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在脊柱外伤中的应用
2014-01-26苗兵
苗 兵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放射线科,132400)
多排螺旋CT在脊柱外伤中的应用
苗 兵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放射线科,13240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脊椎外伤以及相关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151例,均经多排螺旋CT进行横断螺旋容积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和表面遮盖显示、容积再现技术等二维和三维技术处理。结果 骨折诊断检出率达到100%。结论 多排螺旋CT对脊柱等不规则骨及其他骨折的显示有着显著的优势,可明显提高骨折的检出率。
脊柱外伤;多排螺旋CT;诊断
脊柱损伤是门诊、急诊外科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关节外伤的3%左右,在全身骨关节损伤中占有重要地位。脊柱损伤不仅是身体支持功能丧失,还可造成脊髓和神经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瘫,并可严重影响内脏生理机能,甚至造成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脊椎损伤可分为:脊椎损伤、脊髓损伤和脊神经损伤。对多排螺旋CT(MSCT)扫描及多排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脊椎外伤以及相关损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脊柱外伤患者151例进行分析。其中男97例、女54例;年龄15~78岁。受伤原因:车祸99例、坠落伤22例、砸伤14例、摔伤9例、击打伤7例。伤后临床症状:损伤部位疼痛、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四肢麻木、活动障碍,二便异常以及截瘫)等。
1.2 扫描方法及三维后处理步骤 CT扫描方法:上述患者均经我院西门子128多排螺旋CT进行横断螺旋容积扫描,扫描参数:颈椎准直器宽度128 mm×0.6 mm,螺距0.8;标准轴位像重建层厚2.0 mm,间距2.0 mm;三维后处理所用原始图像层厚0.625 mm,间距0.5 mm。胸腰椎128 mm×0.6 mm,螺距0.8;标准轴位像重建层厚3.0 mm,间距3.0 mm;三维后处理所用原始图像层厚0.625 mm,间距0.5 mm。将三维后处理所用原始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 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其中MPR、CPR为二维技术,SSD、VRT为三维技术。经过上述技术处理后,再经2名放射科医生及1名骨科医生(骨科医生均为对病例进行治疗、手术的医生)进行阅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
本组151例脊柱外伤患者在影像科医生与骨科医生精致细心地配合下得出最优的诊断,骨折诊断检出率达到100%。151例脊椎外伤患者中,颈椎损伤18例、胸椎损伤31例、腰椎损伤70例、胸腰椎联合伤32例。颈1椎体损伤3例、颈2椎体损伤2例、颈椎其他椎体损伤13例;胸腰椎损伤大部分集中在胸10~腰2椎体间,其中胸10~12椎体损伤20例、腰1椎体损伤31例、腰2椎体损伤19例、腰3椎体损伤13例,其他椎体相对损伤骨折发生较少。上述椎体骨折中椎体压缩性骨折95例、爆裂骨折28例、附件骨折25例、寰枢关节脱位3例。
3 讨论
脊柱损伤的原因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高楼大厦崛地而起,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由先前的自然灾害逐渐的演变为现在的交通肇事、高空坠落等,其损伤后果严重。这就意味着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正确是十分重要的,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将来的生活。这其中包括手术与否、手术最佳方案的制定等等。根据有关资料阐述,脊柱损伤根据椎体形态学分类分为颈椎损伤,胸腰椎损伤。而颈椎损伤又分为上颈椎(第1、2颈椎)损伤和下颈椎损伤。这其中又以椎体爆裂骨折(按照Denis的三柱理论,椎体爆裂骨折必须累及椎体中后柱)最为严重,其诊断意义最大。因此,明确这些脊柱骨折的类型、骨折损伤程度,对于临床医生进行下一步的诊断、手术与否、手术方案的制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技术、二维重组技术、三维显示技术的应用,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临床的上述难题。
多排螺旋CT因其扫描速度快,移动伪影较少,后处理功能强大,具备各向同性的特征,一次容积扫描后无须再次移动患者,可以重建出任意方向的图像、任意曲面图像,减少搬动患者过程中再次造成的继发损伤。常用于脊柱外伤的CT图像包括:常规轴位图像,MPR、CPR二维图像,SSD、VRT三维图像,在日常工作中均将几者结合到一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脊柱外伤常常为不同位置、不同部位的多发骨折,单一层面往往不能全貌显示,CT横断常规图像因其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对于细小的骨折显示较好,尤其是矢状位及冠状位走向的骨折线显示最佳,本组病例椎体及椎体附件此型骨折显示率达100%。经过MPR、CPR等技术处理后清晰地显示常规横断位所不能显示的水平走行的骨折,对常规横断位图像起到了良好的补充,本组病例中横断位未显示的椎弓板、棘突及椎弓峡部细小骨折均得到了良好的显示,诊断准确率达100%。另外,SSD、VRT的应用,其图像具有直观、真实感,进而形象地显示了骨折的状态。
MPR操作简单、省时,是常用的重建方法,可清晰全面的显示骨折的信息,CPR是MPR技术的改进、延伸与发展能够使不在同一平面上走行的骨折重建展现在同一平面内,因此MPR、CPR等二维重组技术的应用,使重建的骨质结构与周围的软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密度差异,对比度高,通过调整角度,进行MPR、CPR及改变窗宽、窗位等不仅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线位置、类型、骨折端细节及小关节脱位、椎体滑脱等,还可以显示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但缺乏立体感,不能全面的显示其全貌,有一定的局限性。SSD是将容积扫描数据按表面数学模式进行计算处理,将超过CT值的相邻像素连接重组成明暗区别的影像,可任意旋转。因此SSD的应用对于诊断小骨块分离、脱位及脊柱滑脱显示较好,但SSD容积资料丢失较多,细节显示不够,因阈值选择不当可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对于一些无移位的线样骨折显示欠佳或不显示。因此,SSD只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应用。VRT是使用假定的投射线从给定角度上穿过扫描容积,并将扫描容积内全部像素总和的投影以不同灰阶的形式显示,对不同的色彩编码和使用不同的透亮度,可同时显示表浅或深在结构的影像,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对于重叠结构显示较好,可以获得较好的脊柱三维立体图像,似于解剖图,尤其是对骨折后的脊柱全貌,爆裂骨折骨折端错位及骨块分离情况显示清晰,优势十分明显,进而临床医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把几种重建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行使用,做到互补,才能更好地显示骨折,减少漏诊及误诊。
总之,多排螺旋CT对脊柱等不规则骨及其他骨折的显示有着显著地优势,可明显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对于临床怀疑骨折而平片未能显示的或由于气体等干扰影像显示的病例,多排螺旋CT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由于脊柱在人体骨骼中的重要地位,其诊断及处理的方式方法就显得无比重要。多排螺旋CT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更有效的医学影像学信息,为医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手术方式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1672-7185(2014)06-0030-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6.017
2013-11-25)
R68
A