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终极关怀及当代启示

2014-02-03□肖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终极关怀

□肖 祥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就是以建立正义的政治制度、合伦理的权力运行规范、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为手段,以追求合理公平的政治关系和人的解放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政治理想目标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对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切、对人全面自由发展和理想社会的憧憬追求,无不渗透着强烈的政治伦理关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终极关怀的价值内涵

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的最高问题即对理想和信仰状况的关注、对人的精神和价值的追求和探询,以及精神家园回归的眷注和解答,我们谓之为终极关怀。终极关怀有两层含义:即对人类活动的终极依据和社会生活的终极理想、终极意义的探求。[1]P160-16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终极关怀所指向的是关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它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终极关怀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种精神动力。终极关怀承载着人类精神的信仰价值。信仰价值融合了真、善、美的价值诉求,因此高于知识价值、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具有超越现实的特性。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所昭示的是人“自由全面”生存发展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政治信仰,正是这种昭示,成为人类生活的精神动力。对终极关怀的渴望和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价值形成的内驱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政治生活的精神价值,也有助于拓展政治文明的时代精神向度。

其二,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终极关怀最终落实为一种社会性关怀。一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怀。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终极关怀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真正体现对公民主体的伦理关怀和道义力量,即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建立起普遍关怀、扬善抑恶、公平正义、民主参与的制度体系,使每一个人能感受到“主人”式感觉。二是对社会整体的关怀。政治伦理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民主正义的社会,实现社会良性运行。一个社会要稳定和发展,需要作为社会政治制度基础的政治伦理价值共识。只有这样,一个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公民主体积极向上的社会才可能出现。

其三,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终极关怀蕴含了人类的最高价值理想。终极价值是人类用以判断、说明、评价和规范自己的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最终根据和最高标准,是人类一切相对价值和有限意义得以成立的基础和依据,它主要表现为价值理想的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终极关怀的价值理想体现了政治的功利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结合,既展现了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批判性,也展现了对政治发展目标和实现社会理想的建设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指引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广大民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发展与和谐,使利益惠及广大民众,体现了功利性。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秩序的良性发展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目标的逐渐实现已经证明:没有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引导,就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就不可能建立昌明和谐的政治伦理秩序,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发展氛围。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以实现全体民众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决定了其政治价值实质是实现广大劳动群众的共同利益。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经历了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不同阶段,并以平等、公正、民主、自由等为价值表现形式,实现了政治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终极关怀就是在对人的生存、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的前提下,为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确立了社会政治信仰体系——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仅为探明人的本质和人类生存意义,探寻人类社会发展出路找到了一个最可靠的根基,也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实现自身本质和社会价值指出一条根本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终极关怀的价值目标

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视域中,人的解放和自由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目标,也是理解和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发展的方向标。人的解放意指人的生存获得了实现,而人的自由则敞开了人的发展之途。

(一)实现人的解放

在确认“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的基础上,马克思论述了“人类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他指出:“政治解放当然是一大进步”,但“它不是一般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2]P174“致力于政治解放的人本末倒置,把目的当作手段,把手段当作目的”。那么,人类解放如何才能实现呢?马克思回答说:“……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3]P441马克思所说的这种状态也正是人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并全面发挥自己本质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中的人类解放,不仅是从剥削制度下解放,而且是从一切异化形式的束缚下的解放。马克思认为各种异化现象都束缚人、奴役人、贬低人的价值。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从人的异化去揭露资本主义金钱统治的本质,并指出实现人类解放就要“否定私有财产”,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3]P10这表明,马克思已开始接触到异化的经济基础问题。直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马克思彻底清算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实现了哲学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从抽象地谈论“类”、“类本质”转到分析现实的个人,揭露“现实个人的现实异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的异化状况及造成异化的条件作了科学分析,并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物役性特征:一是“物的世界的增殖以人的世界的贬值为代价”;二是“物质财富的增长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

马克思看到了私有制下人和自然、人和人、人的存在和本质、自由与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矛盾,并指出解决这些“历史之谜”的途径是消灭私有制,消灭自我异化。马克思始终关注着“从事实际生活活动的人”,关注着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人的价值追求的社会实践形式。马克思的目标是使人从经济需要压迫下解放出来,摆脱“动物式”的经济,克服异化,恢复人的本质。马克思政治伦理终极关怀的最终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即真正的人)状态。

(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是“生存”实现之后的发展目标。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明了政治伦理的目标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3]P294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继续阐发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并且进一步论述了人类向“自由王国”的过渡。他认为“真正的自由王国”是以“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为特征的,而这种‘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须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4]P926-927马克思曾把人类发展分为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个性”三个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的彻底实现,消灭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2]P84-85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5]P649的思想展现了马克思政治伦理对人本身、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终极眷注。自由作为一种具有价值的目标,始终是人类永远追求的对象,人类也因此总是把人的自由发展与美好、幸福、和谐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政治伦理价值目标为人们在特定历史阶段选择相宜的社会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启迪。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终极关怀的当代启示

纵观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发展史,它为了探明人的本质,探寻人类社会发展出路,给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生存的意义找到了一个最可靠的根基,为人类指出一条实现自身本质和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终极关怀对于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以人的发展为终极关怀目标,其价值追求内在地有机地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人为本”的价值意蕴。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实现对人的生存状况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为人自由发展创造条件。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独特的价值追求,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政治现代性,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价值理论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正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作为指导,并在不断地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伟大变革。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马克思政治伦理的价值原则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马克思政治伦理的价值原则,实现当代政治伦理的终极关怀。

其一,尊重民意——公意原则。公意原则作为政治伦理的价值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中得到了积极地体现。一方面,公意体现了大多数人对其利益保护的认知和意愿。公意必须得到尊重,因为它是普遍的,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另一方面,公意的体现必须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集中制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但是它只是民主集中制量的规定性,因此这一原则不能泛化,应该有其适当的边界。

