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实际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以至成熟,使群众路线构成为毛泽东思想灵魂的三个基本点中的根本。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助教廖勇的论文《浅谈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过程和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独创性贡献》中,把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独创性贡献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把群众路线上升为领导理论;二是创造了一系列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三是实现了群众观点和领导方法的统一。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院刊编辑室编辑徐国栋在《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中,把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概括为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提高群众工作本领、贯彻群众路线等四个方面。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真正的英雄,而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正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石,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其内涵和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思想。
(一)关于群众路线的内涵
国防大学党史党建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少华认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与活的灵魂之一,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特别是党领导革命战争的实践,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其中,“一切为了群众”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一切依靠群众”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力量源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理论上主要体现在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理论,即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尤其是体现在毛泽东倡导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在革命战争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胜利的果实属于人民的基本立场;在党的领导下,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设人民军队,发展人民武装,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依靠群众的智慧,不断发展和创新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方法。
江西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万建强认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中的根本点和本质特征。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仅把“为了谁”的问题放在群众路线的首位,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而且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依靠力量,用人民的力量攻坚克难,推动事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积极引导、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自身的解放、自由和幸福而努力奋斗。按群众路线办事,依靠群众,要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赞助与同意才行,同时还要教育引导群众,不要做群众的尾巴,要引导群众按正确的政策办事。另外,万建强把“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看作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要求。认为毛泽东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心系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包头市委常委索耀乐认为,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有五个方面:一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一切工作都要对人民群众负责;三是信任人民群众,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汲取智慧和经验,服务于治党治国的各个方面;五是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五个方面所反映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何友良依据苏区时期的斗争实际对毛泽东的群众思想的内涵做了阐释。他认为,朱毛红军在由井冈山进军赣南时宣告的“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八个字,掷地有声,高度概括了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理论的精髓。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斗争中,以其卓越的思考和躬亲的实践,创建了一整套关于认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其要点是高度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重视群众的智慧与经验创造,倡导将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之根扎于群众之中,从群众中寻找和发现解决革命问题的方法,鼓励扩大群众的政治参与,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政府工作方式群众化,切实成为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群众生活的组织者。
(二)关于群众路线的特征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梅黎明认为,毛泽东创立群众路线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实践性。在实践中创立,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一个艰难的探索、实践历程;二是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和总结实践经验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一个突出闪光点。“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何友良在阐述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特征时说,从革命实践中高度认识群众的伟大力量,肯定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社会主体特征;从群众调查中了解中国实际,寻找和发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智慧源泉;从鼓励参与中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总结推广革命与治理的群众经验,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实践特征;从施政要求上提倡群众化,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强调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密切联系、关心和回报群众,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人民性性质。
江西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万建强在研讨时把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继承性,即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二是实践性,即群众路线是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三是理论性,即把群众的实践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四是借鉴性,即群众路线对当今仍然有指导作用。
三、践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总结践行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进一步站稳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把握群众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以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一)践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经验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张友南从中国共产党早期坚持群众路线的做法和经验展开研讨,他认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群众路线要树立群众观点。正是有了群众观点,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生动实践中,才使红军的政治工作、军事斗争、政权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定位;二是坚持群众路线要代表群众利益。要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就必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祉,这样广大群众才会相信共产党,跟着共产党;三是坚持群众路线要密切联系群众。井冈山军民之所以首先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就是党一心为民换来的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与理解。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柯华总结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群众工作的经验认为:取信于群众,党和红军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给群众以实利,发展和巩固了井冈山根据地;问计于群众,提高了井冈山军事斗争的实效;与群众同甘共苦,成功开展了反经济封锁的斗争。
井冈山大学教授陈钢总结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经验认为,依靠群众的目的在于发动群众,结成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共同担负起推翻反动政权、实现民族解放的伟大任务;依靠群众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在行动中,使党的方针政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融合一处,做到共同一心;要更好地关心群众,真正把群众视为我们的衣食父母,积极努力、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的疾苦,做到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凝聚群众的力量,使之成为真正的铜墙铁壁。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曾汉辉总结闽西苏区践行群众路线的经验,认为必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必须相信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必须实事求是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必须形成好的作风。
另外,有些与会专家还对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的经验做了总结。如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教授董志铭认为,坚持群众路线,要始终对官僚主义的危害保持高度警觉,坚决反对官僚主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消除官僚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纠正不良作风是消除官僚主义的有力手段;加强制度建设是消除官僚主义的根本措施。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科研部主任陈小林认为,毛泽东一生忧党忧国,毕生为了建设一个理想的新中国而奋斗。在他的理想中,中国是个不再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不再有国内外反动派欺压无产阶级劳动者,是个劳动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的新中国!因此,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月,还是在党执政后,毛泽东对少数领导干部谋取特权的现象始终深恶痛绝,同各种特权行为做坚决的斗争。一是身先示范,反对特权化;二是加强教育,反对特权化;三是从严治党,消灭特权化。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启示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匡胜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群众的割据”的经验中得出结论,认为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任务,必须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切实关心并努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唐莲英教授总结群众路线的经验认为,实践证明,离开了党的群众路线,革命和建设就会一事无成。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不能单一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江西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万建强把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与当前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认为学习践行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对开展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认为,“为民”就要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务实”就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真抓实干,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科学决策;“清廉”就要坚持做到为政廉洁,艰苦奋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王友明根据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积累的一系列开展群众工作的丰富经验,认为开展党的群众工作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他总结了在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的十大工具:一是宣传工具,即加大对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二是利益工具,即寻找共同利益,建立利益共同体;三是参与工具,即让群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落实群众的参与权;四是自治工具,即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全方位落实群众的自治权;五是法律制度工具,即实现群众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六是委托代理工具,即导入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做群众工作;七是评估工具,即制定群众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确保群众监督权的有效落实;八是信息工具,即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九是市场工具,即创新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环境的群众工作方法;十是调研工具,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陈胜华教授认为,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以新的视角、新的方式、新的手段,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全党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二要着眼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三要全面深化各个领域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使密切党群关系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四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五要把联系和服务群众作为各级党和政府及广大党员的核心任务,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六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以坚定的反腐倡廉实际取信于民;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徐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