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例老年耳源性眩晕的诊断与疗效

2014-01-26余文发边文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内耳疗效症状

余文发 王 萍 边文玲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新乡 453000)

晕眩通常为患者自感周围景物旋转、移动等视觉效果,或感自身具有倾倒,头重脚轻,头昏无力等体征表现。大脑皮层的自我感觉,是患者自身与所处空间位置关系感觉失常,看到或者感到不存在的运动表现〔1〕。主要以神经源性眩晕为主,其次为全身性眩晕和耳源性眩晕〔2〕。本次研究主要以耳源性眩晕为主,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以免造成误诊和误治。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内科检查确诊并收治的耳源性眩晕老年患者40例。根据个人意愿和治疗方式综合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中药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9~78〔平均(62.3±3.5)〕岁,病史2 h~4个月,平均(15.6±1.5)个月;对照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6~75〔平均(63.5±1.7)〕岁,病史4 h~3.8个月,平均(16.2±1.4)个月。查体两组患者均有自发性眼震。进行Romberg试验和闭目直线行走试验,并且进行影像学CT及MRI检查辅助。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贫血、颈椎病或肾功能不全,并确定患者是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颅内眩晕、迷路瘘管等。本次研究中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原发性疾病患者;药物过敏史较为严重患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眼科疾病所引起的眩晕患者;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无法按时服药配合研究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具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旋转性头眩晕,视物旋转,闭目制止;重度眩晕者,平地如乘舟。患者发病期间无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且意识清醒;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症状其中之一。另外,结合患者常规血、尿、血糖、血脂检查后,进行心电图、听神经检测,进行颈椎X线、CT或MRI等检查,确定并非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或前庭神经炎引起眩晕,排除药物中毒可能性。

1.2.2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首先进行辨证分析,9例属于肝阳上亢,2例属于痰浊中阻,2例属于脾虚气弱,2例属于肾阳亏虚,3例属于肾阴亏虚。主方为旋复代赭汤,针对不同证候患者进行加减用药。旋复花1钱半,代赭石1钱,生姜2钱半,半夏1钱半,人参1钱,炙甘草1钱半,另入大枣4枚。辨证为肝阳上亢酌情入地黄。辨证为痰浊中阻证入白芷。辨证为脾虚气弱证入山药、莲子,若患者为肾虚型还应酌情加减用药。以上方剂水煎后平均分为2份,分别于晨起和晚饭时服用,疗程15 d,共15剂。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地芬尼多片25 mg配合谷维素20 mg,3次/d口服。对患者进行1年的观察和随访。

1.2.3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无临床症状体征,1年内无复发情况。显效:患者恢复到日常生活状态,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年内偶尔复发。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若有劳累或情绪变化伴随复发迹象。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Ridit分析。

2 结 果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进行定期随访,其中观察组在治疗后眩晕情况及伴随症状发生频次明显降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眩晕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增加,眩晕发病率也日趋增高,目前老年眩晕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严重眩晕将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根据统计耳鼻喉门诊15%患者伴有眩晕发生。耳源性眩晕较为常见,包括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梅尼埃病、BBPV等,部分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未明确。相关报道中曾经提到内耳循环障碍与眩晕病理过程具有一定相关性〔4〕。

突发性耳聋具有病毒感染和耳供血障碍两方面因素,迷路动脉作为内耳唯一供血动脉,具有盘绕而行和流速较慢等特点。如血液黏稠度增高将会造成动脉内血小板沉积、黏附、聚集等情况,最终促使血栓形成〔5〕。另外,病毒感染同样可以通过局部微循环对内耳进行损伤,引起内耳血管内膜水肿,使因管狭窄或闭塞,此时血液因病毒感染而处于高凝状态。梅尼埃病由于淋巴液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可造成膜迷路积水,可以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微循环障碍,免疫系统损害等。BPPV为变性脱落的椭圆囊耳石沉积在壶腹嵴顶或半规管中,这一结果可以导致患者随头位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眩晕。病因尚不明确,部分报道〔6〕认为这与内耳供血异常具有相关因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临床治疗耳源性眩晕应以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为主,这也是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因之一。

耳源性眩晕在国医医学范畴属于眩晕范畴,病因以风、火、痰、虚为患,其与肝脏、肾脏、脾脏具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范畴治疗耳源性眩晕以肝失疏泄、脾是运化、肾精不足,为痰湿中阻,患者清理不升,血气不足,不可颐养头目,终髓海失养,致使患者产生眩晕。长期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治疗可明显改善耳源性眩晕。中医认为,肾主生髓,开窍于耳,脑为髓海,精髓不足至眩晕。应以无虚无眩,治虚为主的原则。耳源性眩晕病机为肝阳上升,肝风内动为标,风、瘫、火、瘀为本,中气、肾精不足为标,标为虚证而治。本方可兼顾西医与中医的治疗原则,故而效果显著,患者服用后症状明显改善。单纯进行西药治疗只可起到缓解作用,因亏缺无入,容易反复。综上所述,中药治疗耳源性眩晕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Shai AT,Zappia JJ,Bojrabd I,etal.Success of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occlus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J〕.O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34(3):424-30.

2Neuhauser HK,von Brevern M,Radtke A,etal.Epidemiology of vestibular vertigo:a neurotologic survey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J〕.Neurology,2005;65(6):898-904.

3刘金平.平胃散合大黄甘草汤加味治疗多种晕眩症68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187.

4马连顺,马永杰.丁咯地尔与倍他司汀治疗晕眩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22-3.

5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1-2.

6孔维佳,刘 波,冷样名.眩晕疾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4):145-50.

猜你喜欢

内耳疗效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恐龙内耳的秘密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