其二,代表民利——合法原则。代表、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一个核心命题。马克思曾对资本主义政权的合法性进行过批判。资本主义政权因为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和愿望,因而没有能够获得广大民众的信任,也不可能达成一致的价值认同。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唯一宗旨都在于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一个政党先进与否,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指出的是,保障政治合法性既有形式性基础,也有实质性基础。政治效能的有效性、制度规则的合法性与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是构成当代政治合法性的形式基础,而政治权力主体与民众之间达成的价值认同才是当代政治合法性的实质基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应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其三,实现民享——公正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的公正原则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批判过程中,在政治上提出了消灭剥削,消灭掠夺、征服和歧视,消灭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特权,要建立的是“平等互助”,“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个社会制度的极大不公正,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正总是以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作为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一切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3]P243马克思在《资本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批判了掩盖压迫劳动群众关系的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并从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中引申出近代的平等观念。马克思认为,平等永远是一个公正社会的最先进和最大的共同利益,公有制为实现社会平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6]P44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即消灭私有制。总之,马克思消灭的三大差别、消灭剥削,实现人人平等、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理念,以及对人类史上的不公现象的批判和有关获得人类自由和解放、向真正的人性复归的理念,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观念,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重要的价值原则。

其四,敞开民情——公开原则。列宁认为,公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公开性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议公开、审判公开、党内事务公开、国家事务公开、舆论监督公开。公开性原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完整、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公开性原则,对于我们今天反对官僚主义、防止权力腐败、完善国家监察制度,从而最终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建设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公开性原则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社会公正与政治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二维保障

1.实现社会公正

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消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追求全人类的公正平等,实现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追求。公正的政治伦理内涵包括:(1)平等。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私有制的同时指出,公正应当成为工人阶级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恩格斯指出:“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这样的观念自然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现代的平等要求与此完全不同;这种平等要求更应当是从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申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6]P444恩格斯把平等的实现看作是一个过程:“现在平等权利被承认了。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和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不得不废除一切等级的即个人的特权,而且起初在私法方面、后来逐渐在公法方面实施了个人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从那时以来并且由于那个缘故,平等权利在口头上是被承认了。”[7]P239(2)基本的尊严与权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剥削制度存在的社会状况下,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不可能得到保障。马克思说:“旧世界是属于庸人的”,“庸人社会所需要的只是奴隶,而这些奴隶的主人并不需要自由。”所以,“必须唤起这些人的自尊心,即对自由的要求。……只有这种心理才能使社会重新成为一个人们为了达到崇高目的而团结在一起的同盟,成为一个民主的国家。”[8]P409就连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非人的社会,在这种状况下“工人处处发觉资产阶级把他当作物件、当作自己的财产来看待,只凭这一点,工人也要成为资产阶级的敌人。”[9]P500

关于公正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不仅批判了旧制度的不公正,也对未来的公正的价值理想作了描绘。(1)对旧制度的批判。马克思指出:“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兽的关系只能靠兽性来维持。”[8]P414“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而这个原则比其他很多原则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单是一个原则,而且还是一个事实。专制君主总把人看得很下贱。他眼看着这些人为了他而淹在庸碌生活的泥沼中,而且还象癞蛤蟆那样,不时从泥沼中露出头来。……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8]P411(2)公正价值目标的追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8]P582在他们看来,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6]P305-306

实现公正的途径必须在充分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消灭产生种种不公正现象根源的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建立在生产力特定阶段基础之上的不合理的社会分工是社会不公现象形成的重要根源之一,所以,应当在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消除不合理的社会分工现象。“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6]P757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P373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价值目标的公正思想时代发展。

2.增强政治民主

民主的基本涵义是人民的政权和按照人民意愿进行的治理。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形成和实质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说:“资产阶级既然将它一向用来掩饰自己并从中汲取无限权力的普选权抛弃,也就是公开承认:‘我们的专政以前是依靠人民意志而存在的,现在它却必须违背人民意志而使自己巩固起来’”。[3]P466马克思明确指出: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作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就是用民主的方式治理国家和改造社会。列宁对民主的内涵进行了揭示:“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11]P257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价值目标的民主,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1)民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11]P257从制度的形态定位民主,民主就是一种政体,即民主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中民主制集中体现了人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人民与国家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体,这是民主制的根本特点。马克思指出:“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民主制独有的特点,就是国家制度无论如何只是人民存在的环节”[8]P28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存在并不能对立于人民。社会决定国家,人民支配国家,这是民主的广泛性和人民性表现。(2)民主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从观念形态考察民主,民主直接表现为民主意识。民主意识与民主制度一样,是民主本质规定的另一种形式。民主的制度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揭示了真正的民主内涵。真正的民主不仅从制度上为人的全面参与及人的自我发展提供保障,而且在观念形态上提供着一种价值目标,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3)民主集中表现为政治民主的伦理价值意蕴。其一,政治民主是广大民众公意的体现,它代表的是多数人的意志,少数服从多数构成政治民主的最一般的规定和基本原则。其二,政治民主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程序规则来体现,如选举制度、政治参与制度等。其三,政治民主的实现必须以完善的民主运行机制为保障,如各种形式的分权和制衡、监督机制对权力的适当约束。

作为人类历史上新的更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政治结果,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要求,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并且将人民权利从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事实上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终极关怀的实践路向是构建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公民主体积极向上的社会。因此,增强广大民众的政治认同感,使其坚定政治信念和提高民族自信心,实现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性引导,必将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更大繁荣!

[1]谭培文,肖祥.从底线伦理到终极关怀——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终极关怀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终极发明师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终极发明师
终极发明师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终极擂台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