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4-01-29金善玉
金善玉 武 彬 丁 琳
延吉市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剖宫产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金善玉 武 彬 丁 琳
延吉市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剖宫产术;患者;心理护理
随着手术室护理内涵的不断扩大,手术室护理要求也相应增加。手术室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并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
剖宫产术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分娩,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是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妇产科常见手术。其优点是既能减轻痛苦,又能挽救母婴生命,是围产期降低死亡率的一种有效措施。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也逐年增加,为了更好的挽救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加强剖宫产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使产妇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1年6月开始~2012年01月为止,共剖宫产术379例,年龄为21~41岁。其中321名患者是初次手术,占82%。58名患者是二次手术。
2 术前访视
2.1 心理变化 孕妇对自己分娩前的生理特殊变化不了解,又面临手术,其心理反映十分复杂。孕妇担心手术会导致躯体损伤和疼痛,害怕手术意外,担心胎儿的安全,常常表现紧张、焦虑、恐惧,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影响乳汁分泌,增加手术过程的危险性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上述心理变化护士应亲切,微笑的面容一视同仁,给予更多的关怀与体贴[1]使孕妇以良好的心态更好地配合手术。
2.2 术前宣教 临床资料中82%孕妇是初次手术,缺乏对麻醉和手术的了解,所以手术室护士应向孕妇认真做好术前宣教。做术前宣教时应坐在或站在孕妇身旁,护士眼睛注视孕妇眼睛,根据孕妇文化程度,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语认真解答孕妇提出的疑问。如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水10 h,将假牙、手表、发卡等取下,身上不要带钱及贵重物品,以免发生意外所带来的不必要的误会或纠纷。需详细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与进入手术室后的注意事项与手术步骤,使孕妇充分了解手术的全过程,使孕妇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宣教时间应限制在15 min,以免孕妇疲劳。
3 术中护理
3.1 做好心里护理 在术中巡回护士始终陪伴着孕妇,护士注意观察孕妇的情绪变化,孕妇进入手术室时以亲切的态度协助孕妇上床,护士站在手术床旁,身体靠近孕妇,同时护士应态度亲切,面部表情和蔼,举止端正大方,使孕妇对我们产生好感,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增加对护士的信任。
3.2 操作轻柔准确 护士应用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护士不但注意是否完成操作,更注重在整个操作中的形体表现及操作的准确性。因为肉体的痛苦不但使产妇恐惧增加,而且对护士的信赖感降低,给护患沟通增加障碍,因此,护士做每一项操作时都注意体贴孕妇,动作轻柔细致准确,将每一项操作看成是与孕妇交流的一部分。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快速进针,做到无痛注射,虽然每个动作并不复杂,但无一不体现护士的关心、体贴,特别是此种心境下的孕妇,更敏感于护士给予的温暖和爱护,使其更好的配合护理操作。
3.3 健康宣教 术中婴儿断脐后,在保暖的情况下,抱至母亲脸旁。可以说“看看您的小宝宝”同时进行面部接触,可刺激下丘脑产生泌乳素增加乳汁分泌,并可减少子宫出血,增加母子感情,改善不良心境,利于产后康复。
4 术后随访
4.1 术后访视 术后访视一般术后第二天进行,有利于评估术中的护理效果,了解产妇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活动能力、切口疼痛、乳房胀痛、子宫收缩阵痛、阴道流血情况,访问产妇感觉,术后有无高热,有无异常情况等,对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认真填写访视单,另外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护理方面的不足之处,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加以改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2 健康宣教 母乳是天然的和最理想的哺乳后代的食品,护士应向产妇和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①母乳的营养成分较完备,各种成分的配合较合适达到婴儿的需要;②母乳的成分能随着发育的需要相应的发生变化;③母乳含有多量抗体;④母乳的温度宜于婴儿食用,而且清洁、新鲜,随时可食用;⑤在产后哺乳还可能帮助产妇的子宫收缩,使子宫早日恢复正常。
5 体会
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身心护理,使患者对护士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从而建立相互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另外还可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患者在护理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证患者的安全。
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手段之一,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他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
[1]薛广智. 剖宫产术中护理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2007,2(1):22.
R473
A
1674-9316(2014)03-0068-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