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社区做产后访视的保健作用探析
2014-01-29聂小华
聂小华
郑州市明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社区做产后访视的保健作用探析
聂小华
郑州市明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分析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社区做产后访视的保健作用。
产妇;新生儿;社区产后访视
为探讨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中的保健作用,作者选取180例产妇随机分组,分别采取社区产后访视与不进行社区产后访视,结果显示社区产后访视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分娩的产妇180例,年龄23~36岁,平均(29.3±2.4)岁;其中剖宫产68例,顺产89例,阴道助产23例。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护理方法 社区随访人员准备好所需用品,在分娩后7 d与出院后3 d、产后14 d及28 d分娩展开上门访视,在访视过程中对产妇血压、体温、精神状况、睡眠、饮食及母乳喂养情况等予以了解,观察乳房是否存在硬结、红肿、压痛,乳汁量、乳头是否存在皲裂,恶露颜色、量、气味及形状,查看子宫复旧情况、腹部伤口及会阴伤口恢复情况。同时问询新生儿出生情况、睡眠、喂养方式、高危因素、生长及发育情况等;为新生儿测量头围、体重及体温,观察安静状态下新生儿呼吸状况及是否存在姿势异常,对新生儿卫生状况、生活环境加以观察,检查黄疸情况及消退时间。
1.3 观察指标 产妇对自我照顾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可复述80%及以上者视为掌握,否则视为未掌握;对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发生产褥期乳房胀痛、贫血、产后抑郁发生率及新生儿臀红发生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自我照顾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产妇、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乳房胀痛13例(14.4%),贫血15例(16.7%),产后抑郁17例(18.9%),新生儿臀红10例(11.1%);观察组乳房胀痛1例(1.1%),贫血1例(1.1%),产后抑郁2例(2.2%),新生儿臀红1例(1.1%)。观察组乳房胀痛、贫血、产后抑郁及新生儿臀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社区护理是将护理学理论和公共卫生学结合起来、对社区内人群健康加以维护并促进的综合性学科,而社区护理中的产后访视属于住院分娩服务延续至社区中继续开展的护理服务[1]。在本次研究中,180例产妇经随机分组成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不采取社区产后访视,观察组开展社区产后访视,在每次访视时均对产妇一般情况加以了解,关怀新生儿生活环境、卫生情况及体格情况。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产妇自我照顾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贫血、产后抑郁及新生儿臀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和曾果花[2]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合所述,在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展开社区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自我保健知识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大大降低新生儿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加快产妇早期康复,值得推广。
[1]季菊萍.社区护理中产后访视的必要性及其相关建议的探析.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442-443.
[2]曾果花.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护理时间与研究,2012,9(21):36-37.
R473.2
B
1674-9316(2014)03-006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3.040
方法选取分娩的产妇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不进行社区产后访视,观察组展开社区产后访视,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自我照顾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贫血、产后抑郁及新生儿臀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展开社区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自我保健知识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加快早期康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