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必须走出为“吃”而生的困局
2014-02-03杨怀伟北京市房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文│杨怀伟(北京市房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畜牧业不仅应该瘦身,而且应该转型,努力开发畜牧业新功能,寻找新的生命力。
畜牧业不仅应该瘦身,而且应该转型,努力开发畜牧业新功能,寻找新的生命力。
举个例子:2013年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虽然二季度GDP增速(7.5%)较一季度(7.7%)有所回落,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他对中国经济的后期走势有比较乐观的预期。
但好看的数据并不意味着美好的生活,不好看的数据并不意味着不美好的生活,这对于我国的畜牧业早已经是事实。
我国畜牧业特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和我国的畜牧消费历史传统有关,更和我国畜牧业需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共产承载力)的天花板与地板之间的巨大空间有关系。但这些都是非主流研究,可是这正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本文抛砖引玉,愿做一块问路石,敬请评判。
一、中国和世界对肉类的绝对需要
食肉消费有历史渊源,历史上中国从没有为了单纯的吃肉而畜牧乃至养猪,单纯的吃肉不过是改革开放后,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水浒传》的众好汉喜欢吃肉,而且英雄吃肉都是论斤的,上来就是:切十斤牛肉!为什么总是“牛肉”呢?
明代法律严禁私自屠宰牛马,私宰耕牛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敢于私宰牛马的都是些“不法之徒”。《水浒传》对此的把握是时代的偏好,和杀人放火、吃人肉的行为相比,屠牛和吃牛肉的“违法行为”几乎不值一提。
猪肉再加工的成本高,能做出各种花样来,这些好汉很不耐烦,怎么办呢?只有切十斤牛肉,这个最简单,切切拿来就下酒。梁山好汉们只能去消费最原始的吃喝。吃猪肉在历史上是合法的!所以,猪周期有历史渊源。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从历史回到当下,除了吃猪肉,我们是不是要吃那么多?一次就是论斤的吃?当然,历史上绝大多数人不是梁山好汉,而是普通消费者。
畜牧需要承载力最重要的内容是满足人对动物性食品的需要。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上,从人的营养角度看,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鱼虾类75~100克,畜禽肉类50~75克,蛋类25~50克,奶类300克。每人全年需要18.25~27.38千克肉类,而我国“十二五”的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61千克,人均禽蛋占有量21.4千克,人均牛奶占有量21.4千克。肉类已经有富余,消费需要畸形,鲜蛋、牛奶量还非常不足。总体上,我国畜牧需要承载力呈膳食营养畸形状态。
肉类的绝对需要参见表1,中国13亿人全年需要2372.50万~3559.40万吨,肉类消费贫富不均衡造成了需要持续增加,这是猪肉的畸形需要。
表1 中国和世界对肉类的绝对需要情况分析
从肉品结构调整来看,2009年我国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的结构比重与规划目标差距也较大。“十一五”制定的部分发展目标没有实现,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始终低于2005年人均59.2千克的水平。201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57.8万吨,2010年为7925万吨,2009年为7649万吨,尚未恢复到2005年7743万吨的水平,与规划目标肉类总产量8400万吨差距较大。由于肉类总产量减少,2006—2009年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分别为53.9千克、52千克、54.8千克、57.3千克,始终低于2005年的水平。这已经体现出猪肉消费承载力调整。我国“十二五”期间着力解决,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60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61千克,每年人均增加1千克。禽蛋总产量达到3000万吨,人均禽蛋占有量21.4千克。可是,我们应该看到,根据营养学的标准,我国的肉类生产已经“过剩了”。
二、我国畜牧业产能过剩
我国畜牧业该不该“瘦身”,要先看看养猪业该不该“瘦身”?猪肉产能相对过剩成定局。从商务部监测数据看,在国家收储提振下,目前,全国猪肉价格连续三周出现回升,引发市场对新一轮猪价上涨的担忧。在不发生大的疫情情况下,猪肉产能相对过剩已成定局,下半年猪肉价格很难有大的起色。
从货币供应量看,2013年上半年M2增速目标为13%,前半年货币增速将在控制金融风险与治理通胀预期背景下趋于下降。年底M2增速下降至13.7%,M1增速下降至10.3%。这导致包括猪肉、其他消费品和服务在内的全社会总体价格上涨基础较弱,同比上行很难长时间持续。
猪肉产能相对过剩已成定局,不仅仅是现在才开始的(见表2)。
三、我国畜牧业必须走出为“吃”而生的困局
畜牧业生产周期最为人们关注的是“猪周期”,而猪周期的“宏观”本质是生猪养殖的消费需要畸形、生产过剩,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行业转型期危机。如果用承载力理论分析就可以看到“猪周期”的顽强生命力。生猪养殖相对生产过剩和生产不足交替出现,使得试图控制市场的任何手段都呈现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猪周期、猪市场、猪波动虽然都具有中国特色,但是并没有超越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没有超越市场经济的历史规律,而且也适用于承载力周期的一般规律。
中国的发展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目标的,他们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动物性食品是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吗?如果人类都不吃动物性食品会怎么样?美国是目前畜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美国吃肉已经过时了。据农业部的报告预计,美国人2012年的肉食量比2007年减少12.2%。而这并非源于经济低迷。长期以来就一直有此趋势:牛肉消费量下降已经约20年,鸡肉消费量过去5年下降显著,猪肉消费量也已稳步下滑约5年了。畜牧需要承载力在美国是不是已经碰到了天花板还不得而知,但是中国畜牧业、养猪业的发展已经到达了转折点,畜牧业占有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和其他产业形成了竞争,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情况下,畜牧业处于弱势地位,会逐渐被排挤、打压。
表2 中国对畜禽产品部分需要承载力情况分析
换角度分析,人需要量=维持需要量+活动需要量;体重越大就需要更多用于维持和运动的能量,所以某人的体重增加,就会消耗更多热量。全球体重增加的趋势将对资源产生严重影响,解决人口肥胖问题或许对世界粮食安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即使只是一级需要承载力也不是越低越稳定,需要承载力台阶性也不是维持在一个水平不动。
畜牧业必须走出为“吃”而生的困局。畜牧业的需要不仅仅是吃。我国畜牧需要承载力必须从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健康幸福型转进。需要是生产出来的,畜牧业生产新需要就是畜牧业可以引导人们的需要,甚至是畜牧业生产什么,给人们什么,人们就会需要什么。这似乎有些霸道,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种现象,而且随着畜牧业基本功能的全面生产和全面满足,新的需要和功能也被创造出来。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些新功能越来越凸现,最突出的有三点新功能——文化功能、示范教育功能、旅游观光功能。因此,我国畜牧业不仅仅应该瘦身,而且应该转型,应努力开发畜牧业的三个新功能,寻找新的生命力。我国畜牧业的新发展、大发展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